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心坛撷英
问:常见禅密一词,但禅与密是否相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中国佛教,古有十宗之多。现在大概只有禅、密、净三宗影响较大。其他如天台宗,虽有传承,但其缜密的摩诃止观修法已很少有人实践,而提出“教宗天台、行在弥陀”的口号,也就是说,在实修上,大多已改成易行道——念佛了。
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本是最快捷的修行方法,号称佛教的正宗。然而,宋朝以后人根渐差,言下见性者已渺,故大慧宗杲提倡参话头,置心一处,逼拶见性。降即近世,参话头也大多提不起疑情,故而引出所谓“禅密”来。佛教印心宗(即佛法心中心)的开山祖师——太师公大愚阿阇黎有偈曰:“拈花怎么传?何妨密且禅……”明确地提出了以密法证“拈花”的宗旨——即以禅悟为宗旨。师公仁知阿阇黎(王骧陆上师)进一步提出“以般若为宗、以总持为法、以净土为归”,清楚地楷定了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为归的宗旨。
密宗,汉传的唐密在明初几乎灭尽,现在影响大者有两枝——藏密和东密。是从有相修起,再过度到无相。到了无相——无上部,便与禅宗相通。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禅无次第,直证本来;密有次第,渐入本来。
心密(佛法心中心)是以六印一咒密力加持,直证本来。既有禅的特点,又有密的特点,故有人称之为“禅密”。但因气功界有一个“禅密功”,为了不与之混滥,还是不称“禅密”为好。
问:某师云:“心中心密法是最高的无上密”。 又有某师云:“除大圆满法之外的一切法都属于不了义的方法,靠不究竟的法是成就不了究竟佛果的。” 我对这二师都相信,但不知这两句话?
答: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法贵当机。对具体的一个修行人来说,最当机的法就是最高、最好的法。比如:有一个人适合修净土,那么,念佛法门就是最高、最好的法。“七菩提”里的“择法菩提”,就是要选择一个自己最当机的法,然后一门深入。
现在有一种时弊:都在说自己的法最高,别人的法不行。我的看法是:认为自己的法最高最好,没什么毛病,因为自己当机呀。说别人的法不行,就不对了,那法对于他来说最当机,怎会不行。世尊悬记:佛法之末,斗争坚固。于此可见一斑。我觉得法门之间应该互相尊重,都是释迦佛的弟子啊。
某人插话:道兄所言甚,善法贵当机。。。我近日在此几帖非为张扬,只为有当机者能于言下顿契!莫负己灵!这是本愿既有诽谤也无妨。。。
答:我能理解道兄的苦心.若有当机者能于言下顿契!莫负己灵!也不妄上网一场了问:心中心是否是用修法的仪轨来达到一心不乱的呢?还是除了仪轨之外,另外有传承次第的止观方法来达到一心不乱?
答:简捷地说:修心密的目的是明心见性,方法是六印一咒,归宿是往生净土。这就是“以般若为宗,以总持为法,以净土为归”。
问:唯识中观修法是楞严二十五位圆通中的大目键连由意识思维起修。而念佛和结印持咒则是大势至菩萨心念耳闻的观音圆通修法,只是入手不同罢了,这样理解对吗?
答: “金刚持”既非默念,又非出声。正是以耳根摄住意根。“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嘛。
有人插话问:可否以录音磁带代心念?
答: 念佛机可以生西么?
问:可否理会:金刚持之持咒即是闻咒?嘴若微动,则有意根动。奈何?
答: 这是您的实修感受么?
问:阿弥陀佛 是的。嘴微动又如何能跟上节奏?如何是好?
答: 金刚持”重在“闻”,注意力不在嘴上。若听不到,以嘴唇微动助之。
问:是不是在闻的时候心中也不要紧抓住"心念耳闻"这个念头,一听清楚,就放下不管,在听下一声,一听一放,心中清清楚楚?
答:
心中也不要紧抓住"心念耳闻"这个念头,
*不能理睬任何念头。
一听清楚,就放下不管,在听下一声,一听一放,心中清清楚楚?
*您说的“放”若是不紧张,轻松自然,是对的。若是另起一个“放”的念头,则不可。
我发现持咒动唇影响入静,默念更好,不知道这行不行。
*默念是思维相想(想阴也)。金刚持重在听闻(心念耳闻),嘴唇微动是帮助听闻,莫注意嘴唇。
另外,每座时间非得两小时吗,不能多也不能少吗,
*多了可以,少了不行。
任何法都要求不能贪修也不能强修,不疾不缓,顺其自然。
*您说得很对。
如果自己没法坐两小时而强坐,心慌意乱,心浮气躁的,实际上有害无宜,是不是该循序渐进?
*那就先修六字明,待能坐够两小时,再修心中心法可也。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天台宗 佛教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