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禅宗的自性概念(二)

禅宗的自性概念(二)

禅宗的自性概念(二)
铃木大拙《禅学讲演》


临济论自性——或论 “即今目前孤明历历地听法者”①

(一)

  [谈过佛的三种身后,临济继续道:]我明知这一切无非是幻影。大德们!你们应认识到玩弄这些幻影的那人,是诸佛之本源,是求道者在任何地方所能趋归的依止。
  既非你们的肉身或脾胃肝胆,亦非虚空在解说法和听法。
  那么,是谁理解这一切呢?是那个在你们面前洞察一切、无形相可分而孤明历历者。就是他理解怎样说法,怎样听法。
  当你们可以看到这一点时,你们就同佛和祖师们没有什么差别了。[有此见解者]在一切时中都不受遮断。他遍在于我们触目所及之处。只是由于我们情感的阻碍,直觉智慧才被截断,只是由于我们的虚构想象,实在才遭到分殊。所以我们才轮回三界,受种种苦。依我所见,没有任何东西比[他]更深沉,藉他我们每个人才能获得解脱。
  诸位求道者!心法无形,贯通十方。它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足运奔。
  (明知是光影。大德,你且识取弄光影底人,是诸佛之本源,一切处是道流归舍处。是你四大色身不解说法听法,脾胃肝胆不解说法听法,虚空不解说法听法。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你目前历历底,勿一个形段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若如是见得,便与祖佛不别。但一切时中更莫间断,触目皆是。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所以轮回三界,受种种苦。若约山僧见处,无不甚深,无不解脱。道流,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日见,在耳日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二)

  诸位求道者,此刻在我们面前孤明历历正在听[说法]者——此人处处不粘滞,通贯十方,在三界中为自己作主。入一切境遇,辨一切事物,不以[他自己所是]而转移。
  他会在一闪念间透入法界。遇到佛,他说佛的话;遇到祖师,他说祖师的话;遇到罗汉,他说罗汉的话;遇到饿鬼,他说饿鬼的话。
  他到处辗转,游历一切国土。同时教化众生,未曾离于一念之间。
无论他到何处,都保持清净无垢。他的光透入十方,而万法一如。
 (道流,即今目前孤明历历地听者,此人处处不滞,通贯十方,三界自在,入一切境差别,不能回换。一刹那间透入法界,逢佛说佛,逢祖说祖,逢罗汉说罗汉,逢饿鬼说饿鬼。向一切处游履国土,教化众生,未曾离一念。随处清净,光透十方,万法一如。)

(三)

  什么是真正的见解?
  就是你进入一切[境遇]——凡俗的与祖圣的,染污的与清净的;就是你进入一切佛土,进入弥勒②楼阁,进入毗卢遮那③法界;而不论你进入何处,都呈现出一个根据成、住、灭[四个变化阶段]运行的国土。
  佛出现于这个世界转大法轮,而后进入涅槃[不像我们常人所期望的那样永住世间]然而却无他去来的踪影。我们若试图追寻他生死的踪影,那是无处可寻。
  进入无生④法界,他游履一切国土。进入华藏世界⑤,他看到万物皆空虚不实。唯有独立无依的道人,此刻正在听[我]说法。此人乃是诸佛之母。
  故佛是无依而生。若领悟这无依,也就见到佛亦无可得。
  人若获得这种洞见,他可说具有了真正的见解。
  学人不懂得这一点,执著于名句,从而被凡圣等名词所阻碍。一旦他们对道的见解被如此障蔽,他们就不可能清楚地见[道]。
  即便是佛的十二分教⑥,也无非是词语表显之说[并非实体人学人不领会这一点,遂从名句中去寻求意义。由于他们皆依存于某种事物,故陷于因果律之中,无法逃脱三界中的生死轮回。
  你们若欲超越生死去来,自由而不受拘束,就应该认识此刻正在听法的这个人。他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充满着创造活力。
  他适应一切境遇并显示其活动力,而其活动却非任何地方而来。所以,一旦你企图寻觅他,他就远远离开;你越是要接近他,他就离开你越远。他的名号为“秘密”。
  (问:如何是真正见解?师云:你但一切入凡入圣,入染入净,入诸佛国土,入弥勒楼阁,入毗卢遮那法界,处处皆现国土;成住坏空。佛出于世转大法轮,却入涅槃,不见有去来相貌,求其生死,了不可得。便入无生法界,处处游履国土;入华藏世界,尽见诸法空相皆无实法。唯有听法无依道人,是诸佛之母。所以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若如是见得者,是真正见解。学人不了,为执名句,被他凡圣名碍,所以障其道眼,不得分明。只如十二分教皆是表显之说,学者不会,便向表显名句上生解,皆是依倚落在因果,未免三界生死。你若欲得生死去住,脱著自由,即今识取听法底人,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活泼泼地。应是万种施设,用处只是无处。所以觅著转远,求之转乖,号之为秘密。)

(四)

  唯有此刻正在诸位求道者面前听我说法者——他是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即便他进入三恶道⑦,比如地狱,却如在花园信步;纵然进入饿鬼畜生道中,亦不受任何业报。何以如此?只因他懂得因缘是无可逃避的。
  你若爱圣憎凡,就会在生死海里沉浮。种种烦恼皆因心而有;若你无心,还有什么烦恼来拘缚你呢?一旦你不为分别和取相而劳神,自然在须臾间得道。只要你忙忙碌碌地在世人中周旋奔波,尽管在“三大阿僧祗劫”⑧中企图掌握这道,终将归到生死道中。不如太平无事地回到寺庙,在禅床上盘腿而坐。
  (唯有道流目前现今听法底人,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入三涂地狱如游园观,人饿鬼畜生而不受报。缘何如此?无嫌底法。你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由心故有,无心烦恼何拘?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你拟傍家波波地学得,于三祗劫中终归生死。不如无事向丛林中,床角头交脚坐。)

(五)

  诸位求道者!你们这些此刻正听我说法者,不是[那造成你们色身的]四种元素。你们是能运用这四种元素的人。一旦你们能见到这个[真理],人就能做到来去自由。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事物是我所嫌弃的。
  (道流!你只分听法者,不是你四大。能用你四大。若能如是见得,便乃去住自由。约山僧见处,勿嫌底法。)

(六)

  [有一次禅师对僧众作了如下开示:]
  学道的人对自己要有信心,切莫向外寻觅。否则,你们会被不相干的浮尘虚境所牵,都不辨是非对错。人们可说有佛有祖,那不过是真法留下的言迹而已。如有人在你们面前拈起只字片语,妄加分别,故弄玄虚,你们就会顿起疑惑。遂茫然无措,挨家挨户,到处寻问。大丈夫不应如此浪费时间,在论主论贼、论是论非、论色论财的闲谈中打发时光。
  我⑨在此不论僧俗,不管是谁来见我,我都知道他从何而来。不管他想说什么,我都知道这必定基于声名文句,而这一切无非都是梦幻而已。我只看到那乘一切可能之境而来的人,只有他才是诸佛的重旨。
  佛境不能自称我是佛境。还是这个无依道人,乘境出来。若有人出来,对我说“我正在求佛”,我即答之以清净之境。若有人问我菩萨,我即答之以慈悲之境。若有人问我菩提[觉悟]我即答之以无比的妙境。若有人问我涅槃,我即答之以寂静之境。境可以有万般变化,人却不变。所以,[据说]“[它]⑩应物现形,如月在水中有[种种]映现一样”。
  [这里也许需要一些解释。上帝在他在其自身、同其自身、为其自身时,是绝对的主体,是空本身。但是,一当他开始运动,他就是创造者,世界以其无限多样的状态于焉展开。太初上帝并未孤独地留在后面,而是处于万物之中。正是人对时间的推理,使我们常常忘却他,把他置于时空和因果的世界之外。佛教术语表面上看来与基督教大相径庭,但当我们深入潜思时,我们会发现这两大潮流是相互交会的,或者说是从同一渊源流出的。]
  (师示众云:如今学道人且要自信,莫向外觅。总上他闲坐境,都不辨邪正。只如有祖有佛,皆是教迹中事。有人拈起一句子语,或隐显中出,便即疑生,照天照地,傍家寻问,也太茫然。大丈夫儿,莫只么论主论贼,论是论非,论色论财,论说闲话过日。山僧此间不论僧俗,但有来者尽识得伊,任伊向甚处出来。但有声名文句,皆是梦幻。却见乘境底人,是请佛之玄旨。佛境不能自称我是佛境,还是这个无依道人乘境出来。若有人出来问我求佛,我即应清净境出;有人问我菩萨,我即应慈悲境出;有人问我菩提,我即应净妙境出;有人问我涅槃,我即应寂静境出。境即万般差别,人即不别。所以废物现形,如水中月。)

(七)

  各位求道者,你们一定要求取真正的见解,这样才能使你们横行于天下,而不为那些精魅[即假禅师们]所迷惑。
  贵人是无牵无挂的人,他处于无为的境地之中。他的日常生活平淡无奇。
  一旦你转向外面,到你的邻人中去寻觅自己的手脚[好像它们不是生在你身上]你就错了。也许你试图去寻求佛,但佛无非是一个名号。想必你知道这样驰求的人吧?
  三世十方佛祖出来,也只为求法。如今参学求道[菩提]者,也只为求法。求得法,他们的任务才算了结。若未求得,他们依旧要在生存状态的五道⑾中轮回。
  法是什么?法就是心法。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它就在我们面前呈现种种功用。人们却不信这一点,反去认取语词文句,企图在文字中去臆度佛法。这真如天地悬殊,差距是何等之遥!
  求道者们!你们以为我说的是什么法?说的是心地法,这心地法既入凡人也入圣人,既入染污者也入清净者,既入俗人也入真人。
  关键在于,你⑿既非凡人也非圣人,既非俗人也非真人。是你把凡与圣、俗与真的名字安立其上。无论是俗是真,是凡是圣,皆不能把名字安于此人之上。
  求道者们!把握住[这个真理],自由地运用它。切勿执著于名字。[这真理]就称作玄旨。
  (道流!切要求取真正见解,向天下横行,免被这一般精没魅惑乱。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你拟向外傍家求过,觅脚手,错了也。只拟求佛,佛是名句,你还识驰求底么 三世十方佛祖出来,也只为求法。如今参学道流,也只为求法。得法始了,未得依前轮回五道。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无形,通贯十方,目前现用。人信不及,便乃认名认句,向文字中求意度佛法,天地悬殊。道流,山僧说法,说什么法?说心地法,便能入凡入圣,入净入秽,入真入俗。要且不是你真俗凡圣,能与一切真俗凡圣安著名字。真俗凡圣与此人安著名字不得。道流,把得便用,更不著名字,号之为玄旨。)

(八)

  堪成大器者,当不为别人所迷惑。随时随地,他皆为自己作主。凡有立处,皆真实不虚。
  一旦有一丝疑念生起,邪魔就入据心灵。若菩萨怀有疑虑时,就给生死之魔提供了方便机会。但使心保持平静,切莫向外驰求。
  一当诸境产生,即让它们得到阐明。你但相信此刻正在行动着的那个人,他不做任何特定之事。
  当你一念心生,三界随缘而起,诸境被区分为六种感觉对象。当你随缘应境而行动时,你又欠少什么呢?
  一刹那间,你便进入染污和清净之界,进入弥勒楼阁,进入三眼国土⒀。故你不论行至何处,见到的无非是空名而已。
  (大器者,直要不受人惑,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但有来者,皆不得受。你一念疑即魔入心;如菩萨疑时,生死魔得便。但能息念,更莫外求。物来即照。你但信现今用底,一个事也无。你一念心生,三界随缘,被境分为六尘。你如今应用处,欠少什么?一刹那间,便入净入秽,入弥勒楼阁,入三眼国土。处处游履,唯见空名。)

(九)

  诸位求道者,获取真实对于自己是多么困难!佛法玄奥,深不可测,一旦理解,又何其平易!我整天告诉人们佛法什么,但看来学者根本不留心于我的话。千遍万遍,将它脚踏过!然而法对他们依然是一团漆黑。
  [法]无任何形相,然而又何等孤明历历地将自身显现!但由于学者信心不足,便试图通过语言文字去求解。拖着行尸走肉傍门挨户行脚,虚耗了半生岁月。担着行囊[充斥着半吊子禅空洞师的废话]满天下乱走。总有一天要让阎王索讨被他们穿破的草鞋钱。
  大德们,当我说只要向外寻求便无法可得时,学人误解了我的意思。他们现转向内在,探寻法的意义。于是倚壁盘坐,舌拄上腭,湛然不动。他们以为这就是祖师们所行的佛法。这里犯了大错。如果你们把不动、清净的状态执取为你们所需要的,那就是把愚昧[无知]⒁认作你们的主人。⒂古代一位大师说:“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无非就是上面所说的意思。[另一方面],如果你认为动才是对的,那么一切草木皆懂得动,而这却不可以称作是道。动是风大的性质,而不动是地大的性质,两者皆无自性。
  你若向动处捉[自性],他就向不动处立;你若向不动处捉他,他就向动处立,犹如深水中鼓波而游的鱼。大德们,动与不动,是[自性]被容观看待时的两个方面,而自由运用[实在的两个方面]的,只是无依道人自己。他有时用动,有时用不动……[大部分学者皆陷入这二元分化的网中]但是,若有出格见解的人⒃,他可到我这里来,我将以我的整个生命来行动。⒄
  大德们,这里就是学者全身心用力之处,因为这里无纹风可透之隙。它如石火电光,[瞬间]即全体通过。学者的眼睛若茫然呆滞,就与他全然无涉。你一旦专心于它,它就滑脱了你;你一旦起心动念,它就离你而去。那颖悟的解人会看到它就在面前。⒅
  大德们啊,你们带着钵囊屎担子⒆挨家傍户行走,想要求佛求法。但你们可知道,此刻那到处寻求什么东西的人,他是谁吗?他是最活泼泼的,只是无根无株。你试图把他拥住,他却不肯聚拢;你试图把他拨开,他却不肯散去。你越是追逐,他离你越远。当你不再追逐时,瞧,他就在你面前。你耳中充溢着他灵妙的声音。那些无信的人,徒劳地耗费了他们宝贵的一生。
  哦,诸位求道者,[他]一刹那间就进入华藏世界,进入毗卢遮那国土,进入解脱国土,进入神通⒇国土,进入清净国土,进入法界。他既进入污秽界,也进入清净界;既进入凡界,也进入圣界。他也进入畜生界和饿鬼界。不论他进入何处,我们都不能发现他的生死踪迹,无论我们如何去探寻他。我们所具有的无非是空名,犹如空中幻花。它们不值得我们去追逐把握。得失是非,所有这些二分法都须即刻摈除……
  即如我这山僧把握自己,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与真正的[见解]相应。如游玩神变,我自在入一切境况随处用事,却又如无事一般。无论在我的环境中发生什么变化,都不能影响我。若有谁走近我想索求什么,我即出而看他,他却不认识我。我便穿上种种衣裳,学者遂生种种解释,无意中为我的字句所学迷住。他们毫无辨别力!他们把我穿的衣服,分别出种种颜色:青、黄、赤、白。一旦我脱却这些衣裳而进入清净境中,学人大吃一惊而茫然若失,狂奔呼号,说我没有衣裳。我即转向他们说:“你们是否认识那穿着各种衣裳的人?”他们终于忽尔回头,认识了[形色中的]我!
  大德们,慎勿把衣裳[认作真实]。衣裳不能自作决定,是人能穿种种衣裳:清净衣,无生衣,觉悟[菩提]衣,涅槃衣,祖衣,佛衣。大德们,此处所有,不过是声音言词,无非是我们变换的衣裳。从脐轮气海中鼓激,经牙齿敲磕空气,遂产生种种声音。我们把它发出来,遂在语言上产生了意义。因此我们清楚地知道,它们是虚幻不实的。
  大德们啊,我们外用声音言词,内用意识模式的变化,才能进行思维和感受,然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穿的衣裳而已。不要把人们穿着的衣裳当作实体。当你们如此下去,纵然经历无数劫,依然不过是精通衣裳而已。你们将不得不陷于三界,在生死轮中循环。倒不如过无事的生活,如古德所说:
  相逢不相识,
  共语不知名。
  今日的学人之所以不能[达到真实],在于他们的见解脱不出名字言词。他们在珍贵的本子上,记下老朽师父半通不通的话,然后包上三重五重,安放于箱笼之中,为的是不让他人窥探。自以为师父的话里蕴含着深奥的[法]旨,故用最恭敬的方式珍藏起来。他们铸下何等大错!啊,头眼昏花的求道者,枯骨头里能榨出什么汁液来?有一些连好恶都不知道的人,翻遍了种种经文,经过了许多意度思量,聚集了一些[用于自己目的的]只字片语。这犹如把屎块子含在口中,吐出来给别人。又如饶舌者,把一句谣言传来传去,他们将这样虚过一生。
  有时他们说:“我们是谦卑的僧人。”若问他们什么是佛法时,便闭口无言。睁眼如窥视黑暗,抿嘴竟弯若扁担*。如此之类,即使是弥勒在这个世界出世,亦要被移置他方世界,注定到地狱去受苦。
  哦,大德们,你们忙忙碌碌地奔波,在寻觅什么东西?结果无非是使你们的脚板更阔些而已。[用你们错误的方法],无佛可求。[用你们徒劳的努力],无道[即菩提]可成。[用你们无效的摸索], 无法可得。只要你们向外寻求有形相的佛[诸如伟人的三十二相],你们就决不可能认识到,他与你[即你真正的自性]无任何相似之处。如果你们想知道什么是你们的本心,让我告诉你们,它非合亦非离。大德们,真佛无形,真道[或菩提]无体,真法无相。这三者混融和合为统一的[实在]那些仍然不能理解这一道理的人,就是陷入无知的业识之操纵的众生。
  (道流,实情大难。佛法幽玄,解得可可地。山僧竟日与他说破,学者总不在意,干遍万遍,脚底踏过黑没焌地,无一个形段历历孤明,学人信不及,便向名句上生解。年登半百,只管傍家负死尸行,担却担子天下走,索草鞋钱有日在。大德、山僧说向外无法,学人不会便即向里作解,便即倚壁坐,舌拄上腭湛然不动,取此为是祖门佛法也,大错。是你若取不动清净境为是,你即认他无明为即主。古人云,湛湛里暗深坑,实可怖畏,此之是也。你若认他动者是,一切草木皆解动,应可是道也。所以动者是风大,不动者是地大,动与不动俱无自性。你若向动处捉他,他向不动处立;你若向不动处捉他,他向动处 立,譬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大德,动与不动是二种境,还是无依道人,用道用不动……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大德,到这里,学人著力处不通风,石火电光即过了也,学人若眼定动没交涉。拟心即差,动念即乖,有人解者不离目前。大德,你担钵囊屎担子,傍家走求佛求法。即今与么驰求底,你还识渠么?活泼泼地只是勿根株。拥不聚,拨不散,求著即转远,不求还在目前。灵音属耳。若人不信,徒劳百年。道流,一刹那间,便入华藏世界,入毗卢遮那国土,入解脱国土,入神通国土,入清净国土,入法界,入秽入净,入凡入圣,入饿鬼畜生,处处讨觅寻,皆不见有生有死,唯有空名,幻化空花,不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如山僧今日用处,真正成坏玩弄神变,入一切境随处无事。境不能换。但学有来求者,我便即出看渠,渠不识我,我便著数般衣,学人生解,一向入我言句。若哉瞎秃子,无眼人把我著底衣,认青黄赤白,我脱却入清净境中,学人一见便生忻欲,我又脱却,学人失心,茫然狂走,言我无衣。我即向渠道,你识我著衣底人否?忽而回头认我了也。大德,你莫认衣,衣不能动,人能著衣,有个清净衣,有个无生衣,菩提衣,涅槃衣,有祖衣,有佛衣。大德,但有声名文句,皆悉是衣变。从脐轮气海中鼓激,牙齿敲磕成其句义,明知是幻化。大德,外发声语业,内表心所法,以思有念,皆悉是衣。你只么认他著衣底为实解,纵经尘劫,只是衣通,三界循环,轮回生死。不如无事。相逢不相识,共语不知名。今时学人不得,盖为认名字为解。大策子上抄死老汉语,三重五重,复子里不教人见,道是玄旨以为保重,大错。瞎屡生,你向枯骨上觅什么汁?有一般不识好恶,向教中取意度商量成于句义,如把屎块子向口里含了,吐过与别人;犹如俗人打传口令相似,一生虚过也。道我出家,被他问著佛法,便即杜口无词,眼似漆突,口如扁担。如此之类,逢弥勒出世移置他方世界,寄地狱受苦。大德,你波波地往诸方觅什么物?踏你脚板阔,无佛可求,无道可成,无法可得。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会亦非离。道流,真佛无形,真道无体,真法无相。三法混融,和合一处,辨既不得,唤作茫茫业识众生。)


————————
① 以下各段译自《临济语录》。译者按:铃木大拙的英译与原文不尽相符,为便于读者参照,特于每段译文后附上《临济语录》原文,原文据《古尊宿语录》卷四。
② 弥勒(Maitreya);佛教菩萨名。居兜率天内院,将继承释迦牟尼佛为未来佛。
③ 毗卢遮那(Vairiocana):佛名。意为“光明遍煦”、“遍一切处”、“大日”,《华严经》所说莲华藏世界(佛报身之净土)的教主。
④ 无生:佛教认为一切现象之生灭变化,都是世间众生虚妄分别的产物,事物的本质在于“无生”,“无生”即“无灭”,故寂静如涅槃,是为诸法实相。
⑤ 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的略称。释迦牟尼报身毗卢遮那佛教化众生的国土,最下为风轮,风轮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无数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
⑥ 十二分教;亦称“十二部经”。指佛经体例上的十二种类别。
⑦ 三恶道:佛教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的欲界分成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其中畜生、饿鬼、地狱称三恶道。
⑧ 三大阿僧祗劫:佛教表示“无央数”的异常久远的时间。劫,意指长时、大时。一般分大劫、中劫、小劫。合20个小劫(约1600万年)为一中劫(约32亿年),合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约128亿年)。每一阿僧祗有1000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百万为兆)。
⑨ “我”在这整个说法中都代表那“人”,或用我的说法,即代表那“绝对主体”。
⑩ 原文无“它”字,因中文常省略主语。“它”代表实在、人或自我。
⑾ 五道:即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⑿ “你”在此与其他地方一样,是在呈现于。“人”中的“心”这一意义上使用的。“你”和“人”在此是可以换用的。
⒀ 三眼国土:据临济自己的解释:“我共你入净妙国土中,著清净衣,说法身佛;又入无差别国土中,著无差别衣,说报身佛;又入解脱国土中,著光明衣,说化身佛;此三眼国土皆是依变,约经论家取法身为根本,报化二身为用。”(《临济语录》)
⒁ 梵文为Avidya,即无明。
⒂ 不动、清净、宁静或安宁--皆指称一种意识状态,在这意识形态中所有的思想波都一起平息下来。这亦被称作无明或无意识的隐秘深渊,禅者被告知要以一切方法去避免它,不要把它当作是禅修的最终目标。
⒃ 通常,将人理解佛教真理的秉赋分成上、中、下三种根器。
⒄ “我”在中文原文中用“山僧”临济以此指称他自己。对这个谦称,不能只是把临济作为一个属于这个处处受限制的相对世界的个体来理解,而且要把临济作为一个处于绝对主体性或空的超然境界中的悟者来理解。一个处于这种境界中的人,是不会把自己当作一个片面个体化的人或心理学上所界定的自我或一个抽象的理念那样行动或作为的,而是以他的全部生命或人格而行动。对此,我们将更详尽地讨论。
⒅“它”,系笔者所加,意指法、实在、人或道。
⒆ 钵囊:行脚僧装化食用钵的袋囊。屎担子系贬词,指尚未觉悟佛法,心里被空名杂念充斥的僧人。那些东西如屎尿一样,是不应该留在体内的。一个只知堆砌概念而根本不想去对之加以实现的僧人,亦被称为“饭袋”或“臭皮囊”。
⒇ 神通:佛教指超自然的能力。一般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嘱尽通六种。
* 这是一种约六英尺长的木棍或竹棍,被用来把东西担在肩上。一旦东西太重,棍即弯曲。此处临济用它来讥诮地比喻和尚紧闭的嘴。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 self-realization
不错。
但是学佛之人要注意,佛法不是哲学,佛法是教育,是指导修证无上菩提之道的教育。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但是我现在是用了一点的哲学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也许我不够彻底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 self-realization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最佳文章
【封面】 【电子禅堂】 【电子禅手机图片展】 【电子禅趣小剧】 【电子禅最新】 【赞赏】
Since: 2001 站长:韩孝勇(大象) 共享版权:CC BY 4.0 法律顾问:薛永谦律师
中华人文学会有限公司【电子禅工作室】 地址:华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电子禅国际 DIANZIC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