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13 12
发新话题

请教大象师兄。。。。。。

请教大象师兄。。。。。。

昨晚去雍和宫附近佛具店请了佛像,顺便拿了基本结缘的书。其中“念佛异象录”和“觉海慈航”看得我很迷惘:(以前没了解过净土)
1,书中说了写念佛得到的好报。以及往生的事情。甚至说恶人或平时不信佛的人,只要临死前坚持念佛就能被接引。荒谬!学佛的目的不该是求得世间利益,佛似乎也不应干涉人间因果。
2,“觉海慈航”前面说佛教分宗是因为信徒的器质不同,后来又公然说学佛要学净土,最容易。个人认为前后矛盾
3,净土真的认为只要坚持念佛就能到极乐世界?太神了吧?
费大劲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人呐,呵呵,人呐
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http://member.netease.com/~nmamtf/fjxx/e-lchh.html
末法时代,只有念佛才能成就。http://www.silastars.com/amtf.htm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净土仍难信之法,而且要信方能入,印光法师净土开示: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既有真信切愿,必须志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临终,生上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也已。

TOP

印光法师净土开示

而如来欲令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来之万德洪名,熏自己之无明业识。久而久之,习以成性。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莫此为最。(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 复陈飞青居士书三)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住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习怀辛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七四页“复朱德大居士书”)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续编卷上第一百五九页“与张静江居士书”)

  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沈,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沈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沈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增广文钞卷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南无阿弥陀佛 光明遍照 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

TOP

只是信愿行,念佛,就能求生西方。那么戒定慧可以不要了吗,也无需行善去恶,尊敬三宝等佛教基本教义和戒条吗。
晕,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沟通,象大象那样。又不是禅宗的悟,摘那么多经文,自己没理解吗?哈哈哈
费大劲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人呐,呵呵,人呐

TOP

只是信愿行,念佛,就能求生西方。(净土经文、净土宗历代高僧大德是这样说的,若不信,您可以翻阅经文著述。当然,释迦佛在弥陀经中早就说此为难信之法。大家都信服的大象师兄在“下一生要去哪里”的帖子里有这样的论述,您要不嫌麻烦可以再去看看啊)

那么戒定慧可以不要了吗,也无需行善去恶,尊敬三宝等佛教基本教义和戒条吗。(下愚惭愧,怎么没从净土佛经祖语中找到如此之说?印祖一再强调:敦伦尽份,闲邪存诚,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不知这些在修行中有没有您认为不够的地方,请多加指教。弥陀成就西方净土,是他慈悲众生,靠自己的力量难得解脱,所以才发愿:想来我的净土,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佛慈悲,而我们也可以感恩慈悲弥陀长劫以来的翘首以盼:回家吧,流浪生死的孩子……)

晕,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沟通,象大象那样。又不是禅宗的悟,摘那么多经文,自己没理解吗?哈哈哈 (对不起,这是我最感到惭愧又无地自容的事情,我没有修行,没有证悟,没有智慧,没有慈悲,出来乱说,惹大家心烦,不引经据典,生怕依自己知见误导他人,所以喜欢抄来抄去,但都是佛经祖语,却因我的不是,遭非议,对不起。您多原谅。也可能您还与净土缘分尚浅,没关系,当您机缘成熟时,您现在的想法也可能会改变的。诸佛菩萨仍然护持您啊。有空就多念:南无阿弥陀佛)

若不嫌烦,就再看一段文摘:

念佛人离不开佛,因为听佛说法是非常快乐的事情。经言:若地狱里能听到佛的名,而天上听不到,则情愿到地狱里受苦。
  念佛人随应其心而感受佛的光明,认为被佛摄取而欢喜。
  念佛人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念阿弥陀佛。行住坐卧一句佛号,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有念皆念弥陀,一向专称,毕命为期。
  念佛人念佛有如私语,于心的深处感受佛的慈爱,可知念佛是心与心的交流。
  念佛人厌离娑婆世界,并不因为对世事不满,他能安住于现实生活,因为在他心中,极乐净土的奇丽庄严早已安住。
  念佛人感触生死之可怖,深知娑婆苦果悉是恶业所招,进而舍弃自身的邪恶,信知"罪虽十恶五逆亦得往生,而不犯小罪"。
  念佛人知道尘缘因能满足一时的欲望而使人忘佛,使人忘六道之苦,因此常能自我惕励,不会放任懈怠,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念佛人深感"世间虚假,唯佛是真",虚假不可安住,佛号可以安住。
  念佛人不因念佛妨碍世事,更不因世事妨碍念佛,一边念佛一边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念佛。
  念佛人被弥陀的大悲所触动,敦伦尽份,闲邪存诚,随缘力行五戒、十善,视此为分内之事、报恩之行。
  念佛人心中有弥陀的生命,自能以佛心为心,喜行善事,乐恕人过。
  念佛人爱护自己的生命,不为贪著快乐,而为聆听和传达佛心。
  念佛人感触佛光,身心清净柔和,因此不会为毁辱而心动。
  念佛人见耽于欲乐的人而知珍惜生命,见病魔缠身的人而知世事无常,见作恶多端的人而知自心之恶,因此知道一切众生皆为佛的使者。
  念佛人对死不会有丝毫的恐惧,"如果今晚就死去,我一定会往生极乐!"他为已生极乐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人常被佛的光明照耀,慈悲柔顺,乐观豁达,恬淡宁静,事事称心。偶然遇到凶险之事,也会有诸佛菩萨解救,因此能身心调和,生活愉快。
  念佛人常起惭愧心,惭愧自己何德何能,使弥陀如此关爱。
  念佛人常起忏悔心,忏悔对佛的救度一再拒绝。
  念佛人常起欢喜心,欢喜即将出离,欢喜一切有缘众生也将出离。
  念佛人常起慈悲心,因为弥陀悲愍于我,我亦应悲愍一切众生。
  念佛人敬顺佛的调摄,终将信心不退,不论顺境、逆境,皆是增上缘。
  念佛人随顺世缘,心却不暂离佛法,时常思惟如何与众生一起得救。
  念佛人因相信教法的真实与尊贵而实现了生命的真实与尊贵,而在人前坦诚地说出自己的信仰。
  念佛人常被无所不在的佛的功德熏染,耳中所闻的任何声音皆是佛的教法。
  念佛人能知念佛的殊胜妙用,不会因其简易而起轻慢之心。
  念佛人虔诚地开启心的城门,在心的深处供奉佛,供养信心之花、欢喜之香。
  念佛人不以自己的往生决定为满足,还能将佛的心灯次第燃点众生的心,一而十,十而百,永无止境。
  念佛人如此用一把火炬点燃千万众生的火炬,幸福油然而生。
  现在于此,智慧照耀,慈悲滋润,信仰扎根,欢喜之花盛开。

观经中讲"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善导大师赞为"妙上好人"。能在此生遇到佛法,信佛念佛,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昙鸾祖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乎四海皆兄弟。"

念佛吧,我们会很高兴,又多了一位念佛兄弟。
南无阿弥陀佛 光明遍照 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

TOP

呵呵,流木师兄有此想法也不足为奇,佛陀在世时,弘法四十九年,讲述了无数的道理(以后流传下来结集成经藏,后来又因修学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但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七十多岁时才说的,当时佛祖先说的是"观无量寿佛经",是为了救度阿奢世王之的母亲韦提希夫人而讲的,释迦牟尼用神通示现了很多佛土让韦提希夫人选择,夫人最后发现只有极乐世界最方便快捷稳当,于是专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后来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了这个"阿弥陀经",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得到利益:"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又说"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又预言末法时代修净土宗人特别多,而且只有此法容易成就.还是以前的例子:比如登山,禅宗就好象全靠自己的能力而上,所以要求很高;密宗是靠师父领着上,所以对师父的信心要非常坚固;而净土宗则靠阿弥陀佛用"缆车"接引,所以大家看见于是都来排队了,呵呵.
当然,极乐世界也不是谁都可以去的,大乘无量寿经讲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我作佛時,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时间紧张,匆匆而答,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师兄指正,阿弥陀佛^_^

TOP

各位斑竹及各位师兄大家好:大象现在还在西安(因公回来),3月7号又要回香港上班,最近工作上事务较忙,版面上的问题还请大家多多回复解答,多谢流木师兄发问,多谢念西\海放\兰海等师兄回复,南无阿弥陀佛^_^


[此贴子已经被大象于2004-3-5 17:47:02编辑过]

TOP

念佛就是修戒定慧

既然定慧二道即是佛道,則一切法門皆不離定慧,當知念佛法門亦不例外。念

佛法門,在修念佛三昧,三昧者定也。念佛定須定慧等持,定則不變,慧則隨緣。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即念佛定。

  念佛定與其他禪定不同,其他禪定,必須盤起腿子木然入定、固然靜坐容易修

持,但真實定境卻非木然不動。故禪宗祖師,有磨磚成鏡之譏。念佛定則不同,念

佛定者,須是不起滅盡定,能普度一切眾生;雖普度一切眾生,而不起滅盡定。不

起滅盡定能普度一切眾生者,是覺心不動,能成就一切功德;成就一切功德不起滅

盡定者,是雖成就一切功德,而覺心不動。故知念佛定,豈是木然入定者可同日而

語哉?

  念佛定須是入世間救世間,而不染世間。如果入世間染世間,是凡夫行。如果

畏染世間而不敢入世間,是小乘聖人行。菩薩行空不證不取寂滅,涉有不著不隨生

死,非凡夫行,非聖人行,是念佛定。                   

  念佛定者,一日二六時佛不離心,心不離佛,全佛是心,全心是佛。只要念佛

心清淨,何妨六塵常圍繞?於六塵擾攘中,不礙常在念佛定。念佛定無入定出定,

一日二六時,無時不在定中。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無論忙閑苦樂,有病無病,乃

至生時死時,無時不在定中。所謂二六時中,八風吹不動,安住念佛定。云何安住

念佛定?二六時中,一心不亂,求見彌陀求生淨土。一心不亂,即是三昧也。

  念佛定以定為體,以慧為用,貴在定慧等持。由體發用,故能常寂而照;用全

歸體,故能常照而寂。正以其常寂,故能常照;正以其常照,故能常寂。是之謂寂

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常寂是自受用,常照是他受用,故寂而常照,名無

量光,照而常寂,名無量壽。照而寂是佛法身,寂而照是佛報化二身。是知念佛三

昧者,三昧王也。

     三

  如何修念佛定?修念佛定者,須是心中無事,事中無心。如意事中無心,不如

意事中亦無心,心中不留如意事,亦不留不如意事。萬般隨緣皆好,總是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如意者來,我一心念佛不為所動,唯求見彌陀,求生極樂

。不如意者來,我依然一心念佛不為所動,求見彌陀,求生極樂。二六時打成一片

,為人處事,只求盡分,萬般隨緣好,事過不留痕。             

  修念佛定者,須是不造十惡業。終日佛不離心,不造殺盜邪婬(出家人斷正婬

)。無有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念佛心中無有貪瞋痴。每天晚上應自省察,今日是否

犯此十過?若有則至誠懺悔,誓不再犯。他人處世,求名求利求世榮。修念佛定者

,不求餘事,唯求不犯十惡業,隨分隨力修積功德。一心念佛不被名利所動,唯求

見彌陀,求生極樂。

  以信願行,修念佛定,盡此一報身,求生極樂國。修此念佛法門,非一而足,

豈是寸楮所能盡於萬一?僅略述如是。

——————————节自《 蓮鄉集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5 18:05:29编辑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蕅益大师说: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

信力行为要耳。佛言:‘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此句出自《

大集经》,念佛与参禅,在成就上无二无别。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

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都是赞叹念佛。莲池大师说:‘一句弥陀,该

罗八教,圆摄五宗,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誓无改变,决定得生

。’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莲池大师生于明朝万历年

间。最初学教,后来参禅。儒家道家的基础深厚,晚年专心念佛,为净宗第

八代祖师。莲池大师又说: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不复起贪

嗔痴,即大持戒。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不

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5 18:07:17编辑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13 12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最佳文章
【封面】 【电子禅堂】 【电子禅手机图片展】 【电子禅趣小剧】 【电子禅最新】 【赞赏】
Since: 2001 站长:韩孝勇(大象) 共享版权:CC BY 4.0 法律顾问:薛永谦律师
中华人文学会有限公司【电子禅工作室】 地址:华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电子禅国际 DIANZIC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