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之八
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之八
佛教与耶稣教(Buddhism, Christianity)
此两者,乃现代最有势力之二大宗教。所以吾人如欲获得宗教之知识,则宜探求诸宗教史及其教理也。然而诸宗教中少有真正的完全的,多者过于空想的、理想主义的,或者偏向于情感主义而热烈过度;或者专执于智意,而空理冷谈,以致其宗教,或有盛衰,或有兴亡,而不能久持于世者。据于历史所载,其例甚多。然而佛、耶两教,各有二千余年之历史。且于现代,争宠斗虎,而盛行于世者,未知为何因由,又两教之历史及其教理,未知有何等互相关涉。是乃以下吾人当欲观察,以为研究之重要点也。
基督未生之数百年前,天竺圣人,既而说法于大千世界。佛教之开祖释迦圣人(Sakyamuni.),降生印度国中迦毗罗城(Kapilavastu)。七八岁时,就学于婆罗门(Brahmana),深究哲学及其宗教。其他笔写、算数、剑道。弓马、相朴、掷象,种种武术,亦有练磨。
基督教主
神子耶稣(Jesus Christ),生于犹太国(Judea)那伞列(Nazareth)之寒村。家中贫苦,父为职工。基督无父,以约瑟(Joseph)为谊父,今据新约全书(New Testament)马太传(Matthew)云:
去耶稣基督之生如下:其母马利亚(Mary)为约瑟所聘,未婚之先,彼由圣灵(Holy Ghost.)怀孕而显露焉。其夫约瑟义人也,不愿显辱之而欲私休之,思念其事时,主之使(Angel of the Lord.)现梦于彼曰:太辟(David)之裔约瑟乎,勿以娶尔妻马利亚为惧,盖彼所怀之孕乃由圣灵也,彼将生子,尔必名之曰耶稣,以将救其民于其罪恶中,凡此事得成致应主托预言者(Prophet)言云:
视哉将有一处女(Virgin)怀孕而生子,人必称其名曰以马内利(Emmanuel.),译即神偕我侪(God with us.)。
约瑟由寐而起,尊主之使听命之而行,爰娶其妻,惟未与同室。迨生冡子,则称其名曰耶稣(第一章下)。
但耶稣不幸,幼而别父,遭遇种种灾难,随母度生于贫困之中,故其少年时代,不受相当之教育,可以推知。以是而观,释迦与基督,两人之少壮时代,则有云泥之差。但其相似点者,两人本非僧家弟子。而印度四族中释迦出自王家刹帝利族(Ksatriya)舍家修行,而创出空前绝后之一大宗教。又犹太国职工家,出生基督,反于僧伽,而自任为一宗教祖,横说直说,遂成一家。或时断食,以养精神;或深思惟,退隐闲处。此等事实,两人皆有。彼有山上祈祷,念神于天外一方;此有树下入定,降诸魔道,逐出方寸外方。基督垂示彼此野村,释迦说法处处园林。我有十大弟子,彼有十二使徒。沙门说法南与北,使徒传道西与东。
又印度婆罗门教(Brahmanism)之腐败,而有佛教(Buddhism)之出现。欧洲犹太教(Judaism)之预言,而有耶稣教之兴起者。此亦两教出世之所以有由也。
传云:太古有摩西(Moses)者,上西乃山(Sinai),直自圣神,受授教戒,因记录其事迹而成者,所谓旧约全书(Old Testament)是也。但旧约乃犹太教之教书,犹太教者,犹太国之国教。盖耶稣教、天主教(旧教Catholic)以前已所成立之宗教,当时盛行于世者。至于今日,虽无昔日之兴,而其教徒,犹散布于诸邦外国。但其旧约书中,有记录豫言一件,乃曰:“后时代上帝(God)之爱子,为救众生,定必降生”云云。于是乎,离今一千九百三十年前,耶稣基督投生犹太国,后受豫言者约翰之洗礼(John, Baptesma),且依约翰之证言,而自宣曰:“吾乃圣神实子,照应豫言而降来者也”云云。自是而后,乃到各处会堂(Synagogues)宣言说法,且以奇妙医术,救济病苦,奇迹甚多。所以当时彼国之男女老幼,归投于基督者,不可胜数。十二使徒,乃其弟子中最著名者,如孔子之七十二贤,释迦之十大弟子也。
耶稣教典
圣教监略卷五,论于耶稣而云:
夫救主(基督Messiah)之生也,约创世后四千年。东有明星,博士望而知之。是时并有“先知约翰”先救主六月而生,及长往各处传教、施洗礼,为救主这宪 路并宣云:有救主来,救主肉身,乃童女马利亚感圣灵而生,非若他人交媾而生。其所以成为肉身者,因欲替人之罪,使可流血以赎之,若论其实,乃真神之子,未造天地万物以前,即有是救主也。
先是犹太国,除犹太教以外,未有杂种宗教。然而耶稣基督,极力宣传,自然创出一个宗教,反背于犹太教者。新约全书,乃其言行事迹之所记录者也。虽然,犹太教之信徒等,不单不认耶稣为神子,且恶其乱称自任,乃以耶稣为犹太教之反逆者,遂捕捉之,刑死于十字架上。而耶稣之信徒弟子等,反称架上基督,实为救世主,代人受苦之真神。乃且祝且哭,连声亚面(Amen)。或曰基督死后三日复生,共使徒等,设宴欢谈。
圣教监略卷第五又云:
救主降世十二岁,时聪明敏捷,遍犹太人无能与之辩论。至三十岁时,各处宣道,收召十二使徒。如以色列(Isaiah.犹太教之豫言者)十二支派之数,此外复有门徒七十人,皆系贫贱者流。三年中偕使徒宣教,遇有恶人,即明言其过,使之悔改以勉于善。复能医病苏死,多行神迹,以此知其所宣之道,皆原于天。然时有口法唎噻辈(Pharisees)皆以其教为异端,而未肯信从,且多施谤讟,究知爝火之光,不足以掩明。十二使徒中,有一名犹太(Juda)者,耶稣预言其卖己,一夕犹太果为内应,而耶稣遂为犹太人所擒,送之官。官惜其无罪,未便究治,然恐国人生变,遂交国人自望,而国人遂钉耶稣于十字架。三日后复活,与使徒等偕居。四十日后,连肉身升天时,曾向使徒云:当有圣灵降于尔中,使尔亦有奇表异能,得往各处传教。后果有圣灵,降于使徒,顷刻间,使徒能言各处方言,遂往各处传教。
以此信念,子孙相传,坚持不退。以其遗教,渐次发展传诸外国异邦,西反西欧,东达罗马(Rome)、希腊(Greece)。然后教会即分为东西,两派角立,东者乃今日之希腊教会(Greek Catholic Church),西者乃天主教会(Roman Catholic Church)也。殆至离今四百余年前,马路腾路畅(Martin Luther西纪一四八三生,一五四六死)宗教改革家,出自天主教会,而愤慨其教,淫邪乱行,寺院腐败,仁慈不施,以为大有弊害,遂作反旗,各处宣说,而不服罗马法王(Roman Pope)之指挥。后来自成一种独立教会,此乃所谓新教会(Protestant)者,即今日之单称耶稣教。于是乎,天主教及希腊教乃称为旧教矣。
窃观今日之基督教派,则混沌杂然,分为二十余宗:耶稣天主、希腊路畅、英国教会、苏国教宗(Church of Scotland)、长老派(Presbyterians)、同朋宗(Society of Friends)、组合教会(Congregationa)、洗礼教会(Baptist)、有义得利安(Unitarian)、美以教会(Methodist)、救世军(Salvation Army),其他Jesuit, Armenian Church, Calvinism, Non-Conformist (Puritan),Moravian, Plymouth Brethren, Universalist, Swedenborg Church, Irvingite, Waldense.等。如是基督教,宗派百裂,教理背反,路衢纷然,而未尝归统,则基督救犹未能称为完全之宗教也。
今据哲学辞典,释迦牟尼佛题下。井上哲次郎博士云:
耶稣灭后七百年时,有书曰:“巴卢兰与曹沙法土”(Barlaam and Josaphat)乃圣人传。传译于西欧遂为耶稣教之圣者(Saints),每至年期节日,则洁斋沐浴,供牺而祭之。后来东方教会,以每年十一月廿九日,为祭日。西方教会,则以八月廿六为行祭之日。又于伊太利国(Itary)有沙法土寺者,寺内安置彼像。但曹沙法土者,译曰菩萨(Boddhisattva),此乃佛教教祖“释迦牟尼佛”也。巴卢兰者,曰婆罗门(Brahman)乃释迦受学之“梵师”也。
于是乎,吾人乃知吾教之佛祖,变为耶稣教一个圣徒。此事虽属奇妙,但于历史上,佛耶出世之先后,究而索之,岂有此理也。或曰:
耶稣基督,十五岁时至印度国(India)学习梵语(Sanskrit)、巴利语(Pali),读吠陀(Veda)究佛书。乃至二十九岁时,经过波斯国(Persia)还乡犹太,宣传福音(Gospe)。所以耶稣之教说,直接间接,或多或少,有应蒙于佛教之感化者,毫无可疑。
此说之是否,虽是吾人未可急而断定之。而又有学者曰:
犹太教者,元来本有乐天的性质,于后渐有带着厌世的观念出来。及至基督教时,这般观念,最为显著发展。所以佛教与耶稣教,必有直接的,抑或间接的关系也。但就此问题,后日必有其人出而证明之耳。
又曰:
“新约全书著,根本渊源于印度,如其禁欲主义、厌世教之道德,与及化身主义(梵语Mirmana-Kaya英语Inearnation)等等思想,可以证明。
高桑驹吉博士著《印度五千年史》云:
基督出世,二百年前,天竺国阿育大王(Asoka)以宗教为治国之根本,最尊佛法,厚供众僧,处百佛教遂为印度之国教。阿育大王乃遣国内传道僧侣,渡诸西方,希腊、埃及(Egypt)、西利亚(Ciria)等国,宣传博爱之教理、隐遁之思想,以致各国人民之精神思想,多受其感化。后二百年,基督耶稣,兴自北部巴礼斯提那(Parestine),今观其教之教理,多类于小乘佛教者,于历史上,亦能采其证据。
依前所举,吾人已知佛教与耶稣教,于历史上有如是密接的关系。且如高桑博士所云,基督教之教理与小乘佛教,殊有相类。今则略引其例,为之证据也。
新约全书四福音书中,马太传(Matthew)第十九章云:
耶稣曰:尔若欲入于生,则当守诫(第十七节)If thou wilt enter into life,Keep the Commandments.曰何诫?耶稣曰:毋杀、毋淫、毋窃、毋妄证(一八)。
此乃与佛教之所谓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妄语之四重禁戒无违。又第五章云:
尔闻古者有言毋淫,惟我语尔,凡见妇而怀欲者,则中心已与之淫矣。若尔右目陷尔于罪,则抉而弃之,宁丧尔体之一,毋全身见投于地狱(二七——二九)。
此乃与佛教之略同。又曰:
惟我语尔,毋敌害。若有人批尔右颊,则转左颊向之。若有人欲讼尔得尔里衣外服,亦听其取之。若有人强尔行一里,则偕之行二里。求尔者与之,欲贷尔者毋却(三九——四二)。
敌尔者爱之,诅尔者祝之;憾尔者善视之,虐遇尔迫害者,尔为之祈祷。如是则可为尔父在天乾之子(四四)。
Love your enemjes, bless them that curse you, do good to themthat hate you, and pray for them which despitefully use you, and persecute you, That ye maybe the Children of your Father which is in heaven:
此乃表现基督教之消极的慈悲忍辱,略类于佛教之所谓忍辰波罗蜜(Khanti-Paramita),如佛经有云: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勿出恶言。又同第六章云:
慎勿于人前施济欲令人见之,若然则不获赏于尔天父也。故尔施济时,勿吹菰于尔前如伪善者于会堂及街衢求荣于人……惟尔施济时,勿使左手知右手之所为。
此又与佛教之无为功德相类,如所谓无所得心者也。又第七章云:
如是凡善树结善果,恶树结恶果,善树不能结恶果,恶树不能结善果。凡树不结善果者,则必见斫而投于火,是故尔由其果识之矣(十七——二○)。
此乃与佛教之说善恶因果大同小异焉。
以是而观,基督教所说之教理,与小乘佛教之四十二章经、法句经等,殊有类同。要之耶稣教理,依然不出人天道德。若以大乘佛教之眼目,而批判之,则犹未能称为真乘之宗教也。
虽然,若论其博爱的思想,慈悲的精神,则两一致。而实践躬行修德守道,此乃耶酥一贯的生活,至其代诸众生死于十字架者,可谓德高远,仁慈广大矣。盖佛教与耶稣教。自其创设以来,一将二千岁,一欲三千年。春秋愈积,教劳愈繁,至于今日,两教共能称为世界的宗教者,岂非因其教主,持以慈爱精神,为出世目的者耶?今也,佛耶两教,不以东西为隔,不以民族为殊,兴焉四海,亦可谓盛矣。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基督教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