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浅谈佛教“空性”之说的智慧与积极意义(转载)

浅谈佛教“空性”之说的智慧与积极意义(转载)

浅谈佛教“空性”之说的智慧与积极意义
  ——linyi518《佛教批判》小议
  
  linyi518《佛教批判》摘录:
     佛教在在认识论上是虚无的,是无中生有的,它以空无为起点,以空无为终点,但它是非常自信的,……佛教对于常人得难处,就是空有认识,……承认世界、意识的空无,就很容易地放弃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放弃了好奇心、求知欲,就放弃了人的伟大力量,这种认识只会使人回归到原始状态。
  
  
  批判:
  
  楼主所理解的空,不是佛教的见解,而是佛教所批判的印度外道思想——断灭见。
  
  佛教所说的空,不是一无所有的“断灭空”,而是“缘起性空”。请看以下佛学词典的解释:
  
  【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所以,佛教讲的“空”,并不同于虚无,而是一种贯穿事物现象乃至本质、空有圆融的说法。它的“缘起说”,也就是辩证法中的“联系的观点”;而由“缘起改变”导致的“结果改变”——“现象改变”,也就是辩证法中的“运动变化的观点”;而事物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关键就在佛教所说的“性空”——任何事物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
  
  许多人对佛教一知半解,往往把佛教的“性空”之说、“无常”之说,当成是消极悲观,这种见解是错误的。
  
  “无常”之说,是叫人不要以僵化的眼光去看问题,是帮助人从自己往昔的成见中超越;
  “缘起性空”之说,是叫人积极创造与把握事物发展的相关因缘,让事物的发展、尤其是修行命运的发展,向着理想的方向转变。
  
  所以,正是因为“性空”,因而事物可以去加以改变;而改变事物的途径,也就是改变事物的缘起。这个缘起,既包括“内因”——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也包括“外缘”——影响与改变事物发展的相关条件。如果能够把握有效增加或者减少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条件,就可以让事物向成、住、坏、灭等不同的方向去发展。
  
  ——呵呵!现在的“反季节瓜菜”,就是充分把握植物生长的不同因缘而造就出来的。如果不是因为传统植物生长模式的“性空”,如何能够认为加以改变、让人们在冬天也能吃到鲜美的瓜菜呢?!
  
  所以,佛教的性空,并不是目空一切,而是对事物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把握。真正的佛教修学,要求通达“五明”——声明(语言声音文学艺术)、因明(逻辑哲学)、内明(佛教心理学)、医方明(医学、药物学)、工巧明(工程技术),这些,都是佛教徒自利利他、普度众生所必须的学问。另外,佛教也特别发菩提心,教人行于慈悲利他,与众生结善缘,为自己种善因、修善乐。这也是有效达成自他因缘良性互动的智慧做法。
  
  所以,作者所说的以下内容:“佛教对于常人得难处,就是空有认识,……承认世界、意识的空无,就很容易地放弃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放弃了好奇心、求知欲,就放弃了人的伟大力量,这种认识只会使人回归到原始状态”。——其见解与行为都并不是佛教的,而是某些人错误的想法,不知作者是否错误地把“发愣功”一类的见解行为算到佛教身上了。
发表‘佛教批判’的此人,在根上对佛教的认识还不了解,这种批判只能是妄加批判。
"...佛教在认识论上是虚无的,是无中生有的,它以空无为起点,以空无为终点,但它是非常自信的..."
    认识世间万有本质为虚,乃是揭示自然的真理,而并非认识论上的虚无,佛教追求的目的是实实在在的,只是普通人根本没法理解体会罢了。无中生有,有又归于无,乃是自然真理,即是现代物理学有人都支持这样的观点,何况经过实证的佛教修行者,真正的修行者非常自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因绝对清淅明静的心态感受到、看到了自然运行的规律与本质,了悟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一点岂是普通人妄加猜测到的?
"……承认世界、意识的空无,就很容易地放弃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放弃了好奇心、求知欲,就放弃了人的伟大力量,这种认识只会使人回归到原始状态"
这一点只能是这位自己归纳出来的结论了,由于对佛教理论理解不够,所以才出得到这样肤浅的结论。佛教在修证过程其本质是思维的修练,如果认为佛教祟尚意识的空无,那只是知其表象而已,佛教的实践过程按现代哲学的说法,就是寻求思维的来源与本质,在这一寻求过程中,修行者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之强往往达到了痴迷的状态,甚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对禅宗稍有常识应该知道这一点。怎么竟然说佛教追求意识的空无?佛教的确追求回到自然状态,但那不是物质的自然状态,而是精神的自然状态。
  不懂佛教的人,自以为了解佛教而加以批判,与井中之蛙相差无几。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最佳文章
【封面】 【电子禅堂】 【电子禅手机图片展】 【电子禅趣小剧】 【电子禅最新】 【赞赏】
Since: 2001 站长:韩孝勇(大象) 共享版权:CC BY 4.0 法律顾问:薛永谦律师
中华人文学会有限公司【电子禅工作室】 地址:华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电子禅国际 DIANZIC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