知孝行孝[转帖]
中国的象形字,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甲骨文中孝字的最初写法是“老”字和“考”字。“考”指已故的祖先。上,以祖先的德行为楷模,继承先人的事业;下,以承事父母为做人第一要务,并以此德行感化教育子孙,这便是孝字最初所要表达的意思。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仪也,民之行也。”将孝道推到了为人必行的地位。也就是说,天地有常,人类繁衍不息,都赖孝道以维系。有法师曾感叹地说:“‘孝’圆,则佛道圆”。一个欲修佛道的人,怎么能不先行孝呢?孝道对于完善人格如此重要,孝道的内容又是如此丰富,真正全面了解其意义并重视躬身亲行的人可能并不很多。教育的“教”,左边也是孝字,这说明古人将“孝”的传承,视为教育。当今社会,大家一听言“孝”,就定义在孝顺父母,这虽然将孝的含义大大缩减,但亦不失为入孝道最亲切、最直接的门户。
赵朴老有一副墨宝“知恩报恩”,儿女要发孝顺父母的心,首先要知道父母对自己究竟有什么恩。唯有知恩的人,才能发起深重的报恩心。记得曾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个话题:算一算父母从小到大的抚养费需要工作多少年才能还清。这个帐真的要好好算算。《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有段经文:佛告阿难:“汝今将此一堆枯骨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佛继续说:“世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于情,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此黑且轻的骨,当如何计价?
佛在经中说:“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么重的恩,为什么还不觉不察?父母对儿女的种种牵挂与呵护,是一生一世的,是无微不至的。这么长久,这么执著,这么不容易改变,这么没完没了,反而让人惯于享受,忘了回报,甚至有人还觉的是一种负担。佛说不孝的人必将受大苦,孔子亦说“罪莫大于不孝”。圣人的告诫,苦口婆心。
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父母依门盼儿归的景象,反应了当今社会孝道渐渐荒落的现象。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鄙谓想子孙之贤者,必孝顺父母。所以,如果孝不行,子孙便没了教育的根本,少了做人的基石,人道就会渐渐失常!
知孝行孝,从自己的父母开始,进而广及天下的苍生,将这人间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这是你我不可推委的责任。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教育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