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笑话之错字篇
民间笑话之错字篇
我小的时候,常跟大人去看戏,如今那些古装戏我连名字都叫不上了,只有对《四差捎书》一戏印象深刻。
戏里写父子二人外出经商,给家里修书“生意兴隆,忙顾一人”,请同乡捎回去,回来时顺路再看家里捎啥东西。家书抵万金,婆媳自是欣喜,请先生代读。先生念道:生意兴隆亡故一人,婆媳犹如晴天霹雳。随后设灵堂,挂纸幡,因不知父子谁亡故,但灵位上称夫君可以通用。捎书人返回见到这一幕,感叹人生无常,几日不见,阴阳两隔,见到父子时吞吞吐吐地告知了家中变故。父子二人立即启程返家。临到家时,儿子去了舅家,一见她妈就哭,知道媳妇去世;妈见儿一人回来,知是他爹死了,伤心不已。那边儿媳见公公回来,知是丈夫遇难,公公见媳妇一人,晓得老伴归天。还未说话,乐人来吹打,是他舅请来办丧事的。最后结局是三对六面,看谁的责任,先生自然没错,都怨他爹把字写错了。
其实他爹并没写错,只是把“忙”字写白了,属过失犯罪。过去有一说法:教书容易应酬难。村里红白事,都要请先生,自然不是让你随礼,而是让你发挥一技之长。先生也是人,谁能没过错?某先生就把男丧用字写到女丧中,“家慈”写成“家严”,“素幡”写成“宝幡”,民间高手指出其谬误,先生反怨他家把人死错了。
后来我当了老师,对错白字有了进一步的考证。这算是三句不离本行吧!人们统称错白字,其实是有区别的。字外字是“错字”,字里字是“白字”,又称“别字”。比如“工人”,你把工中拐个弯,又把人字加三撇,就是错字;你若写成“恭仁”,那就另当别论了。
也有强词夺理的。小卖部写着“中秋曰饼,批发另售”,有人指出“曰”是个白字,“另”是个别字,主人一一反驳:白字还有一撇,别字还有立刀。你奈他何?
过去的字多是写错了,现在的字全是打白了。因为过去识字人少,阿Q杨白劳不会签名,只能画押。会写字的随手一笔,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画蛇添足。随着键盘打字,又快又准,即使你想打个错字,键盘也不会发通行证,因此错家门可罗雀,白家门庭若市。好事中间有坏事,你想打个“找”字,手刚伸出,还未见“我”的另一半,便碰了非金属的“丁”,出来一个“打”。“我去找他”经此一折腾,他不躲才怪哩。
有些字本不是错白字,只是人为的闹出笑话,把“宾至如归”念成“妇女至宝”是无知,把“小炒便饭”念成“小便炒饭”是误解,而把"父子双进士,婆媳两夫人”的“士”改为“土”,“夫”改成“失”,则是恶作剧了。同理,“屡战屡败”遭贬职,“屡败屡战”受表彰,“揭被夺镯”判轻处,“夺镯揭被”被砍头,这些都是大智慧,把汉字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
说到错白字,不得不提空白格。不会写的字用○代之,既逃避责任,也让对方有想象空间。各科教师中数化学老师最聪明,是小张他舅见证的。因为小张给他舅信中有“你头上的伤疤○不○?”,他舅不解,请老师分析,语文老师说○代表“好”,数学老师说代表“零”,英语老师说读音“欧”,音乐老师说那是“停”,均遭到一票否决,唯独化学老师的“氧”(与痒同音)获得肯定。
有时空字太多,不能一一破解,便只能读成“蛋”了。小李给爸爸写信:听说你有病卧床,你要好好养病,千万别随便下床。结果“病、床”都用○代替。他爸一念:听说你有蛋卧蛋,你要好好养蛋,千万别随便下蛋。父亲笑了:我才画了两个圈,儿子竟翻了番。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圆。
最后,与网友分享几条标语:
1热烈庆祝三八国际儿童节!
2科学致贫,金融扶贪。
3合理按排,惊心组织。
4从小便相识,大便情更浓。
5广州人和母猪配种繁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