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转帖]禅的修行要领

[转帖]禅的修行要领

(一)以正信因果为学禅的基础
(二)以反省、去恶为学禅的起点
(三)以唯求心安为人生的取向
(四)以践行中道为心行轨范
(五)以家庭为修行的道场
(六)以责任义务为生活的重心
(七)以穷本溯源为参学课题
(八)以恒持禅定为始终正行



我们原本的心,自一出生就被六尘不断地覆盖,形成了我们现在的表面意识──分别心;那个离开分别的、永恒不变的真心被埋没了。如何将覆盖我们原本真心的尘垢去掉,让真我抬头,这是每个不甘被埋没的人的修行课题,也是我们这一生的中心使命。

??如何使禅真正在血肉的生活当中生根、发芽、茁壮、开花、结果,有几个重点必须把握住:

??(一)以正信因果为学禅的基础

??一谈到因果,大家都说这是愚夫愚妇老太婆的口头语,太简单、太通俗了;其实因果就是真理。什么叫正信因果?比方说我们想中奖就去拜拜;想走运、想治病便到庙里去烧香……这不叫正信因果,这叫迷信。正信因果是应该向佛、学佛。

??佛在菩提树下悟的是什么?就是因果。佛陀逃离王宫,跟外道学法,发觉不相应、不真实,于是他拖着奄奄一息的肉体,在尼连禅河沐浴,喝了牧羊女施给他的羊奶之后,坐在菩提树下思惟,结果悟到了缘生法,也就是从生命的开始堕落、无明缘行……然后是生命的循环、迷失、永不回头,这叫十二因缘。

??佛观察宇宙万象,发现宇宙就是无量的因缘。「因」是一个动机,「缘」是许多条件,然后形成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是另一个结果的因……于是因果不断地互为因果,所以整个大宇宙就是因缘果的现象;也就是说宇宙中所有现象,都是条件的互相组合、互相依存。当所有条件分离的时候,找不到永恒不变的事物,所以说万物无自性。比如一座房子,我们若把水泥、沙子、石头、木材、钢筋、人工等因素都抽掉,就找不出永恒不变的房子,而且这些各个不同的条件也会逐渐消失。我们人是近六十兆原子组成的,把这些原子拿掉,也找不到这个人,所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当条件分开之后,便没有任何的事物存在。

??宇宙是条件的组合,所以宇宙当体是空;虽然是空,但人在宇宙当中,还必须承认宇宙的规律和法则,也就是因缘法,这在逻辑学里叫做自然齐一律。佛用「因缘法」来批判当时的外道六师,所谓外道六师即是:

??1.一因论者:说宇宙一切都是梵天创造的,就这一个原因。佛说:那么谁创造了梵天呢?外道无话可说。佛用因缘法批判了一因论。

??2.无因论者:说一切没有什么道理,无作者、无受者,也没有规律、法则。佛依然用因果法举例,使无因论外道哑口无言。

??3.邪因论者:说我们如果活在精神和物质的满足、享受里,当下就解脱,就没有烦恼。这听起来好象很有道理,但天下哪有无条件的事情呢?你要满足精神的需要,那不大可能,因为欲壑难填;物质方面,要耕耘才有收获,要付出才能获得,你凭什么保有物质的满足呢?如果因缘不具足,你的空想也不会有结果。

??4.宿命论者:说一切万有的规律、存在、变化、发展都是神定的,没有人能改变。佛说:你把因改变了,它的果就会改变。佛批评宿命论者是自我否定、不肯上进、放弃自尊。大家读过了凡四训就知道,你把条件改变了,结果会跟着改变的。

??宿命论对一般不肯努力、自我放弃的人,是有道理的,某些人也的确是活在宿命论里。

??什么叫宿命论?人一出生就因父母的遗传基因、社会阶层、职业、教育程度不同,左右了孩子的活动半径,在日常所见所闻的熏习之下,到了七、八岁,孩子的人格就完成了雏形,以后大致也将走那条路,这个是宿命。但对于一个根器很高、警觉性很强、不甘被命运支配的人,像袁了凡一样,他是会改变的。

??5.怀疑论者:佛批判他们是不用脑筋、不肯抽丝剥茧。

??6.禅定论者:认为人只要坐着不动,把一切念头扫空,当下就是解脱。佛批判他们是以手段当目的。人可以不吃饭、不工作、只享权利不尽义务吗?所以佛说:禅定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你必须要有正见才能断惑,断惑之后才有真正的见解,指导你的正确行为。

??我们何以说佛法就是世法?佛法何以具备普遍性?因为佛陀讲的缘生法就是组织。在大宇宙中所存在的任何东西都是组织体,不论它是整体的或是个别的,都是组织体,没有单一而能存在的事物。若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佛法的精神,我们不妨说组织是万有共同的原因,是创造唯一的手段。

??就万有共同的原因来说,从浩瀚的星海到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乃至一个微小的原子,它都不是单一的,它都是以不同组织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态与功能。

??就创造是唯一的手段来讲,音乐家拿几个音符谱出了不朽的乐章;美术家用几个简单的线条、色调,勾出了绚丽的画面;自然科学家用三个中子打进铀二三五,变成铀二三八,产生了核子的连锁反应;建筑家用杠杆力学、结构力学完成了宏伟的建筑……我们可以说,没有一样创造不是藉由组织的结构与改变来完成的。

??倘若有一天,人类的智能与技术,可以改变黄金的结构,也就是金原子中的电子、质子、中子、量子的数量、运行速度、方向……我们就可以制造黄金,古人没有完成的炼金术,就可以在我们的手中实现。

??缘生就是组织,如果你是一个单位的主官(管),或者是一个领导阶层的人,你若不懂缘生、不懂组织,你无法成功。

??组织又分有形的与无形的。所谓有形的组织,是要使它能发挥制衡的作用,使它互相策动、互相鼓励。无形的组织,是你如何提出一个人人向往、信受,愿意为它牺牲、奉献的伟大理想,哪怕这个理想一百年、一千年也不会实现,但是不能没有;你如何提出一个大家都讨厌、都不习惯、都不能忍耐的最近目标,大家集中力量把它摧毁,这都是组织的作用。因为你若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不能鼓舞人的热情;没有最近目标,就不能统一人的行动,表现组织的力量,不能表现力量就没有存在的作用,没有存在的作用,就没有存在的可能。眼前桌上摆一盆花、摆个麦克风、摆个茶杯,它会存在;如果有人放个砖头,谁看了都会顺手拿掉它,因为它摆得毫无意义。

??于是我们发现佛讲的缘生法,不但是要我们有一定的作用、一定的组织,用条件来改变、提升它的作用,而且还启示我们,任何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活在责任义务里,哪怕是出家人的百丈禅师,他都「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可见真正的佛法,不是哲学,而是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它是离不开世间法的。


(二)以反省、去恶为学禅的起点
修行如果不把自己的错误去掉,而想追求生命的解脱,那是缘木求鱼。因果法则不是一种概念游戏,而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去实践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错误是烦恼的原因,毁灭是罪恶的结果」,若要免于毁灭,就必须远离罪恶;要想免于烦恼,就要摆脱错误。所以我常说「烦恼与错误同在,罪恶与毁灭同步」。你活在错误里,不可能不烦恼;当你走向罪恶的同时,也不可能逃避毁灭的命运。所以我们必须常常反省,借着反省来发掘出我们生命的内涵。例如妇产科的婴儿房,每个婴儿都一样,自他不二,所呈现的都是人的本能,饿了就哭,吃饱了就睡。为什么长大之后会有各自不同的差别呢?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色、声、香、味、触、法,而形成了他的表层意识,埋没了他的本来心态,形成种种的人格,种种「人之不同各如其面」的人。

??靠着反省,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构成我们表层意识的,有哪些偏去的个性?有哪些是妨碍我们事业成功的因素?不去掉它,我们就不会活得更好,就注定会失败。只有靠着不断反省,反省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反省到妈妈生我们的时候,或者妈妈没有生我以前,如果反省得很认真、很彻底,不断地清除心垢,去掉学法的障碍,等到心垢障碍没有了,就瑜伽──联合,跟真理、佛法、宇宙的真实相联合,这时就能见到妈妈没有生你以前,也就是禅宗讲的本来面目。

??人的本来面目,就是大宇宙的真实,因为你跟大宇宙不是对立的,宇宙即你,你即宇宙。有许多人不肯反省,不从自己身上找答案,那烦恼永远切不断。试想,如果不是你做错了,说错了,领会错了,会有烦恼吗?绝对没有。两个人正在讲话,你进来他们不讲了,你说这两个人一定在骂我,其实人家是对你尊敬;你进来他们还在讲,你会说这两个人简直是目中无人嘛!

??诸如此类,做人如果想改变外在的一切,向外要求,你会越来越烦恼,它会恶性循环。只有从自己内在去找烦恼的根源,下最踏实的工夫去反省,用因果律来衡量自己、了解自己、要求自己,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也才有可能活得免于烦恼,才有可能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


(三)以唯求心安为人生的取向

一个真正的禅者,他的生活不是卖弄机锋、表现幽默,虽然那也无害,但真正的受用,最踏实的应该以唯求心安为人生的取向。人生总有一个方向,所谓克己复礼、吃亏就是占便宜,这都不究竟;

一个根本原则必须确立,必须坚持,那就是「唯求心安」。

??有个朋友好久没见,跑来跟我发牢骚,说他要退休啦!好人难做啦!说他如何尽职负责,副主管对他的考评,被他偷看到,其中误解很多,认为他没多大发展潜力……我说,你都应了过去我所讲的话:错误必得烦恼。你的考绩照道理你是不该看到才对呀!你偷偷看了那就错了,行为不光明嘛!你烦恼那是活该。

??我常讲,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这种自我作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你必须做到唯求心安,事事无愧,善尽自己的责任义务;如初祖达摩所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做人不要图侥幸,不要做令心不安的事,否则就是欺心,欺心则欺天。

??宋明理学的「心即理」跟禅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说心是原本的心,理是原本的理,脱离六尘的理,那么禅就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就是禅。能够有这个心胸,当然就心安无愧、洒脱自在。

??达摩西来,少室面壁九年,为了等二祖。二祖慧可去见达摩,求什么?求心安。他说:我心不宁,乞师予安。拿心来,我给你安。找心找不到啊!那我给你安好了。

??这一问一答之间,就显示了一个禅者的中心取向──求心安。这告诉我们,人到了无心的时候心自安,也就是说:有心心不安,无心心自安。当你表面意识停止活动,一切妄想停止,本来真心抬头的时候,心里自然就是平安、安适,无所不安。修心如果放弃了求心安而想学禅,那是断然不会成功的。



(四)以践行中道为心行轨范

中道是恰到好处,心行是心的想念与身体的作为。我们身体的一切动作,是反应心的想念,佛经上说「心行处灭」,心比行为更重要。有许多人认为我只这么想一想,并没有做,但是心已经被污染了。妄想会使心陷入阴境,它是属于阴性的。

    ??什么叫中道?有人说我这碗饭自己不吃给他吃,这叫中道吗?这不叫中道;有人说我做生意卖鸡蛋,别人两元一枚,我一元一个,那你的生意能做几天呢?你准备关门吧!这不是中道;也有人说,人家吵架找我评理的话,我谁也不得罪,大家都好,就我一个人不好,那叫中道吗?那是没有是非、不分善恶,那叫墙头草。

    ??真正的中道是什么呢?基本上是无害,比如我们丢几片苏打在醋瓶子里,摇一摇经过发热、冷却以后,它就变成了中性,有没有胃病的人都可以喝;譬如做生意,我们赚钱,对方赚钱,没有任何人受到损害,这个叫中道。

??有一天,我跟叶灯辉谈中道,我说你在干什么呀?他说:卖便当。我说你卖的便当,第一不能比别人贵,第二你自己也吃那种便当,这就是中道。如果你卖的便当自己都不敢吃,那就缺德了。

    ??我们人从生到死,样样讲求恰到好处、自他兼利,而不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能够一生践行中道,必能通过中道,到达生命的圆满。人不可以轻言自我牺牲,必须衡量义与利之间,当国亡无日的时候,活着当亡国奴吗?那是应该牺牲,那是中道,但平常动不动就讲舍己为人,这是不正确的。


(五)以家庭为修行的道场

出家人修行有寺庙,在家修行只有一个家庭。齐家就是建立道场,然后运用道场。家是草昧与文明的分水岭。古时候没有家庭,只有部落、族群,人们相聚而麀(麀音ㄧㄡ,乱伦之意),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根本谈不到人格的自觉和人性的尊严。直到有了家庭以后,人性开始苏醒,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义得到充实。有了家,才会父子有亲,夫妇有义;才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使每个人有自己的分际、自己的责任。而一个和乐、健全的家庭,也常常是培育圣贤豪杰的温床。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有许多挫折、拂逆的事,家就是我们人生休歇、补给的避风港;

不论你犯什么错误,在家庭中都能得到同情、包容。当我们信心动摇、意志消退的时候,家给我们适当的鼓励,给我们再奋斗的勇气。但是也有很不幸的家庭,报上报导的「钥匙儿童」,有父母养却没有父母管教,有问题去问老师。还有夫妻失和、貌合神离的……这样的家庭无法修行,这叫冤家、魔障。为了不使家庭变成魔窟,首先就要改变自己,拿别人当镜子,努力改变自己。有些人在家里不是骂孩子就是教训太太,或者出现代沟,说自己父母亲太落后,这都是不正确的。当你看到了亲人的缺点,自己不要去犯,而不是去管他们。

    ??修行人最大的错误就是想改变别人,总想把别人转变得很符合他的标准,这是错误、是自私、是暴君思想、是阿修罗的心态,不是修道人应该有的。你要想在家庭建立道场,不是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自己变好了,家庭自然会变好。快则半年,慢也不会超过两年,就能见到效果。

    ??相反的,你若不循这个道路,一天到晚发号施令,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对劲,嫌这个吃饭嘴响,嫌那个脚跷得不雅,家人看到你回来都会感到伤脑筋,那你在这个家岂不成了多余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家庭建立好,然后一人仁,一家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由个人带动全家,以家的健全交织成健全的社会,由和谐的社会,建立安祥的国家,这才叫做「严土熟生」。

    ??严土熟生就是以家庭为起点,严土──庄严佛土;熟生──成熟众生。众生在情感和理智

上都不够成熟,缺乏正见、缺乏慈悲。没有慈悲的社会就是矛盾、冲突、仇恨。没有正见的社会必

定盲行妄作、乱七八糟。我们要成熟众生,就要弘扬佛法,启发众生的正见,建立众生的理性。

    ??一般人追求权势,追求物质享受,那是偏执,其实人的最大需要,一个是真理智的寄托,

一个是真情感的发挥。如果这两样不能满足,再多的物质,也因欲壑难填,而不能填补生命的空虚



??我们为什么特别提出齐家的要求?因为对某一些人来说,家者,枷也,家是个很沉重的负担,

也是障道的因缘,其主要原因是:人有意志力,不主宰自己,专门要求别人;有双眼睛,不回顾自

己,专挑剔别人的毛病,这就是烦恼的根源。做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很清楚的体认到:如果没有一

个温馨的家,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下一代,乃至于我们的国家、人类的远景,都会变得黯淡。

    ??假如夫妻常常吵架,晴时多云偶阵雨,小孩半夜会做噩梦、会哭;他本来可以成为圣贤豪

杰的,结果从小被摧残得心灵破碎、人格分裂,为了适应大人,变得虚伪、说谎……做父母的应该

推脱不掉这个责任。说家是培育圣贤豪杰的温床,并非要你溺爱孩子,因为温室里虽然可以培养四

时不谢之花,但是培养不出栋梁之材。我们应该不断鼓励、充实孩子的勇气,养成孩子面对现实、

不逃避现实,这样家就是我们的道场。

    ??有人说,在家修行若好的话,释迦牟尼又何必逃离王宫呢?这并不尽然,六祖大师说「若

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修行一样,我们看古往今来许多大居士、大士(就是大菩萨

),他们都是在家庭修行的,佛教很多菩萨璎珞庄严,长发披肩,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在家修行的。

不管是为众生、为自己修行,都需要先把家庭调理好,要对自己苛求,对家人不要苛求。在家庭中

尽到责任义务,然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子帅以善,孰敢不善?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人

仁,一家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个风气的形成,都是自我躬行实践,然后蔚然成风的。


(六)以责任义务为生活的重心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一定要有重心,否则就变成杂乱无章。我们生活的重心就是责任与义务。对个人

、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都要确实尽到。很多人最有兴趣的是每个月领薪水的时候,更有兴趣

的是领年终奖金,最伤脑筋的就是工作,这样的话,工作对你将是一种逃避不掉的惩罚;反之,如

果你对工作有一种感恩的心,认为你的工作正大光明而有意义,感觉生命有所寄托,热情能够发挥

,那么,用你的热情发挥你的创造力,用你的智能改善、提高你的工作素质跟能量,你就会知道:

付出的必能获得,贡献的必受尊重。倘若你不想贡献,结果是丧失荣誉;你只想获得,不想付出,

责任义务就成了精神负担。逃避工作的结果,人生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讲缘生可贵,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说一切东西并没有自我,只是机缘的组合,彼此相互

依存,能够互益,才能共存。同样,我们人在任何一个团体里,就必须要有贡献;你要想获得,就

必须先付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一定是活得很无奈。不要说我们是在家人,就连刚才我讲过的百丈

大师,他都「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到了他八十多岁,他的徒弟们怜悯他,把他的工具收起来,

那一天他硬是不吃饭。一个禅者,他不但有目空宇宙的心胸,而且有躬行实践的美德,离开了躬行

实践,一切都是空话。你若不创造价值,你就活得毫无价值,如果你不能构成工作的需要,你自己

也会感觉活得没有意思。要是逃避责任义务,专门来修行,那你的修行决不会成功。

    ??有人说:老师,我要退休了,我的钱也存够了。我说你尽管有饭吃,但不能不做事,社会

上若都像你这样,生之者寡,食之者众,那国家就穷了。必须是人人生产,国家才会富足,人人爱

国家,国家才会强盛;若是人人逃避生产,最后大家都没饭吃,人人不爱国,最后这个国家就在历

史上消失了。所以我们学禅,是人中的典型,而不是逃避责任义务,不是个废料,这一点非常重要



(七)以穷本溯源为参学课题


水有源,木有本,真实的是原本的,真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而且真理是唯一的,所以禅的特性就

是超越,它超越宗教、超越哲学,凡是不能超越,只用表层意识来发现、来编织、来说明本体论、

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然后从宇宙延伸到人生,产生了人生观、历史观……这都叫概念游戏和

废知识,你知道了它,对你没什么改变,你不知道它,也不缺少什么。

  ??佛法则不然,它叫你穷本溯源─一切万事万物的源头是什么?一切生命的实质是什么?一切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人跟我说:老师,这个我知道。你知道什么?万物皆空嘛!爱说笑!为什么有人说空,

他的师父还打他一棒?这一棒的目的在哪里?挨打的人应该有什么感受?这个地方要能弄清楚,我

就说你懂得空,而且你也大澈大悟。如果你嘴巴讲空,那叫废知识,你知道空跟不知道空有什么差

别?为学大用在能变化气质。王阳明说「我的良知犹如金丹一粒,点铁成金」,他的良知那么厉害

,那禅宗的大澈大悟,要是不能够转凡成圣,那叫什么顿悟法门?叫什么圆顿法门?圆就是最圆满

,顿就是最快速。我说你讲空还欠一棒。所以一定要悟,要真悟,要自己悟到了理未萌、事未生,

到了一切理、一切事没有发生以前是个什么?禅是语忌十成的,只能说九九……不能再加,再加了

就是十成,我都告诉你了,你悟的机会没有了,堵塞你悟的门路,这是有罪的。

??我第一次在台南讲「禅、禅学与学禅」,讲到禅是什么?禅是心的原态;是生命的基本属性;

是生命的共相;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所以然。这已是九九九九了,只要你再加一点点,那是你

的事,我要再说一点点就不对了。如果有人还要问我,我可以补充一个动作,或者多少有点效果。

重要的是要你亲自去到达那个境界,我决不欺骗各位,有自我突破这回事,自我突破就圆证无上瑜伽,瑜伽就是相应,无上瑜伽是无上相应,跟宇宙合而为一,这是密宗的最高境界──大手印。

??不管你学什么宗派,你要是不亲悟、不亲证,那是欺人自欺,那是浪费光阴。我还特别说出禅是正见加正受。什么叫正见?看得最真实、最原本,天地未分,亿万个银河系没有形成以前。什么叫正受?有一个迥然不同的感受,你讲话我听得清清楚楚,左耳进右耳出,你不讲话的时候,我去找妄想找不到。各位现在找找看,找妄想、找念头,应该找不到才对,为什么?一念不生全体现。

人想叫念头煞车是很难的,你能够把念头停住,就叫自我主宰;念头来了你能知道,就是秒秒安祥



??证道歌说「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又说「但得本,不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各位看了老师的讲词,看了些佛学著作,见人就讲道理,浪费生命,那不是功德,你那是造业。

他已经被六尘活埋了,你还要给他增加点法尘,永远不能出头了。你自己能到达一切理的根源,固然是好事,如果不能,就保持正受。你能保持到听话清清楚楚,说话信口就说,不听不说,一念不生,这个就叫正受。正受就是正确的感受。

    ??达摩大师说,入道有理入,有行入。你能保持正受,这叫行入,只要一上路,早晚也到家。如果你没有正见,也没有正受,那是没办法修禅的,因为正见与正受,是禅的两个翅膀,向上要靠两个翅膀,你一旦有了正见,马上正受就出来;你要是从别人那儿得来正受,能够保任得住,管带得了,这叫行入,久久必得正见,这是最省力的。

??为什么我不鼓励由参话头或参公案得到正见呢?因为现在跟过去不同,过去参得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没有关系,你现在看汽车不是汽车,火车不是火车,那很麻烦。所以你不必专门参话头,你可以空闲的时候提起来,有事的时候放下它,但是有一样东西不要放,那就是安祥的心态不要丢掉,不要叫它溜走,铁定一生了毕大事。哪怕你现在工作,等到退休以后做最后的冲刺,我保证你还来得及。

??有很多人说安祥这两个字太好了,因为妙法莲华经说「世尊从甚深禅定中安祥而起」,只有佛才安祥,用得很好。也有人说这两个字用得不妙,人家是言字旁的详,你怎么给它换成祥?因为用言字旁表示他说话,他若不说话,那么言字旁就用得有点牵强。而我们这个安祥,是说心安则祥,如果保持住安祥的心态,人生大吉大利、秒秒通畅,不但吉祥,还可以成佛。

??如果各位工作不允许你去参话头,平常保任安祥又时常溜走,这种状况下,你可以多唱禅歌,唱禅歌的人,小孩不会作噩梦,身体会健康。

??佛曾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你若能找出这个生佛平等的所以然来,你就大澈大悟,你对宇宙万事万物不再有任何疑惑;你要是找不到,不如从行入,老老实实保持安祥,现在还有人能够把安祥奉送给你,应知好好珍惜。活在安祥里的人,没有昨天,没有明天,只有现在;活在安祥里的人,没有烦恼,没有人能攫夺他心灵的喜悦。所以我们参禅的中心课题,就是要穷本溯源,到了一切事一切理的源头、共相、本来面目,那就叫大澈大悟,那会起惊天动地的变化,必定转凡成圣,赢得生命的圆满,到达生命的永恒。


(八)以恒持禅定为始终正行

我们讲的禅定,不是禅定论者的打坐禅定,而是禅宗祖师禅的禅定,那是外不着相,内心不乱的。

??安祥禅的禅定有三个阶段:


??一是「离执禅定」:当我们得到安祥,走在西门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但是好象一个人在走,既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记得什么,这是离开执着,这是证道歌讲的「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盘路。」常独行、常独步不是叫你一个人到深山野外去散步,而是走到十字街头,好象没有人一样,外在的东西不再对你构成干扰,内心也不再起念,这是离执禅定。

??离执禅定虽做得很好,但是过去那些无始无明,那些业还在,有时候尽管不上街,还是起很多杂念,担心明年如何?后年如何?到了一百岁又如何?其实你未必能活到一百岁啊!这个执就是过去的陈年旧账,「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一定要把它拔掉,要去执。去执要靠反省的功夫,依照反时针的顺序,今天反省昨天,今年反省去年,如果反省得很认真、很相应,会反省到妈妈生你时的痛苦状况,你不甘心来又不得不来的情形。在禅友中有好几位已经知道自己过去世是人或者非人……我从来不说自己做不到的话,当我反省的时候,也能反省到妈妈生我、妈妈没生我以前…

…当你把执着都去掉了,那时只要一错就知道,刚要错就煞车,念头一起就知道不对,这叫自我主宰,自己当家。人,十个有九个活得不当家,早上决定的事,下午又变了,谁叫你变呢?是你自己要变。现在在座的人每位都是离执禅定,如果你说我没有离执,那你今天下午真是浪费时间,白来了。

  ??在离执禅定中作反省,就叫做「去执禅定」。要反省得很彻底、很专心、很相应,不要求快速,只求确实。反省到最后,便是「无执禅定」,没有了执着叫真无漏。真无漏是烦恼再也攻不进来,未来的生命不可能再制造任何错误;你所到之处散播安祥、散播光明,使社会更祥和,国家更强盛,世界更和平。

??如果离开了禅定的正行,处处起分别,处处起执着,就不是禅者的正行。真正的佛法是一般的,是在世间的,不是特殊的,不是属于少数人的。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是严土熟生:庄严佛土,有众生的地方都是佛土,成熟众生,使众生有正见、有正行,使众生由自我之爱,扩展为大慈大悲。大慈就是无缘大慈──无条件地同情;大悲,就是同体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能够这样,这个大宇宙、人生及地球就会变成净土。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最佳文章
【封面】 【电子禅堂】 【电子禅手机图片展】 【电子禅趣小剧】 【电子禅最新】 【赞赏】
Since: 2001 站长:韩孝勇(大象) 共享版权:CC BY 4.0 法律顾问:薛永谦律师
中华人文学会有限公司【电子禅工作室】 地址:华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电子禅国际 DIANZIC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