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ne&isappinstalled=0
星云大师:万般烦恼皆因心动
2014-08-25 [url=]中国佛教网[/url]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悟后隐居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佛’,但是老师最近又说‘非心非佛’呢!”法常听了,不为所动:“别的我不管,我仍是‘即心即佛’。”马祖禅师听了侍者的报告,欣然颔首道:“梅子成熟了!”
心一动,世间万物跟着生起,纷纷攘攘,无时或了;心一静,浮荡人生复归平静,纷争遁形,尘劳消迹。心的动态千差万别,“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心的静态是“涅槃寂静”。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世间不管如何差别动乱,在悟道的人看起来,千差万别仍然归于平等,动乱颠倒终亦归于寂静。
日本铃木大拙在欧洲弘扬禅宗时,有人问他:“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是什么?”铃木大拙答道:“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就是:抛弃依赖的心。”人的心常依赖别人,自己不能做主,又常受外界牵引,自己无法把持,这就是万般烦恼的根源。如何来稳定我们的心,求得恒久的平静呢?
我们心中常有妄想心、是非心、恶念心、自私心……所有这些妄动的心,要用正动的心去对治它。比方说我们要有惭愧心、忏悔心,时时反省自己,要求自己;要有欢喜心,对别人的一切都以欢喜之心来包容。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常常抱存欢喜心,便可以接触到佛心。要有感恩心、知足心,要常想“我能给别人什么”,不能自私自利,只计念“别人能给我什么”。那些危言耸听、挑拨离间的言论,或讹言诋毁、言不由衷的人,实在是“别有用心”。
先有慈悲心,后能进入静心。什么是静心呢?平等心是静心,广大心是静心,菩提心是静心,寂静心是静心。
其一,静心就是对感情不执不舍。
其二,静心就是对五欲不拒不贪。
其三,静心就是对世间不厌不求。
其四,静心就是对生死不惧不迷。
总之,我们在这世间对感情要不执不舍,对五欲要不拒不贪,对世间要不厌不求,对生死要不迷不惧,如此就可在静心中过着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