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30]
本報記者
由本港頂尖科學家組成的港科院本周六成立,創院院士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崔琦和Jean-Marie Lehn在內,共有廿七名對香港科學界有貢獻的科學家。創院院長徐立之表示,港科院可給予本港科學家肯定,亦會推動科普、研究教學,增加上游科研與中游業界的交流,並會召開研究峰會。特首梁振英透過網誌指,港科院和創新及科技局差不多同時成立,兩者可彰。
徐立之:召開峰會討論問題
創新及科技局剛剛設立,由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任創院院長的港科院亦將於本周六成立。港科院網羅對本港科學有貢獻的廿七名頂尖科學家,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崔琦和化學家Jean-Marie Lehn,以及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支志明、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中大現任校長沈祖堯、城大校長郭位、浸大前校長陳新滋、科大校長陳繁昌、前港大外科學系主任范上達及前科大校長朱經武等權威學者。
徐立之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港科院從五十多位在港或海外的科學院院士中,預選出廿七位創院院士,未來每兩年會挑選五位,經出席院士三分之二票數通過才入選,除透過頒授院士向本港科學家給予崇高敬意,同時為本港科學發展、研究教學和科普等,出一分力。徐續指,港科院亦會召開峰會,未來將討論不同問題,例如是健康和食物問題,香港缺乏這方面專家,或需邀請其他專家加入,令討論更為全面。
徐立之又指,本港在上游科研具有優勢,擁有學術自由及資訊開放的環境,有與外地合作的機會;學風良好,亦有利吸引國際級學者投港,但內地近年不少大城市都加強科研投資,對本港在吸引人才一節上造成大壓力,舉例指本港投放科研的資源佔本地生產總值不足百分之一,但內地大城市的投入可多達百分之四,甚至百分之六,認為港府需要逐步增加科研開支。
科研表現出色,徐立之認為本港科學界需邁向中游,即加強與業界交流,長遠建立創新科技生態鏈,加深市民對科研認識,工商亦願意投放,最終亦有出產,但徐立之指要活化生態鏈不容易,「天真地當然是下游賺到錢,就可以泵錢回上游」,但相信社會只要有科技和知識,便會找到路向,亦有利學生在大學選擇科學學科。
對於院士袁國勇曾表示本港可於疫苗方面作出很大貢獻,徐立之指香港科學家已屆英超足球員水準,「但你唔畀波佢,點知佢咁叻?」他指○三年沙士時,本港的科研設備和知識均已很充足,故可以在沙士的研究上做出成績。
行政長官梁振英透過網誌表示,政府重視科技及科技人員,對成立港科院表示支持,過去兩年,政府每年都頒發勳章或太平紳士予科研人才,以表彰他們的貢獻,而港科院和創新及科技局差不多同時成立,兩者可彰。
source:
http://toronto.singtao.ca/522159 ... 0%94/?variant=z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