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11 12
发新话题

快乐修行人:念佛方法

快乐修行人:念佛方法

  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当中,不是重要的事情,不是自己本分的事情,人家来说长说短,都念「阿弥陀佛」;说善说恶,也念「阿弥陀佛」;不管你讲什么,我统统归到「阿弥陀佛」,不就解决了吗?这叫一心,一心不乱,这是会念佛,这是对人对事。对自己,有时心里起烦恼、急躁,也念「阿弥陀佛」;有时心里欢喜,也念「阿弥陀佛」。把自己的苦乐忧喜也统统归到这一句「阿弥陀佛」,自己就得度了。为什么?苦乐是二法,不是佛法;忧喜是二法,也不是佛法,统统归「一」,就是佛法了,所以念佛法门妙处在此地。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合在一句「阿弥陀佛」上,这是真会念佛,这是真念佛人,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

  (节录自净空法师讲述之「学佛的终极目标」21-87【住一切时念佛门,于一切时常得见佛,与佛同住不相离故】)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1997年元音上师于美国传法开示

心念耳闻.如法修行



大家注意,修法时一定要心念耳闻,要如法,绝对不能嘴念咒而心想别样事情,有口无心,没用处。念佛也是一样,念‘阿弥陀佛’,口念心散乱,,思想乱七八糟,佛号念不上,将来西方极乐世界升不到,因为心太乱了。心不清净,佛现身时,也看不见。永明寿大师说(永明寿大师是襌宗大祖师,又是净土宗大祖师,他是法眼宗的徒孙,最后皈心净土,所以是净土宗大祖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徒然’。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心如水也。心永清净,就像河里的水清静了,天上的月亮影子就显现出来,阿弥陀佛等于是天上的月亮,我们的心等于是水,水不清净,天上的月亮显现不出来,心不清静阿弥陀佛在你心里显不出来,那就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就不能往生了。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以一句弥陀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凊静静地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根当中意根是最难摄的,一静下来,妄想就来了。因为动惯了,不静下来还不知道,有时候心乱,还不知道,静下来后就容易看见。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水清静了,泥沙沉下来就看见了,水不清静,就看不见泥沙,所以坐下来就看见了。妄念颠倒,很难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闻的办法来抓摄六根,把妄想打断、身心脕落,本来的佛性就显现了。所以,加法修持非常重要,不如法修持就不能见性。大家修心中心法,修了很多时了,应该有所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本来是佛,只要肯放下,就能‘恢复本来,就能见道。修了很多时,为什么还不行呢?就是因为不如法。



第一种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说身体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搁下来,这样修就不行。譬如烧饭,饭没烧好就拿下来,冷一冷然后再烧,再拿下来,这饭就烧僵了。我们学法修行,犹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劲撑船,船就被水冲下来,所以断断续续修行不好。



第二种是没有心念耳闻,耳朵没有在听,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这个事怎么办?那个事怎么解决?’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斩不断,斩不断怎么打得开本来呢?怎么见得到本性呢?



第三种重要原因是下坐时不观照,忘记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恳恳,下坐后随妄念转,跟著境界跑,等于一嚗十寒,功夫很难做上。尤其是现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买的股票赚钱了吧,涨价了吧,跌价了吧,折本了吧。’颠颠倒倒地妄想,不观照。用功需时时观照,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要跟著跑,要了了觉知这能说、能见、能闻的是我的本性,不为境转才行。这些缺点不改进不能见道。



心地法门



修心中心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编注:或念佛)的快慢是每分钟十至十二次。念的时候,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的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爽爽,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慧成道,因之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最难摄。眼晴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著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累劫的习气,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住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才有念头?’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用耳根静听念佛的声音把妄念摄住,因为心无二用,一心听念佛,专注在佛号上,妄念就自然不动了。所以念佛要专注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妄念摄住不动。同样,持咒也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加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的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懋著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患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



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著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时,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即是妄心。相对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时,一切相对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虚空也粉碎,其实不虚的天真本性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此贴子已经被兰海于2004-3-25 19:02:42编辑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师兄转载的正是啊。
可是现在的人不肯念佛啊,现代人听骗不听劝,你骗他,他笑嘻嘻的跟你一起走。你若教他念佛他就会不相信,甚至还会说你是迷信。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现代人的根性已经快达到无药可救的程度了,但是佛菩萨和许多大慈大悲的居士们还是一起努力来救他们啊。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TOP

佛度有缘人。没缘是不要勉强。

引用和尚坡主之言:
无形无质却极有效用的“波旬绝缘膜”
常言道“佛度有缘人”,但坡主却认为此言太模糊、不够准确,乃改之作“佛度有福人”。
《金刚经》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就是说,在我们所身处的末法时代,尚能得闻且信受佛法者,或者说人身佛法兼得者,是以多生累劫积善为基础的。世间本无偶然之事,一切都在因果中。

所以,福德不够的人,或者说是业深障重的人,是很难接受佛法的,即使你拿把枪逼着他背下坡主通俗易懂的弘法网页,他也不会信佛,很可能还会诅咒坡主脑子有问题呢。还有些人毕生以“研究佛教”为职业,成为著作等身的知名“佛教学者”,可他就是不信更不修,还以为正信佛法者都是“盲目迷信”。将南师书籍引入中国大陆的功臣练性乾先生,也是很遗憾的一例(参见《我读南怀瑾》)。这些人一辈子坐在粮仓里,却与寒风中的乞丐同样饿毙。

俺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一大群朋友同来我处作客,说得热闹投机,可一旦有人将话题引入佛学探讨,立刻就会有许多人进入元神游走魂不守舍状,往往只有小部份人能精神集中地谈话听话,可一旦话题离开这佛学,则那些神游者立刻元神返回神采飞扬。我知道是他们的宿业阻碍了他们的佛缘,是他们没有“资格”得受佛法。好比有一层无形无质无影无踪却非常有效的“绝缘膜”,将他们紧紧包裹,让他们无福得受佛学这救命的甘霖。这个绝缘膜,我叫他“波旬膜”。
在西方工商业文化席卷全球,东方文化奄奄一息的今天,众生为物所驭疲于奔命妄作诸业受无量罪,作恶日多而积善日少,所以这波旬膜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大,娑婆众生与佛法的缘分也越来越小,这就是佛法将渐灭的原因。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引用坡主在http://mbrun.xilubbs.com/的发言:

菩萨,简单讲就是能帮助别人学佛正法并因此出离六道苦海的人。

最简单的做菩萨工作之办法,就是打印或复印若干份《佛学概论》现在后面可加上〈人生三重境界〉一文(http//www.putizi.org/work/new_page_fofgyao.htm),遇到那些对佛菩萨非常恭敬喜欢去寺院里烧香磕头求保佑却不知道啥叫修行的人,以及提到佛法他就非常感兴趣很希望了解的人,这种人一般都是有足够福报学佛的,那就送他一本嘱咐他读三到十遍并按那个修行。俺有位新认识不久的朋友,就这样帮助差不多一个班的人由糊里糊涂迷信佛菩萨到开始修净宗了。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引用:
以下是引用兰海在2004-3-25 19:02:42的发言:
心念耳闻.如法修行
……
第一种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说身体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搁下来,这样修就不行。譬如烧饭,饭没烧好就拿下来,冷一冷然后再烧,再拿下来,这饭就烧僵了。我们学法修行,犹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劲撑船,船就被水冲下来,所以断断续续修行不好。

  第二种是没有心念耳闻,耳朵没有在听,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这个事怎么办?那个事怎么解决?’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斩不断,斩不断怎么打得开本来呢?怎么见得到本性呢?

  第三种重要原因是下坐时不观照,忘记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恳恳,下坐后随妄念转,跟著境界跑,等于一嚗十寒,功夫很难做上。尤其是现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买的股票**了吧,涨价了吧,跌价了吧,折本了吧。’颠颠倒倒地妄想,不观照。用功需时时观照,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要跟著跑,要了了觉知这能说、能见、能闻的是我的本性,不为境转才行。这些缺点不改进不能见道。
……
这三种情况,末学时有发生,想来不胜惭愧啊!以后当自省。

[此贴子已经被慈玉于2004-5-19 15:21:07编辑过]

TOP

真正念佛法门修得好的都是大禅师。净空法师也给常随弟子讲〈金刚经〉〈心经〉,可见其用意:不着相念佛、实相念佛。

实相念佛(慧明法师语录26)

诸同学,佛法法法平等,都有功德,本无大乘、小乘之分。如来设教,对症下药,以众生业识不同,心量遂有大小,故方便导引,说小说大,其实归元无二。惟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圣下凡,同登觉岸。盖净土以‘阿弥陀佛’四字为真经,所谓‘一句弥陀法中王’。净土法门,既然如此殊胜,如来何以更立八万四千法门?当知众生根器不同,因缘各异,苟非方便多门,何能普摄?[U]但一切诸法,皆由净土法界流出,复归净土法海[/U],到归元时,无一法可得。至于佛说西方,乃以日为喻之意,何以故?日出于东,而没于西。以西方极乐,喻人生归宿之处,故修行人圆寂,曰归西。其实净土周遍法界,无边无际,岂有束西方位?不过众生根有利钝,佛对心量大之利根人,即说大乘;对心量不之钝根人,便说小乘:对不明自心,贪求外佛者,因病下药,故说西方净土,以妄遣妄。实在一切法门,不离自小,故究竟净土,即在自心。心净土亦净,心秽土亦秽,修习一切法门,皆能净心,非必专修净土法门方归净土,所谓一切即一故。

诸同学,自心净土外,究竟还有西方净土否?当知确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中皆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之事,历历如绘,又各大乘经论,亦皆赞扬净土。诸佛菩萨决无妄语,吾人当可深信不疑。但西方净土,唯心所现,自心不净,则西方净土,远隔十万亿佛土,何能到达?[U]若自心能净,则西方净土,不隔毫端,举念即至[/U]。故自心能净,则自心净土即是西方佛土。故古德云:‘念佛、念心、心念佛。’足见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念佛即是念心,念心即是念佛。若着生西方,则是偏执方位,迷失本心。既然如是,还有生西之事否?须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故古德临终,大都念佛,并非着求生西,乃念佛即佛故。

净土法门有四种修持: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一般修净土法门者,多习持名一种,持名果能持至一心不乱时,则千修千人去,确有西方可生。故持名念佛之人,要真信切愿,念到临终时,他念不来,只此念佛一念,即感阿弥陀佛前来接引,绝对生西。又平时不知念佛,而临终时,因往劫善根暴发,忽然能念,亦能生西。但普通生西者,皆名带业往生,云何带业?不但往劫今生未了之业,即此念佛一念未净,亦名为业。云何念佛亦是业?有念皆妄故,有念非净故。所以修净土者,谓之修净业。凡带业生西者,既生西后,还须再加修持,如口念心违者,只种善根而已,尚不能生西,何以故?因平日非真心念佛,临终百感交集,此时心中不起佛念,不能念佛故。世人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即缘此故。至若观像、观想,还是以境摄心之方便法耳,仍非究竟。何以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悟得无生,乃证实相,证到实相,方为究竟。实相无相,又有何观何想?[U]唯实相念佛,不着土相,不着佛相,不着念相[/U]。念佛即佛,即是实相念佛,到了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他,一无所有,则能所双忘,实相现前,不待弥陀接引,即证无相菩提。

依上所说,学佛人何不舍小趣大?云何小大?念佛仅求生西者小,实相念佛者大。盖念佛本好,然一求生西,即属有相。有相即有所住,有住即有限量,有限量故名曰小。实相念佛,念到离念真心,全体显露,即证实相。实相无相,无量无边,故名曰大。且带业生西者,仍当回入娑婆,行菩萨道;而实相念佛者,念佛即佛,即身是佛,即行佛道,岂不殊胜!虽然如是,[U]但实相念佛境界太高,机不相应者,可多诵《金刚经》,即能悟得实相念佛[/U]。何以故?此经是实相般若,足以熏发其般若种子,便可破相见性。否则可在持名、观像、观想三法之中,择一修持,心念不二,当能生西。在此末法时代,无论何人,能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即种善根,功德无量。

诸同学,学佛究竟在求净心而已。一切法门,皆可净心;一切法门,皆是念佛法门。何以故?一切法门,皆成佛道故。又一切法门皆是禅,何以故?禅重自心,一切法门,若不了自心,终不成就,心外无法故。如净土法门,持名持至一心不乱,此时境界,岂非禅乎?《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非禅而何?实相念佛,至三昧现前时,即入正定,又岂非禅?故《大集经》偈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既云念佛,何以又名深妙禅?可见念佛即是禅。复次,净土与密法,亦等无有异,何以做?阿弥陀佛四字,即诸经之总持,总持即密咒之义。念阿弥陀佛,若不着土想,不作佛想,即等于持密咒。又净土法门之持名、观像、观想,与密法初机时之持咒观想无异。净土法门之实相念佛,能所双忘,与密法之般若无异。不过修密者,依次渐入;而修净者,于四种念佛法门中,各择一门专习耳。于此可见禅即是净,净即是密。所谓三而一,一而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何分别?后人或有不明此等理趣,专于假名上,强分门户,互争大小,皆是着相自缚。其实佛法究竟,无有大小,无可言说;一切有说,皆归一乘。盖念佛念到三昧现前,参禅参到话头尽处,修密修到三密一如,归元无二,皆是净心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兰海于2004-5-20 8:56:38编辑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觉得我就是这种人,一是没有精进心,二是没有恒心,三是方法尚有欠缺,总觉得不怎么得法。另外就是外面环境干扰太大,整天不是你找就是他喊,总没有让你静心的时候,也不知还有其他的好方法没有?否则我只有出家了。那不是对父母不孝,对妻子儿女不负责任吗?

TOP

呵呵,推荐师兄每日十念:

念佛方法(转贴)
  念佛以往生净土为旨归,亦以对治烦恼,荡涤妄想杂念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为六贼,贼众则难一网就擒。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应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听佛声,摄住意根作观想,紧紧制服,其他诸根自然臣服。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脱。古往今来诸多净宗祖师大德在精修净业中积累了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轨范,兹拟采其重要且能令末法众生依之获益的十种方法,略作介绍。
  l.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忙碌事务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古昆法师亦虔持此法。此法能令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
  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追顶念
  念佛要一心不乱,只以一句佛号,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如猛将提刀捉贼,努力直前,无少憩息。不可高声伤气,不可逼气动火,不可默努伤血,不可轻松养识,不可沉静堕昏。坐、立、行各半技小香,周而复始,均匀不断。此法或在健时一日间一做,极力追顶,猛之又猛,情识不断,物我同消,一法不立。此个光景,名为一心不乱。或于每坐念佛末后一用,或妄想汹涌时用,此法须善用,否则,容易受病。
  4.高声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声声快足,乃至高亢入云,别具一番境界。高声念佛能护耳根而启心灵,涤荡五阴之尘垢,观音入心,则心易专而杂念少。《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又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高声念佛一法,愿常行之。
  5.金刚念
  著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心忆而动于舌,舌动而后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绵绵密密,历历分明,口耳相传,自他不隔,是为心念心听。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将出来。
  6.随息念佛
  或于气静心平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吸气时念南无,呼气时念阿弥陀佛),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纵令昏寐,含佛而寝;觉即续之,常自密持,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持至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得大受用。
  7.系缘念
  行往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系念佛号。虽事务忙碌,内心亦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系缘念佛不妨碍世间法。例如,耕田、经商、造饭、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种种行业,悉皆可以随着工作,或默持佛号,或出声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于手,各司其事,日久纯熟,制心一处,相得益彰,事无不办。如黄打铁念佛往生,葛济之夫人织布念佛见佛等,足资佐证。系缘念佛即尘劳而道场,在家人尤宜著力。
  8.观字念
  当徐徐称念佛号时,随每字音声,内观字形,或观中文字形南无阿弥陀佛,或观梵文字形 Namo Amitabha,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意根观照字形清清楚楚,声与字相应不乱,耳根与意根并摄。摄心显著,净念易成。
  9.持名与观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经行疲乏则跌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修行,必定成就往生净业。持名方法有上述诸种可资采用,跌坐观想之方略举数端。
  (1)自坐莲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2)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跌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3)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
  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10.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发愿已,正念入观,或临睡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但办专志,必如所愿。
  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冀净业学人于每日功课后,或临睡时行之。
  上述十种念佛方法,只是以对末法众生契机实用的标准作采撷。众生根机各异,方法亦众多,如于上十种仍感不足,亦可于净宗诸典中搜寻,续藏中,有《念佛百法》一篇,详明指陈,兹不繁引。

TOP

佛说亲善离恶的经教
明贤法师辑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二知识?一者恶知识、二者善知识。譬如贼师造恶逆,杀害君父破乱天下,众生被毒殃无不加,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罪。如释迦文菩萨发意求道救护众生,四等四恩接护一切,三界五道靡不蒙度也!所谓善知识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福。
——《杂譬喻经》

当亲近善知识,莫近恶知识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亲近善知识,莫习恶行,信于恶业。所以然者?诸比丘,亲近善知识已,信便增益,闻、施、智慧普悉增益。若比丘亲近善知识,莫习恶行。所以然者?若近恶知识,便无信、戒、闻、施、智慧。是故,诸比丘,当亲近善知识,莫近恶知识。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增一阿含经·善知识品》
云何是善知识,云何是恶知识尔时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善知识?”
佛言:“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已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除,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名善知识。”
——《佛说法句经·亲近真善知识品》
佛语须菩提:“佛天中天,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若有说般若波罗蜜者,教人入是经中,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善知识品》
佛言:“恶知识有四辈: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言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兴怨谋。
“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彸忧解之;四者见人贫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
“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难谏晓,教之作善,故与恶者相随;二者教之莫与喜酒人为伴,故与嗜酒人相随;三者教之自守,益更多事;四者教之与贤者为友,故与博掩子为厚。
“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见人贫穷卒乏令治生;二者不与人诤计挍;三者日往消息之;四者坐起当相念。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为吏所捕,将归藏匿之,于后解决之;二者有病瘦,将归养视之;三者知识死亡,棺敛视之;四者知识已死,复念其家。
“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欲斗,止之;二者欲随恶知识,谏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劝令治生;四者不喜经道,教令信喜之。
“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者见人死亡,弃不视。”
佛言:“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譬喻释善知识善男子!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
善知识者是汝眼因,示导汝等菩提路故;
善知识者是汝脚足,荷负汝等离生死故;
善知识者是汝梯橙,扶侍汝等至彼岸故;
善知识者是汝饮食,能使汝等增长法身故;
善知识者是汝宝依,覆盖汝等功得身故;
善知识者是汝桥梁,运载汝等度有海故;
善知识者是汝财宝,救摄汝等虽贫苦故;
善知识者是汝日月,照曜汝等离黑闇故;
善知识者是汝身命,护惜汝等无有时故;
善知识者是汝铠仗,降伏诸魔得无畏故;
善知识者是汝絙绳椃机,汝等离地狱故;
善知识者是汝妙药,疗治汝等烦恼病故;
善知识者是汝利刀,割断汝等诸爱网故;
善知识者是汝时雨,润清汝等菩提身故;
善知识者是汝明灯,能破汝等五盖闇故;
善知识者是汝善标,教示汝等趣正道故;
善知识者是汝薪火,成熟汝等涅槃食故;
善知识者是汝弓箭,射杀汝等烦恼贼故;
善知识者是汝勇得,能破汝等生死军故;
善知识者是汝如来,破汝烦恼至涅槃故;
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我今教汝亲近。
——《佛说法句经·二十一种譬喻善知识品》
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如慈父,广大利益故;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故;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济客,令出生死暴流故;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善知识者,能究竟一切诸菩萨行是故,善男子!应一向求诸善知识,若见闻法,恭敬供养;于善知识,勿生嫌疑,身心懈厌;令一切善知识,心大欢悦。何以故?
因善知识究竟一切诸菩萨行;成满一切菩萨功德、一切菩萨大愿、一切菩萨善根、一切菩萨助道法;生一切菩萨法;明净一切菩萨法门;净修一切菩萨禁戒,一切菩萨禅定三昧,一切菩萨坚固无上菩提之心,一切菩萨摠持辩才;净一切菩萨功德藏;同一切菩萨大愿;解一切菩萨密法、一切菩萨法宝;长养一切菩萨诸根;积集一切菩萨智;聚护一切菩萨功德法藏;清净一切菩萨受生;闻持一切菩萨法云;出生一切菩萨正道;发起一切菩萨道心;成就一切诸佛菩提、一切菩萨诸行;了知十方一切法界;赞一切菩萨直心功德;起一切菩萨大慈悲力;摄一切菩萨无量善根;得一切菩萨道支;得一切菩萨饶益众生心,远离恶道,安住大乘,修菩萨行,远恶知识;于菩萨法,心不退转,超出凡夫、声闻、缘觉一切世间,心无惑乱,无所染著,广修菩萨无量诸行,长养一切诸善功德,除灭烦恼,一切诸魔,莫能沮坏。因善知识,悉能成办如是等事。何以故?
善知识者,能令除灭诸障碍故。远不善法,离恶知识,灭无明暗,诸邪见缚,超出生死一切世间;断魔钩饵,拔苦恼刺,出无智险难,邪惑山涧,越度有流,诸恶邪径;示导清净菩提正道,教菩萨法,修习四道明净慧眼;安立萨婆若,增长菩提心,广大慈悲;修波罗蜜,住菩萨地,得深法忍;净一切善根,积集一切菩萨功德,施与一切菩萨功德;见一切佛,心大欢喜,护持净戒,解真实义;出正法门,离诸邪道,现明法门,普照一切,闻持无量诸佛法云;灭一切烦恼,增益一切智,住一切佛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萨法,能令安住菩萨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净智慧眼,能长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说波罗蜜,能摈恶知识……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复次迦叶!名菩萨者,不但名字为菩萨也,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为菩萨。略说成就三十二法,名为菩萨。何谓三十二法?……离恶知识亲近善友,成四梵行,游戏五通……如是迦叶!若人有此三十二法,名为菩萨。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
若菩萨摩诃萨深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亲近恭敬诸善知识尔时,世尊告尊者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深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亲近恭敬诸善知识。”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善知识品》
佛告须菩提:新学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般若波罗蜜,禅、精进、忍、戒、檀波罗蜜,先当亲近、供养善知识能说是深般若波罗蜜者。
——《大智度论·释善知识品》
尔时佛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导引五趣众生,置于无上正等菩提,远离外道邪法及恶知识,应当亲近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具足,行大乘者而为伴侣。”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布施波罗蜜多品》
佛告文殊师利:“如来、应供、正遍知所说难解,当何缘说?何缘进入?难知、难觉、难可测量、难教、难度,诸天世人坏威仪者,及破戒者,不能解知;下众生等所不能解;诸坏心者所不能信;为恶知识之所摄者,所不能入;离善知识者,所不能知;不为诸佛所护持者,不能听受,况当解趣,无有是处,惟除诸佛所护持者。”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如何亲近承事于善知识复次,善男子!汝因此故求善知识,勿于身心而生疲倦;见善知识,勿生厌足;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供养善知识,无令间断;随顺善知识教诲,不应违逆;于善知识所有功德,不应疑惑;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应生决定;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心,不应变改。
……
复次,善男子!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远行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正道想,于所修行生远达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求度想,于善知识生船师想,于所说法生舟檝想,于所修行生到岸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农夫想,于善知识生龙王想,于所说法生时雨想,于所修行生成熟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贫穷想,于善知识生毘沙门想,于所说法生财宝想,于所修行生富饶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弟子想,于善知识生良师想,于所说法生技艺想,于所修行生解了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恐怖想,于善知识生勇健想,于所说法生兵仗想,于所修行生除怨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商人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珍宝想,于所修行生得宝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儿子想,于善知识生父母想,于所说法生家业想,于所修行生绍继想。
又,善男子!应于自身生王子想,于善知识生大臣想,于所说法生王教想,于所修行生智慧想、住王城想、冠王冠想、系王缯想。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亲近承事于善知识。何以故?一切菩萨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亲近恶知识者,当知有灾患居士子!若人亲近恶知识者,当知有六灾患。云何为六?一者亲近贼;二者亲近欺诳;三者亲近狂醉;四者亲近放咨;五者逐会嬉戏;六者以此为亲友,以此为伴侣。
居士子!若人亲近恶知识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
——《中阿含大品善生经》
阿难!……诸恶知识不善之人,以为朋友,共相狎习,围绕游从。是等痴人,行不纯故,使彼如来佛法僧宝,速疾隐没不现世间,所有经书,悉皆灭尽。
——《佛本行集经·受决定记品》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为魔业。
——《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
善男子,一阐提辈有六因缘,没三恶道不能得出。何等为六?……六者亲近恶知识故。
——《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
复次童子!菩萨摩诃萨行大悲时,观诸众生远离善友为恶知识之所缠执,由彼昵近诸恶友故,耽著一切不善之业,所谓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离间、粗犷、绮语、贪、恚、邪见,诸如是等无量恶业炽然建立。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
亲近恶知识者,毁谤及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诸愚痴人几因缘故,谤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佛言:“善现!由四因缘。何等为四?……三者、不勤精进,坚著五蕴,诸恶知识所摄受故,使愚痴者谤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初分赞般若品》
佛言:“……善现!于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觉慧微昧善根薄少,为恶知识之所摄受,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广大功德不能信乐,自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复乐障他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人获无量罪。”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不和合品》
善现当知!如我所说不退转地诸行、状、相,此诸菩萨皆未成就,但闻魔说成佛虚名,便生憍慢轻弄、毁蔑余菩萨众。由此因缘,是诸菩萨远离无上正等菩提。是诸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弃舍善友,为恶知识所摄受故,当堕声闻或独觉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分觉魔事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随恶知识,闻般若波罗蜜惊畏怖?”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恶知识,教离般若波罗蜜,离禅那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幻学品》
远离恶知识,成就四法常遇诸佛,能摄取大乘无垢施女!若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何谓为四?宁舍身命不诽谤法,宁舍身命不谤菩萨,宁舍身命不亲近恶知识,忆念诸佛无有厌足。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
——《大宝积经·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大乘经能多利益无量众生。何以故?一切众生因大乘故,得人天乐及涅槃乐。世尊!夫大乘者,何法摄取?何法利益、何法难得、何法障碍、何因缘故名为大乘?”
佛言:“善男子!有一法摄取大乘,所谓初发菩提之心,既发心已修不放逸。……复有一法,离恶知识。”
——《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
云何远离恶知识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远离恶知识。何等为十?一者、远离破戒人故,即能离恶知识;二者、远离坏正见人;三者、远离坏轨范人;四者、远离坏正命人;五者、远离耽湎之人;六者、远离懈怠之人;七者、远离沉没生死之人;八者、远离背菩提人;九者、远离习近白衣之人;十者远离诸烦恼故,能离恶知识。
善男子!菩萨虽于如是等处皆悉远离,而亦不于彼等人所生恚恶心、生恼害心、生轻慢心,菩萨但起是心:“如佛所说,一切有情诸界缘成,性欲相染、习相近故即有所坏,是故我今离所习性。”
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能远离恶知识。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不近恶友,何况觉时。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不与破戒人共住,邪见人、无威仪人、邪命人、无义语人、懒惰人、乐住生死人、背菩提人、乐俗务人,不与共住。大王!菩萨摩诃萨行如是法离恶知识。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法界品》
善知识者,能令除灭诸障碍故。远不善法,离恶知识,灭无明暗,诸邪见缚,超出生死一切世间。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偶来网上闻法音,左右逢源一时新。对面不识菩萨面,眼前即是涅槃身; 乾坤荡荡广长舌,法网恢恢妙色身。显密教宗莫强辩,莲池海会同一人! 人生如梦叹无常,蚂蚁蝗虫何匆忙。好事多磨今非昔,人心不古愚且狂; 六根清净方成道,三毒炽然见阎王。猛士当发菩提志,庄严净土好风光! 学佛不怕修行难,断臂求法只等闲。火海刀山腾细浪,妖魔鬼怪走泥丸; 念佛消业心头暖,六道轮回骨毛寒。心系弥陀大慈父,往生授记尽开颜!

TOP

 11 12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最佳文章
【封面】 【电子禅堂】 【电子禅手机图片展】 【电子禅趣小剧】 【电子禅最新】 【赞赏】
Since: 2001 站长:韩孝勇(大象) 共享版权:CC BY 4.0 法律顾问:薛永谦律师
中华人文学会有限公司【电子禅工作室】 地址:华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电子禅国际 DIANZIC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