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槃日有感
佛陀涅槃日有感
今日是世尊涅槃纪念日。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涅磐日,有很多不同说法。我国教界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86年,农历二月十五日。
佛陀涅槃后,佛教并没有出现向当时某些人的担心那样,出现停顿甚至衰亡,相反,却越来越宏大,甚至得到空前的发展,以至于在各个不同时代、地域,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百花锦簇,熠熠生辉。
说起佛陀的涅槃,就无法回避一个问题,这就是佛在涅槃前对弟子们的四个重要问题的回答,问题的后两者涉及对僧团内恶人与佛经记录中经首模式的确定问题,先搁下不表。另外一个问题是以何安住的问题,佛陀说是以四念处安住,由于这个要与《大般涅槃经》的常乐我净合参,在此,也不多说。在这里要探讨的是弟子们所问,佛脱涅槃后,以谁为师的问题。佛陀说了以戒为师。对这个的理解,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有不同的理解;而在不同时代,戒更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示现,是为了度自己的因缘众生——大悲心所致;据说许多他方世界的佛,都不愿意来这个娑婆世界。只有世尊慈悲,才来此化现度生。由此,我们才得以闻到佛法,我们对本师的感恩心,无论怎么大也无法回报他老人家于我们恩情之万一。
后世的大乘佛法,最标榜的就是这个“大悲为因”。这也是整个佛教在这个世界的立足根本。
而对于这个“以戒为师”的戒,应该是主要真对出家僧人的领导体制的问题所说,僧团的管理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佛陀不设立那个人作为接班人,嘱咐大家都要听从制度(戒律)的,而不是上首弟子的。因为那个时空,那个特定人群,就得遵守符合特定环境、特定内容的戒制。至于后世,尤其是共业重重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居士们,所需要遵循的戒,也得符合当下时空、当下人群。这就是佛教能区别与其他宗教的特质、核心——缘起思想,此有故彼有。所以有中国佛教的改托钵为农禅,让佛教真正进入了封建诸国。
事实上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古可言,一切古今、新旧,都是相对的。现代的工业城市的发展,让我们重新思考,势迫我们要给佛教的发展一个新的定位,不然,真正受益的人群,也许就只有呆在象牙之塔中的极少数人群;如此,大乘的大悲,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得不到落实。更多的人群,将得不到真正的佛法利益。
准提法网络佛学院 2010年3月30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释迦牟尼佛 涅槃 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