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30 123
发新话题

我破戒了 我没脸在这呆了 各位师兄保重

我破戒了 我没脸在这呆了 各位师兄保重

三年前 我就在这个论坛接触佛法 那时我叫“黑衣人”我在这个论坛学到很多东西。
后来,机缘成熟,于今年5月份皈依佛教,法号“清诚”
如今,我破戒了,破了很重的淫戒。其他的戒律除了盗戒,我以前相继都犯过。
我不配做个佛弟子,我只能丢佛教的人,我甚至连个人都做不好。
我知道罪业很重 很可怕。我也没有决心以后不破戒,罪业我自己承担。
这是一片净土,我没脸在这呆了,最后一次发贴。希望论坛的各位师兄珍重,早证佛果。
弟子(最后一次自称弟子)我业障深重 意志薄弱 不陪谈佛论道,望各位师兄引以为戒。
静以修身 简以养德
附:希望把我从群里删除,我不陪和各位善知识呆再一起。
静以修身 简以养德

TOP

不和同参道友善知识在一起将无始劫来的贪嗔痴习气熏习成清净无染的种子你的出头之日不知在那里啊?!

不要自弃,佛连五恶十逆之人都不曾舍弃,忏悔就有光明。

南无观世音菩萨!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广弘金刚萨埵修法之缘起
索达吉堪布  讲记
根据众多经续的教证,三世诸佛有身语意三种殊胜的加持所依品,其为佛法之精华。意加持精华即108个自然珍宝所形成之金刚,语加持精华为《圣教一子续》(系解脱),身加持精华为等同身量之自然水晶金刚萨埵佛像。这三种佛法精华加持众生的时期各不相同,目前正是金刚萨埵身像救度众生时期,故此,法王如意宝根据诸多授记而发下了殊胜大愿,在尽快时间造出了金刚萨埵像。在各方善信的大力支持下,国内首尊最大的自然水晶金刚萨埵佛像于1997年12月19日在本院的金刚萨埵殿内落成开光,数以万计的弟子前来瞻仰顶礼供养。
鉴于上师金刚萨埵佛尊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总集,并对众生有无尽的利益,因此每年藏历四月初八(即释迦佛之入胎、成道、涅槃日)学院四众弟子共修此法,并将之列为学院常规法会。法王如意宝以无垢的智慧观察到此修法对以汉地为主的众生有殊胜的因缘,并对佛法的弘扬有深远的影响,故法王指定此法会应由汉族四众弟子举办。
二年前法王首次弘扬此修法,并谕示若有缘弟子念诵四十万遍,即可得到三百多亿的功德。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众多佛教徒闻此修法后,极大欢喜而修持,获得非常显著的感应与利益。
1999年例行的金刚萨埵法会前几天,发生了一件非常奇异的事情。那天凌晨四点,法王在光明定中,看到一个庄严殊妙的光明天子来朝见,并给法王仁波切说了一首密偈,然后就消失了。密偈大意如下:春天的第一个月已经来临,春雷阵阵鸣响,虽然初春的寒风依然非常猛烈,但已不再象冬风和秋风那样肆虐,如以阳光照射,寒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所见各种盛开鲜花的环境赛过天境,我等兄妹相伴不离,从一处到另一处而云游。由文殊上师赐予开示而造此教言,以各种方便恒常游戏度化众生。
在当天上午的课中,法王向四众弟子宣说了此偈,很多大堪布(大法师)对其中“如以阳光照射”一句表示不解,遂请教于法王如意宝前,法王如意宝答为念诵十亿金刚萨埵心咒。
在当晚法王的的光明定中,光明天子又在来至法王身前,解开密意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行走十方,普照四周……。自始至终,无变金刚体性,一刹那也不曾休息过,象你这样的大菩萨真稀奇(藏文中是用嵌头诗的形式来赞叹金刚萨埵佛尊)。……观诵六字真言十亿余,温暖甘露充满众心间,难消一切深浅之黑暗,从根消除连名亦不得,诸利乐喜筵不求自来。这是无错乱的父亲教言,切切不要忘记母亲的忠告,令我迅速向您传达,请将上面的密语牢记于您心间,我是您以前的老山羊,现是清净暇满宝身,祈愿(您的)身寿坚固长久住世……。”“东方”指东方的现喜刹土,“太阳”指金刚萨埵佛尊,“行走十方,普照四周”指利乐一切有情。法王如意宝在文革期间牧羊时,有一只老山羊曾在法王如意宝前听过很多大圆满的续部,往生香巴拉净土之后,又往生东方现喜刹土,现为光明天子在怙主麦彭仁波切座下听闻佛法。
随后法王根据上述内容作了三首金刚道歌,令男女弟子分别在第二天的上课时唱颂,使四众弟子共沾法喜。
法王仁波切宣说金刚道歌密意之同时,倡导十方信众至少要念诵十亿金刚萨埵心咒,在场众弟子热烈响应,因四众弟子发愿踊跃,法王继而倡议,四众弟子共修三千亿心咒,其中汉族四众弟子至少应圆满一千亿心咒。
按照经续的论证,尤其在《俱舍论》中教证的意义,如三个人一起造了杀人的恶业,这三个人都得到同等的杀人果报;如三人一起建造一座佛塔,那么每个人都会得到建造一座佛塔的功德。因此无论我们每个人能念多少,只要和大众一起发愿圆满此功德,那么就会获得三千亿心咒的功德。这功德是如此巨大,只要我们认真考虑一下,就会明白仅凭个人的能力是多生多世也是无法完成的。
我们作为弟子的,只要殷切发愿并精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并且尽量劝请别人也加入念诵此心咒的行列,那么依靠金刚萨埵修法的殊胜加持,即可净除众生无始以来的所有业障,转末法为正法,一切战争、饥馑、瘟疫等人为及自然灾难都会消尽无余,娑婆世界将会变得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久安宁,佛法也会繁荣昌盛。对每个学法者来说,今生将一帆风顺,来世必定往生东方现喜世界,亲见金刚萨埵佛尊,也可任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他方净土,迅速得到佛果。法王如意宝反复强调依靠遍智麦彭仁波切的殊胜授记,一定会圆满得到上述无边功德利益,十方三世诸佛皆可以同声作证。
法王如意宝对具体念诵也作了明确开示:即使未入密乘、未得灌顶传承者,修此法也能得到圆满的功德。念诵金刚萨埵心咒时,有能力的人,安住于大圆满或生起、圆满次第中念诵,若无此修证,则于金刚萨埵佛尊前虔诚祈祷哀恳摄受,并至心念诵,即使仅仅念诵心咒 “嗡班杂尔萨埵吽”也可。(详细修法请见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之讲记)
这次法会主修两个伏藏仪轨,是法王如意宝度化众生的甚深方便。以数千僧众的修法力量,金刚萨埵佛尊的往昔誓愿力及其殊胜加持,以及众多弟子发愿念诵一亿金刚萨埵心咒的善愿力等诸多因缘际会,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的功德将远远胜于往常,在极短的时间完全可以忏除极大的业障,必将给全世界带来和平与幸福。另法王还提及日后弘法的核心即此金刚萨埵法门。
凡有发愿念诵者,请将所发愿数目(至少四十万遍心咒以上)及姓名寄来学院,本院由专人统计数目,法王如意宝及所有僧众将作殊胜回向。
联系地址:四川省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总务处
邮 编:626600

TOP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诸佛出世说法,就是为了度我等生死业障凡夫脱离苦海的,如果我们都是圣贤,也就不用佛陀来度了。

我们因父母一念而来到世上,所以在人身要断淫欲很难。圆觉经云:“欲界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相信一生没有淫欲或淫念的“超人”很难找到。

但我们学佛就是为了破迷开悟,广修福彗资粮,出离爱欲轮回,无始以来的习气非简单几年所能断掉,所以学佛悟道的道路始终是曲折的。

佛弟子虽都有生殖器官,但我们却绝非生殖器官的奴隶,倘若因此而断送自己的法身慧命,甘愿被它征服而堕落随波逐流,则更是不智之举。

愿您在菩提路上不退道心,虽然人生多变,我们难降服此心,但愿我们能常忏悔,常念佛,祈愿共生极乐,阿弥陀佛^_^


[此贴子已经被大象于2004-9-19 11:26:14编辑过]

TOP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要脸红
因地而倒,因地而起
这世能不犯错的人太少了
犯了错能知道自已错的人也不多
你说盗戒我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犯过,我小时候还为了好玩杀了很多小蚂蚁,小虾,等等小动物
其他戒也犯过.
那我该怎么办,
看了很多佛理的书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努力的改正自已身上不良的习气,努力的也去帮助其他人,包括助学等.
我想我们是凡人,有的时候还会做些糊涂事,但自从我们接触佛法后我们的眼前就有一盏灯,虽然如上会跌倒,但我们还会走下去.
时空如果我们舍弃了你,那我们也不敢说我们是佛的弟子了.
所以你也不要舍弃我们,真如我们还需要你的帮助.
只是一些个人想法,只是一些个人想法而已

TOP

问: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佛吗?

答:可以。佛教的恩德,浩如大海,只要能有一念信心,均可进入佛门,成为三宝
的弟子。

  虽然,佛教的五戒之中,禁止邪淫、杀生、饮酒。同时,也将上列的这些行业
称为恶业邪业或不正业。但是,住于海岛的人民,如果除了打渔不能生活;住于山
区的土人,如果除了打猎就要挨饿;贫困的妇女,如果除了卖淫、卖笑、伴舞等,
就不能从事其它的职业来谋求最低限度的生活所需;如果上一代经营屠业或酒业,
自己也只学会了屠业或酒业的谋生技能。如果由于这些唯一的求生存的理由,佛教
并不要求他们首先放弃了原有的行业再来信佛。不过,当他们一旦信佛之后,如果
能够设法改业的话,佛教是会积极地鼓励他们的。因为佛教的宗旨,是在鼓励大家
都能从事于善良而正当的职业。何况那些行业的本身就是一种罪恶,不受戒者,虽
无破戒之罪,但仍有其根本性质的罪过。

  万一由于各人实际状况的原因,无法改业的话,佛教也不以为他们是破戒。因
为,信仰佛教的初步,可以仅是皈依三宝。受戒持戒,虽是佛教所希望的,也是有
很多功德的,但不是勉强的。如果不持戒,就不必受戒,既没有受戒,当然无戒可
破,也没有破戒的罪过。如要受戒,受戒的机会,随时都在等待他们,五戒之中,
能受几戒就受几戒,如果受了之后,不能持守,也可随时舍戒,舍了戒再作恶业,
也不算犯戒。舍了戒之后,也可以重新再受。要是不舍戒而破戒,破戒便是犯罪!

  佛教,非常的宽大。虽然不能受持最起码的五戒,只要能对三宝生起一念的信
心或些微的敬意,就有很大的功德,就是种下了将来必可成佛的善根,何况是皈依
了三宝?皈依三宝之后,祇要求不另信奉其它的宗教,并不要求非受五戒不可。所
以,佛教是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愿意信仰的人的。

(转贴,出处不明)

TOP

时空/逍遥师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世尊为我们宣讲种种解脱于六道的方法,此大法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还是希望师兄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您诚心忏悔,以后再也不犯,如此念佛仍然可以上辈往生净土,佛门不舍一人,还请师兄千万不要弃教而独行深夜中,不管您犯下了何种过失,我们还是欢迎您的到来,和我们一起努力修学,虽然在论坛上看不到同学,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到极乐世界的莲池海会再相聚。
希望师兄回来。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TOP

学佛修行当然能使你得到证悟和解脱啦。何为解脱?离缚而得自在谓之解脱。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是为解脱。佛法有教证二法。教正法是经律论三藏,而证正法是戒定慧三学。持戒,修定,发慧是实修实证的实践之道,这是学佛。而经律论是佛学,是用来指导这种实修实证的修行的。若只研究佛教经论而不依戒定慧去亲身实践的话,那是不可能得到证悟和解脱的,如同在井边渴死的人一样。 戒定慧三学的关系是依戒起定,依定发慧。学此三法,而到涅盘,故称三学。戒定慧三法相资,不可或缺。无戒之定,容易走入歧途,容易遭魔障。即使偶得境界,也如蠹虫蛀木,偶而成字,极易退失。无定之慧,就是世智,遇境逢缘,不免颠倒。无定之戒,虽然开始持戒的时候很努力,但后来却会懈怠下来,不能持久。 首先来讲戒。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译作别解脱,又称随顺解脱,又称保解脱。七众所受之戒律,各各就其解脱身口之恶而简别于定共戒道共戒,故名别解脱。又以戒律能随顺有为无为二种解脱之果,故名随顺解脱。戒行能得解脱之果,故名解脱。持戒就能得到解脱,谁所保证?佛所保证!菩萨戒,也称为菩萨波罗提木叉。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就是七众别解脱戒。 解脱是禅定的别称,如三解脱定,八背舍解脱定,不思议解脱定。脱缚自在是禅定之德。如八背舍解脱,这是不共于外道的禅定。背舍解脱,是指背舍世间顺解脱。八背舍解脱,是指解脱下地的系缚,直至究竟解脱三界系缚的禅定。其乃是内有色观外色解脱,内无色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初修未能骤得解脱,就按八背舍解脱来作次第修行。不要以为这些仅具定名,而无实修方法了,藏传佛教中还完全保存着这些定的实修方法。 慧能断惑证理,惑无之处即是解脱;能契合所缘之真理,即是证。 所以,依戒定慧而修,一定能得到证悟和解脱的。 凡夫被烦恼所束缚,自缚者多,他缚者少。不仅自缚,而且紧催其结。要解烦恼缚,正好从持戒入手。依戒而行,必得解脱.学戒定慧三法,而达涅盘。依戒而行是往涅盘道的发韧之始,所以称为最初解脱。<佛遗教经>说:戒是正顺解脱之本。又持此戒得生诸禅定。又奉此戒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戒律中的别别戒条,对治别别烦恼。戒之威力,是对治恶业烦恼。经论里但说烦恼应该断除,而没有广说对治别别烦恼之法,而戒律里有广说。所以,应该要学戒,要爱护戒,要持戒。为什么要学戒呢?因为,别解脱戒是佛陀依大智慧而制定的对治七众各种烦恼的有效方法,是经过历代祖师依之修行,亲身实践并且证明了的临事经验,传授至今。我们只要虚心学,并老实地付诸实践就是了。不必遇到事情再去想破脑袋,再去妄加猜测了。如果只受戒而不学戒的话,虽有出离心(出离三界烦恼,而非出家)但不知如何起出离之行。仅靠出离心来断烦恼,力量甚小。一般人浑浑噩噩,对烦恼全然不知,必须依靠戒律条相,才能辨识烦恼,才有可能断得了烦恼。对于戒律的开遮持犯,明了于心,临事就能决断。犯戒之境现前时,要靠实事的经验来决断的。持戒有大功德,能得解脱之果,对此应该起爱乐之心。此爱从明而出,不同于从无明而起的凡夫爱乐。因为爱乐,故而护惜。爱护戒是学戒的正见,应当首先建立起来。随顺戒,就是依戒而行,听命于戒,虽与自己历来的习气相左,也应该勉力而行,这就是放下我执。若不随顺,自作主张,率意而行,则不可能持好戒,也得不到解脱。 有人说,现代在家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十分忙碌,没有机会实修佛法,这是个逃避的借口。殊不知,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都有守持五戒的机会,这就是实修佛法的机会啊。佛陀金口所说,若有人受持五戒而不犯的话,以此因缘当成佛道。守持五戒,而且有二十五位护戒善神,随护在持戒人的身边和房宅,保护持戒人身体健康,平安吉庆。 五戒中的杀盗淫妄四根本罪,是本性恶的罪。就算是不受戒也不能去犯的。如果去犯了,世间法律也会进行惩罚和制裁的。戒杀盗淫妄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标准,一切崇善的宗教都以此为戒。酒戒是遮戒,是因为佛陀看到饮酒的过患大于益处而制的。说实在的,受了五戒以后认真学戒,开遮持犯了然于心,非但不觉得持戒难,而且会觉得持戒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是特殊的原因而不能全部受持五戒的话,也可以只受一分戒(一个戒),乃至四分戒。五戒全部受持,是为满分戒。佛陀不仅仅是制戒,而且也教授了犯戒还净的忏悔方法。佛陀制戒不是为了让人增加负罪感,而是善巧地引导人们走向解脱。有人怕受五戒,因为怕受了戒以后犯戒,而这和因噎废食的愚人想法是一样的。                           有人认为佛教的授戒仪式只是个形式而已,有没有这个形式都是无所谓的。我虽不受戒,但我按照五戒去要求自己就是了。这实在是很错误的想法。殊不知,不依三宝受戒,仅是持世戒而已。持世戒,仅能生些世间善和有漏福业而已,是不得防非止恶的戒体的,是不能灭除先前所造的恶业的,也是不可能得到解脱的。而依佛教的授戒仪式,先忏悔往昔所造之恶业,再受三皈依,而后受五戒,这是如理如法的得戒方法。求戒心也是以后防非止恶的戒体。先前即使受过三皈依了,在以后受五戒时,受八戒时,乃至受具足戒时,都必须重受三皈依,否则不得戒。所以,自以为有办法,而实在是没有办法! 一般人在修佛教禅定上难有进展,修定很久仍处在初始状态,到底是何原因呢?是这样的,修佛教禅定要具备修定的因缘或称资粮,定才能修成。如果因缘不具备,修定无成,或偶得速退失,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人们往往寄希望于某种观法,期望一修就成。却不知,观法也只是因缘之一而已,独木难以成林。世间的诸事诸物,非具缘不成。佛教禅定又怎么可能靠着侥幸无因而修成功呢?!修定的助行因缘有多种,如瑜伽师地论中说,"自他圆满善法欲,戒根律仪食知量,觉寤正知住善友,闻思无障舍庄严",主要的是严持净戒,少欲知足,远离愦闹,制伏欲念,灭诸恶寻伺,依止善知识,学会修定的教授。 首先,修定的发心是十分重要的,发心不正,现世会遭遇修定的障碍,将来会感得恶道的苦果。 1,严持净戒,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为了护己之短而找借口,或者寻找规避的方法,虽然在道理上说得过去,但实际上是没有持戒。常在险处行,终必失足堕落。虽然微小的罪,也要马上忏悔。要知道,芝麻大的铁粒,也是会沉入水底的。如果覆藏其罪而不忏悔的话,如同树中有蛀虫,虽然虫洞深曲,但虫屎挂在洞外,一看就知道。有罪失,身心不安乐,一定会障碍轻安触证的生起。依戒调心,自然生定。如细腻的粘土,经过不断的捣和,变得柔软顺手,做什么器物都行,入窑煅烧,更是不会改易其型了;而舍戒求定,就如砂石渣滓混杂的泥土,成不了器。即使勉强成器,也是经不起煅烧的。 2,少欲知足,常知满足,随遇而安,这一份恬静安乐,不是世间得失心可获得的。人间有财色名食睡五欲。出家人断五欲,出家戒律可见一斑。在家人呵五欲。在家居士持八关斋戒,也是学习出家断五欲之法。五欲烦恼不断,欲界的最高定--奢摩他也是无法修成的,解脱欲界之系缚也是空话一句了。 3,远离愦闹,应该远离五欲炽盛之处。 4,离诸恶寻伺,远离犯戒的寻思和虚妄散乱。 5,依止善知识。应当仔细选择具有德行的人,而不应该急不暇择。善知识的十德,在<经庄严论>中曰:‘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调伏,就是和戒相应,就是要守持戒律。如果自己尚未调伏,调伏他人是根本不可能的。静,就是和定相应。近静,就是和慧相应。德增,就是戒定慧互资,不缺不减,功德互相增上。具勤,就是要利益他人,无畏而说。教富饶,就是多闻多学而不自傲。善达实性,就是了解真谛,深明般若之理。具巧说,就是善于说法,与法印相合,而不同于巧言善辩之流。悲体,就是具悲心。是为悲愍众生而说法,非为名闻利养而说法。离厌,就是远离厌患,数数宣说而无疲倦。然而,末法时代全具十德的十分稀有难得,所以,最低限度也要具备调伏和悲心,方堪依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世人做学问,搞科学研究,乃至学手艺,都离不开师承,佛教修行又岂能不重师承的!佛教修定,一定要有师承,必定要依止善知识(明师),而非名师!明师,是指有传承,严持净戒,身体力行有实际修证的明眼人,过来人。修定有师承,可以得到法流的甘露滋润。佛教之明师,授予你戒律,教你佛理,传你种种适合你的修行方法,解答你提出的种种切身的疑问,为你的修行指明路径,使得你的修行有章可循,传授给你种种的修行经验,为你的修行是否成就作印证。明师的行为举止,也是你的学习的模范,这是身教。修定要具足各种资粮,无师不得而知。修定出现各种触受,乐受,其从何处来,依何而来,如何保持并令增长,净化,无师不得而知。平时偶有欢喜生起,不知其来处,便手舞足蹈,或高声歌唱等等,打坐时的舒服,及偶有喜触生起,不知其来龙去脉,莫名其妙,有的一味追求,有的一味克制,少有不出大偏差的,如何救治,无师不得而知。有幻象魔境作扰,如何辨明,怎么办,无师不得而知。这是困扰现代学佛人的实际问题。很多人看佛经或佛教大德传记上面说,修行如何有用。但觉得离他们的切身实际很远,毫不相关,或认为这是神话,时间一长,信心退堕,更有甚者,转向外道去学打坐了,结果自然不用说。这都是无明师引导的过患! 6,学会修定教授。本来这不需要多说什么的,只要依止有修定传承的明师就知道了。然而,我要来讲几句的缘由是,我遇到过很多想修定并且已经在自学自修的居士,他们连最起码的修定常识都不知道。譬如后脑和肩背部要用布覆盖好,后腰和膝盖也要用布覆盖好,以免受凉。在睡觉时,体温会下降,所以要盖上被子,否则会睡不安稳,或者受凉。禅坐时也一样的道理。禅坐时若受了凉,除了用禅坐的一些方法可以治好外,此外可以说是药石罔效,终身障碍。座垫要适软,佛陀要在菩提树下入定,帝释天化成人形,向佛陀敬献大堆的如头发丝一样细软的吉祥草,以用作修定的坐具。禅坐的地方声音不要嘈杂,要空气流通,不要点香,等等。在修定之前,身心要安适,入座以后要调息,使身安静,然后使心专注在修定的所缘境上。所缘境有许多种,有数息,不净,十八界,也有缘空性而修的,或者缘密乘本尊的种子字,咒轮,身色等。修定人事先选定一种所缘的境,身安静后,就应使心专注在选定的定境上修定。初步修定的方法是依九住心或八断行的次第来修,进而渐次断除妄念,散乱,昏沉,掉举等过失,令心在所缘境上有力地明了安住。久而久之,其心能不沉不掉,平等正直,任运安住。这就是等持心。这个等持心也能发起身心轻安,这就是奢摩他。这是进修一切世出世间善法的基础。 <解深密经>曰:“慈氏,若诸声闻,若诸菩萨,若诸如来,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应知皆是此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观)之果。” 先修奢摩他(止),而后依奢摩他修毗婆舍那(观),而后止观双运。无量种种三摩地,均是止观所摄。所以,要修定的话,不应寻求定的无边差别,而应寻求定之总聚---止观二品,一切时中恒应修学。 本贴由金顶三世于2004年9月17日15:37:09在〖网海莲舟佛法论坛(国内版)〗发表.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楼主也不知道能不能在看到我的贴子,但我仍然希望你能看到,前面的几位师兄说的很诚恳,我说不出很多发达道理,但是大家都是修行之人,修行目的何在,就是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果说一个人没有错误的话,没有缺点的话还要修行干什么?人,关键难在发现自己的缺点,楼主既然发现了,真的还是很好的,所以我只希望你能看《普贤行愿品》,这本经会解开你的愁苦!善与恶只在一年之间,人生难得,希望楼主把握机会,不要错过,努力修行,阿弥陀佛~~~~~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TOP

 30 123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最佳文章
【封面】 【电子禅堂】 【电子禅手机图片展】 【电子禅趣小剧】 【电子禅最新】 【赞赏】
Since: 2001 站长:韩孝勇(大象) 共享版权:CC BY 4.0 法律顾问:薛永谦律师
中华人文学会有限公司【电子禅工作室】 地址:华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电子禅国际 DIANZIC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