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兰海转移
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
旅途的脚印
索达吉堪布
自 序
总算是交稿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本虎头蛇尾的日记,差一点胎死腹中,能有今天的诞生,真可谓一波三折。今天,这位幽居“深闺”待嫁近两年的“黄花闺女”,终于迈着“半老徐娘”的姗姗步子,羞羞答答地出来面见“公婆”了。但直到此刻,左右摇摆的念头还在大脑中盘旋,使我对是否最终付梓仍然犹豫不决。恐怕在若干年后,我真的会为今天的一念之差而后悔。
当初动笔写这些日记,是因为身居厦门,琐事鲜少,闲来之余,偶尔翻看金厄瓦罗珠坚参撰写的《开启修心门扉》,每每感慨良多:如此之清凉盛宴,如果私自独吞,实在是不合情理。不如每日从中摘录一些妙言佳句,与他人共同分享,这样就可起自他二利兼具的事半功倍之效,何乐而不为?
日记的雏形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但令人尴尬的是,后来我终于抵不住《门扉》的诱惑,将它彻头彻尾地翻译出来了。这样一来,日记中的很多内容,也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曾尝试着去删改,但一来精力有限,二来懒惰懈怠,所以一直未能彻底付诸实施。
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托词:我写日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点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以促我成长,策我精进,并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掌声和鲜花。既然如此,又何必过分注重形式上的完美呢?更何况,古人也云“温故而知新。”即使将这些内容重看一次,也有百利而无一害,又何必劳神费力地把它改得面目全非呢?有了这个自我开脱的借口,使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虽然一开始,我将这本书命名为日记,但在日记所跨越的这段日子里,却并非每一天都能有感而发,有的时候因为太忙而灵感枯竭,就不得不日后还帐。但有时却心潮澎湃、心绪飞扬,纷纭的念头如同脱缰的野马,有限的篇幅根本无法控制住我一泻千里的思绪,我就趁此良机洋洋洒洒地将几天的任务一气呵成。
动笔之初,因为时间充裕,几百字的篇幅根本不在话下,随心所欲之间便一挥而就,所以也感到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但下半年回到学院后,我就被繁重而琐碎的杂事所缠绕,想从每天纷乱的头绪中整理出条理清晰的日记,个中艰辛,实在一笔难述。骑虎难下的我,时常被江郎才尽之感所逼迫。尤其是当我发现在漫长的一年中,居然还有一个闰十月时,惊恐得我几乎想扔下钟爱的笔。在道友的鼓励下,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艰难地往前跋涉。我仿佛被债主追得穷途末路的穷鬼,身不由己地四处狼狈逃窜,却怎么也逃不掉日日积累的债务。
我没有精力再应付下去了,只有暂时搁笔。习惯于笔耕不缀的我,终于绞尽脑汁为自己的半途而废想到一个下台阶:在以后的某个不是很忙的下半年中,将未完成的日记补足,我甚至为将来的作品起好了名字——《730天中的365天》。
但是,要想在我的有生之年中,找到一个不太忙的下半年,恐怕是难上其难的。所以,这个愿望也就一直未能实现。这本残缺的日记书稿,就在我的书柜底层沉睡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直到2004年1月7日的那个寒冷冬日,三界导师、众生怙主——法王如意宝,忽然在我们措手不及之间离开了人世。每一位弟子,都一下子跌落在远甚于痛失亲人的悲恸之中。异常沉重的打击使脆弱的我几乎一蹶不振,无依无靠的失落感一次次地鞭打着我伤痛的心。直至荼毗仪式结束,空荡荡的心仍然没有着落。上师用刻骨铭心的现实,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无常课,使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万法的无常。
“不能再等待了!”一个声音不断在耳边响起,扣击着我那颗几近麻木的心房,使做着长远打算的我,放弃了期待日记有朝一日能够完整的念头。我翻出了尘封已久的残稿,漫无目的地翻阅着。在这本日记中,也记载了一些上师的教言,在上师离去之后,更显得弥足珍贵。如果能早日与大家见面,或许能够帮助大家度过这段冰冷阴沉的日子。在没有足够的兴趣与心情的情况下,我只是将文字作了一个简单的校对,就让缺胳膊少腿的日记匆匆上路了。它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不禁为它的将来感到担忧。
世间以笔杆为生的人如恒河沙数,这本寒碜的日记,从文字的角度来评价,赶不上普通的汉族,他们语言上的优势也足以让我自愧不如,更何况那些令我望尘莫及的大师们?它只能算得上是一名忠诚的记录者,象登流水帐一样地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每天头脑中闪现的一丝丝念头,与平时生活相关的人和事,反映了一个普通佛教徒真实的思想、生活和感悟,没有前所未有的高见,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没有惊世骇俗的语言。它像一些零碎的音节,组成了一段接近自然但却并不辉煌的乐章,奏出了我在一年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它像一只普通的脚印,记载了我在茫茫无边的人生沙漠旷野中行进的一个真实片断。
虽然我曾一再嘱咐他人,不应过分分心于外境,更无须搅入宗派之争,而应向内观心。但在这本日记中,除了一些老生常谈、鹦鹉学舌之外,也免不了对他人的评价与批判,事后发现,咄咄逼人的语言太多,自揭其短的内容却太少。书中所推荐的一些自以为殊胜的教言,虽然自己爱不释手,别人是否会生起同感也很难保证。
每个修行人,在修行的旅途中都会有一些体悟,只是有的人喜欢将其深埋于心而已。正是别人的不愿声张,却给不甘寂寞的我,提供了一个王婆卖瓜的绝佳机会。《集学论》云:“譬如甘蔗坚硬皮中少有其味,人食皮已,无复能得甘蔗甜味,是故广说者如甘蔗皮。伎艺者住戏场中别说功勤自以为得。”我这个“自以为得”的“伎艺者”,却不听规劝,自不量力地将这个如同懒女人裹脚般的“甘蔗皮”奉献了出来。
还算是有自知之明的是,如果让我推荐自己的作品,那一定还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或《入行论》。与圣者的智慧相比,凡夫的分别念实在不能与其相提并论。所以,诸位如果对此不感兴趣,尽管将其束之高阁,我实在不愿担当浪费别人时间的罪名。
但是,在你修行的闲暇之中,如果能以翻看这本日记作为消遣方式,应该胜过世间那些以贪瞋痴为主题的娱乐形式。当然,如果能因这本书,而令你或你身边的人对三宝生起恭敬之情,对众生萌发悲悯之心,哪怕只是一刹那,我的一番心血也算是没有白费了。
我默默地发愿:如果这本日记是一道光,我不敢奢望这点寒光能与日月争辉,只希望它能在无月的夜晚,充当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为照亮幽冥的黑暗作出一丝微弱的贡献;如果这本日记是一点清凉,我不敢奢望它能成为横扫炎夏的秋风,只希望它能在酷热的夏日,充当一棵不知名的小树,给烦热难赖的人带来些许的凉意;如果这本日记是一剂药,我不敢奢望这副药能包医百病,只希望它能在人们心烦意乱的时刻,充当一支镇静剂,让一颗躁动疾驰的心有片刻的停驻。春归的大雁,请你告诉我,我的愿望能实现吗?
谨以此书奉献给与我一同怀念大恩上师的道友们
甲申年正月初三法王如意宝诞辰之日
索达吉恭书于喇荣
放 生
“年岁渐长,体魄日衰,盛年不在,暮境即来。”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我的现状。岁月之流,即将跨入第40个春秋,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作为一名凡夫,要彻底泯灭业惑烦恼,却决非一日之寒。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365天?眼看生命的时日不多,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时光,使之过得丰盈饱满?前辈的高僧大德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教言,时刻观察自己的心和行为,每天哪怕是以论典中的一个偈子来约束自己,也必定会有所裨益。在这新一年的开端,忽然产生这样一个念头,记下每一天的经历和感受,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这难得的暇满人生,或许对自己、对道友们会有一些益处。这就是我写这本日记的初衷。
今天是藏历的大年初一,农历大年初二,街头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很多人都穿着今年最流行的唐装,到农贸市场买各种鲜活的鸡鸭鱼兔,虾蟹虫鸟回家过年,这几天也是这些可怜众生最悲惨的日子。我决定以救护生命作为新一年的开端。
刚进农贸市场,就看见一幕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一位青年男子正在以狰狞的神态从竹笼里抓出一只鹌鹑,毫不留情地活活将它的羽毛拔出,可怜的鸟儿发出啁哳的叫声,这叫声是那么的虚弱而短暂,以至于不能让屠夫产生丝毫的犹豫。很快,它的羽毛被扒光,露出粉红色的身体,一把锋利的剪刀剖开了它的腹腔,内脏被掏了出来,头脚被剪下扔到一边,所有程序的完成不到一分钟,被掏空的身体发出微微的颤动,扔在一边的头睁着不屈的眼,仿佛在控诉它的委屈:“为什么?为什么?”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买下了所有剩余的鹌鹑,共150只,送到郊外的闽南佛学院,使之回归山林。一边念着放生仪轨,一边默默地祈祷:但愿当地人能废除 “天上龙肉,地下鹌鹑肉”,“吃了鹌鹑肉,活到九十九”的陋习。也希望我的后半生能为放生多做一些贡献。
今天也是学院持明法会召开的第一天,法王如意宝打电话给学院全体僧众,希望大家好好念咒,他老人家也将与眷属一起在成都共修。上师的教导带给大家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动和思念的泪水。
近一个多月以来,为了听从医嘱,我不得不离开雪域高原,来到这春色宜人的厦门,独在异乡为异客,难免有浪迹天涯,四处飘零之感。回想在学院的美好时光,不由自主地拨通了弟弟的电话,请他把话筒放在喇叭旁,听筒里传出了悠扬的颂经声,令人心驰神往。我多么盼望着冰雪消融、春暖花开、草木复苏的季节能早点到来,美丽的喇荣能春色常在,学院的僧众们不再遭受严寒的袭击,能在融融春光里接受佛法甘露的洗礼啊!
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喇嘛钦!
壬午年正月初一
2002年2月13日
快 修
当今很多在家修行人,时常被各种琐事所缠绕,父母、儿子、工作、家庭……,时刻悬悬在念,始终舍不得放弃;而应当以修行为主业的出家人,虽然披上了袈裟,却整日忙碌于建道场、塑佛像、摄受弟子……,执着一些名相上的善事,往内观的时间实在是微乎其微。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令人生出无数感慨: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应放下外缘,内观心的本性。这也是历代大成就者成功的要诀。
《米拉日巴广传》中曾有这样的一段描述,一次,至尊米拉日巴即将返回家乡,在与玛尔巴译师依依惜别之际,译师赠送了一段金玉良言作为精神口粮:“弟子啊!如果没有舍弃尘世,将世间琐事与胜法混为一谈,则修法必将荒废。弟子当思轮回苦,所谓轮回之自性,纵吾幻变生百舌,历经无边俱胝劫,不能尽数悉宣说,吾演妙法莫糟蹋。”米拉日巴一直牢记上师言教,离开上师后也依教奉行,最终圆证圣者果位。
不仅佛教的成就者们有此感慨,包括世间的智者,也深知贪恋荣华富贵,浪费大好时光,终将落得一场空白的道理。《菜根谭》中云:“一场闲富贵,很很争来,只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也为夭。”生死者,呼吸之间也。
学会放下吧!
壬午年正月初二
2002年2月14日
生 日
今天是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的诞辰之日,若按藏历的计岁方式计算,他老人家已是七十高龄了。
作为弟子,在相续中生起的哪怕是一丝的慈悲和智慧,无不得益于上师的大悲加持。
且不论上师多生累劫的无量功德,但于此生,上师就以其无缘大悲度化了难以计数的无边众生,利生事业高如须弥。其威名已传遍东西方,可谓震寰宇、撼三界。上师的无边功德、无量慈悲、无比恩德,即使穷我一生也难叙其九牛一毛,概括而言即:具足智慧、悲愿广大、戒律清净、广转法轮。但这单薄苍白的十六个字,又岂能与上师的巍巍厚德相提并论?
“人活七十古来稀”,如今上师在显现上已进入老年,并身患各种疾病。然而,度化众生的事业并未因此而停滞,反而日益增上。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仍不顾年老体衰,为各地信众摸顶加持,尽心尽力地在他众的心田中播下善根的种子。
很多地方的弟子都不约而同地在今天大力放生,并祈祷上师长久住世。以上师的加持力,而使无数生灵从寒光凛冽的屠刀下解救出来,如果这些生灵有知,它们该如何表达对这份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在它们聆听各种心咒与名号的时刻,它们又该如何传递对这份恩情的回报之意?这些信众们因此而培植的善根,世间的那一种语言又能贴切地加以描述?……以我浅陋的智慧实在无力想象这一切。他老人家哪怕住世一刻,利益都是不可思议的啊!
今天,来自美国的医生正在为上师精心治疗,我双手合十,虔诚祈祷,愿上师的病体能早日痊愈。使我们能日日蒙受他老人家的大恩加被。喇嘛钦!
壬午年正月初三
2002年2月15日
护 士
那个小护士又板着她那张挤不出一丝笑容的脸进来了,“昨天大便几次?”
住院一个多月以来,每天除了这句例行公事的话,再也没有多余的一句问候。我觉得实在可笑:“你为什么不问问我的病情如何,只问这些无聊的问题?”她抬起那颗高贵的头颅,白我一眼,便转身拂袖而去,令我思绪纷纭:
这的确是一个五浊兴盛的时代,某些医院不再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市场上充斥着假医生、假药,人们对金钱的贪婪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白衣天使”的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医疗部门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成了丑恶聚集地的代名词。我曾亲眼目睹病入膏肓之人因不能凑足医疗费而被扫地出门的可怜遭遇。
佛陀当年在因地时,曾亲自担当医生护士的职责,悉心地照料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以解除众生的疾苦,用自己作病人12年积累的药品布施病人;《入菩萨行论》中寂天菩萨也发愿:“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无数的高僧大德也为利益有情而鞠躬尽瘁,丝毫不顾个人之安危。
不仅仅在佛教界,世间的仁人志士们也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的良好祝福。
多么希望佛陀精神能深入人心,让世界多一分美好,少一分丑恶啊!
壬午年正月初四
2002年2月16日
上 网
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不断进步,世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已不再显得遥不可及,甚至在边远的藏地也有了网吧。各种现代手段使时空的距离不复存在,即使远隔天涯也有了咫尺之感,古今之人也可在网上神交。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很多人通过网络,增长了智慧,也使自己的人格变得高尚起来。
一些大德们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论坛,通过现代工具之方便,将无数饱受烦恼折磨的有情引入了解脱正道。
然而,其负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网上所提供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青少年整日沉迷于此,并且因为不能善加辨别而增上三毒烦恼,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一些出家人也不问闻思修,而对色情、暴力网站情有独钟。科学的果实正在遭到滥用与浪费,十分令人堪忧。
有智慧的人能利用善巧方便自利利他,没有智慧的人却只能利用各种方便造作恶业。正如《宝积经》所云:“佛告迦叶,具慧之士依方便得解脱,乏智之人依方便得束缚。”这段佛经也同样适用于对网络信息的取舍问题。
但愿人们能谨记这句教言。
壬午年正月初五
2002年2月17日
闭 关
离开喇荣已经142天,临走之前,学院的360多位修行人共同发愿,在那具有殊胜加持的圣地闭关142天修持密法,每天按照闭关教言修习至少4-6座。当时我也曾有此愿望,但因公务繁杂、病魔缠身,而未能如愿。
几个月以来,我几乎是在病床上度过了这段宝贵时光。目睹过众多病人的痛苦,耳闻过无数患者的惨叫。昨日的病友已被死神唤去,今日的同室也不知有几人能享明日之春光。若不利用如今的大好时光苦修,在临死之时,终将不由自主地随业力流转,谁也不能救护。
今天,闭关共修已经圆满,世间的人们时常在毫无意义的日子,大搞各种名目繁多的纪念活动。与他们的主题相比,此事就更应该纪念及庆贺。在此五浊兴盛之时,能以内观心的本性为日程的修行人是十分罕见的。不论他们的修行结果如何,都应该有很大功德。
很巧,此时正翻开《宣说决定真如经》,佛于经中云:“舍利子,何人以守持十戒而听闻之功德,与此人于弹指间修习真如等持之功德相比,后者更为超胜。”经中所言,真实不虚,世间之人为了财色名食睡尚且“衣带渐宽终不悔”,更何况为了自他之解脱。如果实修之人能将闭关要诀再进行广修有多好啊!
壬午年正月初六
2002年2月18日
少 眠
我们不能睡得太多,不能过分懒惰。否则世间出世间之事均不能成功。
其实睡觉也是一种习惯,有些人就从不睡觉:
佛在因地时转世为德光王子,为了供养佛陀,多年以来一直远离睡眠,除了吃饭和大小便,从不休息。
金厄瓦格西也从不睡眠,唯一修持善法。上师种敦巴说:“弟子啊,应当祛除身体的疲劳,否则四大不调,会生病的。”金厄瓦格西说:“身体健康固然好,但一想到暇满难得,就觉得没有空闲休息。”他在一生中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
世间的很多成功者,他们也不愿将大好的光阴用于卧榻之上的酣睡。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每天只睡4小时,即晚上8点到12点,起床后立即利用夜深人静的机会奋力写作。他一生中能写出《人间喜剧》等96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无不得益于他的勤奋。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诸人寿短其一半,夜间入眠如死亡,又遭病老等众苦,余半也无享乐际。”《入菩萨行论》中也云:“依此人生筏,能渡大苦海,此筏复难得,愚者勿贪眠!”
作为一名修行人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些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应将时间荒废在昏睡痴眠当中。
壬午年正月初七
2002年2月19日
看 破
这所位于沿海城市近郊的佛学院环境幽雅,气候宜人。这里远离都市之喧嚣,小溪潺潺,流过草地和碎石;林木繁茂,长满翠绿的山坡。攀缘植物与灌木丛中,各种不知名的花朵竞相开放、香气袭人。鸟儿在林间婉转地鸣叫着,刹时穿过树梢,飞入云霄。令人想起藏传佛教那些伟大的大成就者们修行的圣地。若看破世间、闭关修行之人在此搭建茅棚,实乃惬意之事。
记得阿底峡尊者在印藏弘法事业圆满,即将示现圆寂之时。弟子中一位叫恰彻却的瑜珈师启禀尊者:“上师圆寂后,我将好好修法。”上师并不满意,回答说:“希望你能放下杂事。”弟子又说:“那讲经说法呢?”上师态度也如前。弟子再问:“边修边讲如何?”上师仍如前面一样回答。“那么,弟子应当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说:“应当舍弃今世一切琐事。”
恰彻却将上师教言牢牢记在心间,抛弃尘世间的一切,去往热振的寂静山林。那里山峰逶迤,气势雄伟,山顶上是一片积雪,无数条以融雪积成的瀑布从岩石的缝隙中奔腾而下,滋润了山间的树木和草地,养育了林间和睦相处的飞禽走兽。
清晨,太阳越过山顶,将它温暖的光辉投射下来,照耀着修行者和他的动物伙伴们;夜晚,微风吹拂,万籁俱寂,修行者和他的动物伙伴们都悄无声息地笼罩在夜色之中。他饮着甘甜清冽的山泉,吃着鲜美如饴的山果。从不与任何人交往,更不去挂念世间的繁杂事务。穷其一生都是这样锲而不舍地精进修持,终于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壬午年正月初八
2002年2月20日
于闽南佛学院后山静处
政 教
作为实修的人本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解脱修。”
但偶尔看看新闻,并因此而对众生的苦难生起悲心,对未来的梦想生起厌离心,也会成为修行助缘的。
翻开报纸,看到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布什的一段对话:“中国有很多公民信教。我不信宗教,但对宗教很感兴趣。我看过《圣经》、《古兰经》、《金刚经》……”看到这里,顿生许多感慨:
《金刚经》云:“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颂,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可见,上至一国之主,下至庶民百姓,不论何人,读颂《金刚经》皆可种下善根,获得不可思议功德。
在藏汉的历史上,佛法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无数的史册中,都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君主与高僧大德结下不解之缘的美传。
且不论赤松德赞与莲花生大师、静命堪布的深厚情谊。仅就元帝忽必烈封八思巴为“皇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辅治国政,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之称,也足见佛法于当时朝廷及民众之重要,实非凡夫所能度测。
一代雄主苻坚为了得到道安法师,不惜发动襄阳之战,再次证明了佛法价值的弥足珍贵。
唐朝的武则天对佛法更是恭敬有加,曾写下著名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该颂流传至今,并成为众多修行人颂经之前必不可少的发愿文。
至于达摩与梁武帝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引起过众多世间人的误解,人们都视梁武帝为不懂佛法真谛的笨蛋。其实在我看来,梁武帝的佛学造诣不能说不高,只是众生的根基及因缘不允许他只接受“不立文字”的禅宗而已。于世俗谛广积福德资粮,仍不失为一种令民众积累善根之方便法门,梁武帝能有此超胜于其他君主的远见,不能不令我赞叹。
君主若能作到不是以统治民众为目的,而是为了民众今生来世的安乐,从心里对佛教生起恭敬心,实乃众生之幸事!
壬午年正月初九
2002年2月21日
业 感
今天,我去拜访了一位据说有现代华佗之称的中医。在经过一番故弄玄虚的检查折腾之后,“华佗”给我开了药。并苦口婆心地再三叮嘱,除了他的药,其他的药一律不能服用。继而又以不可一世的神情,对西医的治疗方式和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抨击。
听着他滔滔不绝的演说,顿生许多感慨:对于同一病症,中西医常会有不同的说法,《金匮要略》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也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也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由此可见,中医所认为的疾病之因,多由经络受邪及九窍壅塞所致。而西医则认为是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所致。虽然二者说法不一,但我们却应该承认其皆有道理,不能随意肯定一方而贬斥另一方。
这就如同佛教与科学的世界观有着天壤之别一样,很多人对这一点始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以其缺智乏慧的分别念,想当然地推导出一个自以为是的结论:因为佛教理论所说的须弥山、四大部洲与科学相违,所以佛教是有悖于真理的。
其实这与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不相同的道理一样,稍微懂一点佛教理论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与不同人的业力有关,比如同样是榴莲,有的人视之为美味,有的人则认为它其臭无比;同样一个女人,有人认为貌若天仙,有人却认为无异于无盐再世。
作为凡夫,对不清楚的问题应该详细观察之后再下结论,不要因妄加诽谤而造下口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百业经》中因造口业,而感于地狱中以舌耕田之苦的公案,我想凡是看过的人,都不会不引起一番思索吧!
壬午年正月初十
2002年2月22日
明 天
喇嘛钦!
如果没有尽快修行,何时才会有修行的机会啊!
明天是否还在世上也很难说,翻开《因缘品》,里面讲道:“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尔死主大军,启是汝亲戚。”
元朝的石屋清珙禅师长年以岩石为居,清心寡欲,与世无交,其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山居诗,却篇篇沁出山野的清香。“岩房终日寂寥寥,世念可曾有一毫?虽着衣裳吃粥饭,恰似死了未曾烧。”表明禅师虽已超越生死之境界,却劝导世人要放弃世念,而以舍身赴死之心虔诚求道。
生命如风中之油灯,随时面临熄灭的危险。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性的树。”谁也难以断定,下一步可能面临什么。
明天能否醒来,谁也难以断定。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言:“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麦彭仁波切的弟子单秋大师在班马的多科森林中闭关时,每天晚上不论何时,只要一醒来,就开始修法、磕头或作转绕。他说:“难道你知道你明天还在吗?难道你还要睡吗?”
世间有智慧的人,对寿命无常也有很深的认识。康纳勒普说:“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太阳绝不会为你而再升。”清朝的文嘉有在《明日歌》中也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与和我一样的假修行人,常常将事情推至明天,在散乱中抛掷了大好时光。看到前辈们的言教,我必须督促自己:放下一切琐事,去修吧!
壬午年正月十一日
2002年2月23日
智 悲
真的修行人不是口头上说一些漂亮的话,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有真正的遁世修道之心。
大梅禅师在马祖处见性开悟后,到浙江四明山隐居。多年以后,师兄盐官齐安得知下落,欣然派人迎请。禅师就写了两首偈子以示推辞,“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哪得苦追寻。”以无用之枯木自喻,以婉言谢绝。又写道“一池荷叶衣无尽,树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去处,又移茅舍入深居。”表明其出世意念已坚,任你春花秋月,再不为之开花绽叶,洗尽尘世之七情六欲,甘以荷叶为衣,松花为食,超三界,离五蕴,世事对之无可奈何的气魄,真乃大修行人之所为。实在令我深感惭愧。
色达霍西的秋甲堪布也是这样,他曾追随上师的足迹到石渠求道。一生中舍弃一切名闻利养,象前辈噶当派大德一样,十多年来一直住在霍西一间简陋的板皮房里,生活异常艰苦,却无牵无挂,逍遥自在地坚持修行,直至圆寂。他曾说过一段话:“真的修行人因为有智慧而不贪执一切,对众生无勤而生悲心。如果智慧悲心具足,则显密精要全部统揽;如果不具足,即使在嘴上夸夸其谈地谈论利众、闭关等等美妙的言辞,过几天还是会为一己私利而殚精竭虑地奔波。全知无垢光尊者说过:‘修行人应象衣服穿反了一样有很大转变。’”所以,说得再多,如果没有智慧和悲心,也是枉然。切记!
壬午年正月十二日清晨
2002年2月24日
精 进
杯里的茉莉花茶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阳光越过高大乔木的枝叶,暖暖地洒了下来。
坐在阳台上,手捧《心性休息大疏》,却难以入神。
旁边是厦门中学,今天开学了。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涌进美丽的校园,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也使我这颗易为外境所转的心开始活跃起来。
这是一所现代化设施齐全的中学,有崭新整齐的教学楼,广阔平坦的操场,五彩缤纷的花园,和蔼亲切的师长。集合做操时是那么的统一和谐;自由娱乐时又是那么地天真活泼。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在宗塔中学度过的美好时光。
那时虽然没有如此优越的条件,衣服也是破旧不堪,但心情却是一样地快乐。然而,事过境迁,当时同寝室的7位好友中,华泽、泽比、单比3位都相继离开人世。虽然我时常在梦中又回到年轻时代,与他们共享青春的恩赐。但一觉醒来后,我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往日的良辰美景早已烟消云散。如今也不知他们转生于何道,但不论如何,我都真诚地希望他们能获得安乐,“嗡嘛呢巴美吽舍!”
如今我也是上40的人了,即使能活到60岁,也只有20个冬夏。“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稀。”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时间无声的脚步,不会因为你有很多的事要处理而稍停片刻。”时间给勤奋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只会留下懊悔和空虚。
今日不精进,更待何时?
壬午年正月十三日
2002年2月25日
忏 悔
今天是元宵节,也正值藏历的神变月期间。很多藏地的修行人都在此月修习善法,如持八关斋戒、转绕、顶礼、放生等等。汉地的人则在今天放鞭炮、点灯笼、舞狮子等,十分热闹开心。
但是,愚痴的人们为了使亲朋好友的团聚更加“多姿多彩”,常常不惜以众生的生命作为代价。无数生灵在今天惨遭涂炭,被无情地判处死刑。它们惨遭被刀割、油煎、烹煮等等残酷刑法,使欢庆的背后演出了一幕幕人间炼狱的血腥场景。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让我们为那些惨遭不幸的众生,也为那些造作恶业的众生忏悔吧!
乔美仁波切的《善法集》中有一简单方便的窍决:“将金刚萨埵观想于头顶,自金刚萨埵发出无量金刚萨埵,位于死去的或活着的众生头顶。尽力念诵百字明后,自金刚萨埵身体降下甘露,自他一切有情罪障得以清净,再念108遍百字明后,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他一切众生。于忏悔对境、忏悔者无缘之境界中修习空性,于空性中片刻入定。此乃世俗谛和胜义谛忏悔之法。依此,前世无量罪障也可得以清净。”
这种修法不仅仅适用于今天,即使在平时,如果能以此修法为家人、为他人所造恶业进行忏悔,也不但很有必要,而且非常方便。
壬午年正月十四日
2002年2月26日
勿 贪
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这八种世俗法,世间的人特别贪执。然而,却是修行人之大障。了达一切如芭蕉般无实,不生贪恋,方为修行人之本分。《入菩萨行论》中云:“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若于性中觅,孰为爱所爱?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孰生孰当生?孰为亲与友?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要达到很高的境界,必须舍弃一切外物,现量证悟二无我,方能不为八风所动。
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种敦巴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舍弃世间之法,若去了会对修习舍弃世间不利。”然后就终日穿着一件缀满补丁的陈旧衣服,将上衣脱下,两只袖子搭在双肩,有时独自消逝于柏树林中,有时倚在藤杖上打杵休息,口中念着《亲友书》中的句子:“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讥,了俗世八法,齐心离斯境。”有时又喃喃自语:“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等全部文字,有时仅念出开头部分,有时仅念诵了一半,就已经安住。
他对弟子的唯一教言就是:“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不要希求世间法。”他的大弟子金厄瓦遵照教言,栉风沐雨,苦苦修习。终于平息了世间八法,达到“雷霆不能骇其念,火焦不能伤其虑”的境界。
壬午年正月十五日
2002年2月27日
内 观
“总之,通达心性光明不变之真如,并证悟诸法仅是假立实则空性后,如果精进修道,则将完全转依或彻底清净诸遍计执着心之不净迷现,从而趋至本地,圆满现有身语意无尽庄严轮清净刹土。”此乃一切教法之精华。三世诸佛之本体,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疏》中,将八万四千法门归纳为一句话,留与后世有缘者,实为我等之幸事。世间之如意宝也不能相提并论。
若能心往内观,时刻安住此境界,则能现前心性之本来光明。否则,因由二取执着,从而颠倒迷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柴米油盐、恩恩怨怨、荣辱得失、是非成败的包袱背在肩上,通往轮回的通衢大道便会为之洞开。
唐朝怪僧拾得禅师曾说:“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见世间之人不明此理,为一些蝇头小利,苦苦钻营,禅师又复道:“悠悠尘里人,常乐尘中趣,我见尘中人,心多生悯顾。何哉悯此流,念彼尘中苦。”可见禅师悲心之切。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心,禅师只能徒唤奈何了!
但愿禅师的这番苦心不会被时光的风刮到九霄云外去了!
壬午年正月十六日
2002年2月28日
生 死
生命,在音乐家的乐章里,是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笛声;在文学家的笔下,是荒漠中的一缕甘甜清泉;在社会学家的眼里,是奔驰着的欲望列车;……生命,是那么地充满了诗情画意,却又那么地深不可测。随着地球的转动,人类创造了绚烂多姿的物质文明。然而,关于生命的问题,却如同古埃及文明留下的千古之迷一样,一直成为西方人难以逾越的天堑。
直到温慈将藏传佛教揭示生死之迷的典籍《西藏度亡经》翻译成文,昭然示众,才填补了西方关于人类灵魂奥秘之空白。该书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极大关注,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从而使藏传佛教在西方名声大振。也使人们在茶余饭后,开始考虑生存和死亡的问题。但这并不象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中的王子,每天思索生存和死亡,却以悲剧而告终。现代的人们将如何面临死亡作为课题,各种临终关怀机构应运而生。
那木达司于73年创办了临终关怀机构,为癌症、爱滋病晚期患者提供服务。他们视病人如亲人,了解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在绝望中求得希望。他亲自到旧金山为即将死去的布鲁斯传授他从《西藏度亡经》中获得的教言:“不要逃避痛苦,坦诚你的过错,学会宁静和安详,慢慢地认知心的本来光明。……”在那木达司的引导下,布鲁斯因痛苦而曲扭的脸逐渐缓和下来,在安详中缓缓而去。
令西方人大跌眼镜的是,几乎每一个老一点的西藏人,都是临终关怀方面的专家。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如何面对死亡,很多修行人依照前辈大德的言教实修,早已将死亡作为脱离肉身、跃往解脱的一种契机。其他人也是将死亡作为生命的一种转化过程。与西方人临终之时,手足无措,只能求助于医生的境况相比,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感谢莲花生大师给西藏人在精神上留下的这笔生死秘诀的宝贵财富!
壬午年正月十七日
2002年3月1日
恐 怖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享受着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巨大物质财富。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带来的一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东西,却因腐烂发酵而未作清理,正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搅乱了我们的往日的宁静。使原有的传统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已经成为了一个童话,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遭到恐怖的袭击。白天怕小偷,夜晚惧强盗。走在街上,胆战心惊;坐在家里,提心吊胆。虽然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安装起鸟笼一样的防护拦,却并不能抑制人们的恐怖心态。
9·11事件后,世界各国都在尽力采取各种方式,以期对恐怖活动予以致命的打击,结果却收效甚微。
美国第一畅销书《恐怖档案》中透露,为了维护和平,挽救无辜生命,美国政府悬赏500万美圆寻找本·拉登的下落。并保证为提供线索者的保密身份,并为其家人转移居住地提供方便等等。尽管待遇优厚,但至今却毫无下文。
《入菩萨行论》中云:“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瞋心,则同灭众敌。”如果没有调服自己的内心,而想将世间的怨敌一一消灭,完全是痴心妄想!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转世为一婆罗门。一次,他与蛇、鸽子、乌鸦、野兽在一起,野兽说:“恐怖是最大的痛苦。”乌鸦说:“饥饿是最大的痛苦。”蛇说:“瞋恨是最大的痛苦。”鸽子说:“贪心是最大的痛苦。”婆罗门为了断除它们的四大痛苦,而对它们说:“痛苦的根源是无明,要远离痛苦,必须持守五戒。”蛇、鸽子、乌鸦、野兽依此法行持,而转世得人生,并经修持,终获果位。
其实,历代很多修行人生活的山涧、岩洞,都是远离恐怖的殊胜地。元代的石屋清珙禅师在岩畔的三间石屋里苦修,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柴门也是虚设的,从不关闭。因为除了自己没有其他人出入。故写下了“黄叶任从流水去,白云曾便入山来,寥寥岩畔三间屋,两片柴门竟日开。”可见其悠闲自在之心情。真是羡煞我也!
壬午年正月十八日
2002年3月2日
不 知
讨厌的背又开始痛了。
任你春气乍寒乍暖,春云或卷或舒,病痛总是不讲情面的。使人无心窗外的美好春色。
人在生病之时最容易意念死亡。
也许今天就会死去吧!不知《世尊传》是否能翻译完?也不知《心性休息大疏》能否善始善终?因为没有时时忆念死亡,空耗无数光阴。如今老之将至,难免有日薄西山之感。在所剩不多的时日里,更应精勤住持正念,不为外尘所转。
且记一首南宋宏智正觉之语以自勉:
“法喜为食,慈悲为舍,
信佛是归,视身如借。
住正念以唯勤,趣外尘而无暇。”
将法喜作为食物,将慈悲作为房舍,将信佛作为归宿,将身体视为借物,精勤地住持正念,无有闲暇趋逐尘世。勿涉足名利,勿贪恋外境,时刻视生命如风中之烛。
能否做到?
难也!
壬午年正月二十日
2002年3月3日
打 我
历史上的有些大成就者,在摄受弟子时除了温和的教言,也会采取特殊的方法令弟子顿时开悟。
那诺巴依止帝诺巴时经历了十二次大苦行、十二次小苦行。最后,有一天,帝诺巴左手抓住那诺巴的喉窍,右手脱掉鞋子,拿起鞋猛击他的额头,那诺巴骤然昏迷。苏醒之时,相续中生起了与上师一样的功德,证悟了上师的智慧与自己的心无二无别。
宋朝的了义禅师17岁时拜见高峰禅师,高峰禅师赐予他“万法归一”的参禅窍决。此时,了义禅师见松树上落下雪花,便若有所悟地写出一首偈子呈师,师傅不由分说,提起木棒就将其打入深渊。遍体鳞伤的了义于痛苦中反观心的本性,终于得以远离一切方向与戏论,并写下:“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出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性,更失南北与东西”的佳句。
黄檗禅师在摄受弟子临济时,一共打了61棒,造就了旷古绝后的一代宗师,而使丛林里有“临济将军,曹洞农夫”之说。可见其秉承上师传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禅风。
什么时候上师也能给我当头一棒啊!
壬午年正月二十一日
2002年3月4日
教 言
好美的清晨!
窗外是满天朝霞,粲然如焚。房屋、树木、草地、道路……都染上了几分红意。使我也乐融融地陶醉其间,而不知身之所在。贡确森确!(供养三宝!)
随手翻开书本,恰好翻到藏地大成就者、伏藏大师——智悲光尊者给弟子班玛桑顿的一段话:“一个人踏入佛门真正想修行时,常常会有魔障出现。此时应该远离恶友,不随波逐流,小心翼翼地观察;不论与谁接触,都应坚持独立自主的风范;因为即使说真语,也会增长贪瞋心,所以应当视世人形同陌路,坚持禁语;对因果善加取舍,发菩提心;无论在深山还是城市,都应观自己的内心;不论快乐还是痛苦,都应断除分别念,观心的本性;时常处于如梦如幻的境界;观察自心不生不灭的本性,后得之时善根回向菩提。这就是我最深的教言。”
寂光大师也说:“独自一人修佛果,道友二人修善缘,三四以上贪瞋因,故吾独自而安住。”
寂静山林是往昔诸佛菩萨获得寂灭之处。那里无有愦闹、散乱,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一切增上生、决定胜之功德皆可无勤而生起,一切行为自然而然会全部转为善法。
何必迟疑,快到寂静山林去独自修心吧!
壬午年正月二十二日
2002年3月5日
善 梦
一觉醒来,时钟刚打过6点。
昨晚做了一个好梦。虽然明知梦境本为幻化,但作为一个凡夫,心里仍然很高兴。一直犹豫着是否把梦境写下来,最终写下来的念头还是占了上风。
这是我离开成都后,第三次梦见麦彭仁波切。
第一次是在医院,在梦中,我得到了《辩法法性论注疏》的传讲。第二次也是在医院,我获得了《辩中边论》、《智者入门》的传承。醒来之后,生起了大慢心,不可抑制地想将自己所得到的传承,及时地为别人传讲、翻译。
昨晚,麦彭仁波切连续以三个人的形象出现。在见其中最后一位时,心里很清楚地感觉到是麦彭仁波切的幻化。他的形象象一位40多岁的康巴在家人,头发黝黑发亮,眼睛炯炯发光,眉毛浓黑,脸膛黑里透红,牙齿洁白如雪,身穿蓝色藏袍,很高兴地躺在我床上的左边……,令我生起强烈的恭敬心,感觉他是诸佛菩萨的智慧身。他看起来平易近人,我也就平时的一些问题向他请教……。醒来之后,仍感觉到他的余温,不敢去坐刚才他坐过的地方。
有人认为把梦讲出来不好,前大德智悲光尊者说:“好梦说出以后,就再也不会显现了。”法王上师也说:“老虎可以跳得很远,青蛙是不能效仿的。”可见把梦说出来不太好。不过,不管怎么现在已经说出去了。
但一直困绕着我,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尽管我多年来一直诚心祈祷,不知无垢光尊者为何始终没有在我的梦中显现?
以上所提及的,只是我偶尔作的好梦,如果将所有的恶梦都记录下来的话,那就成了又臭又长的裹脚了。
壬午年正月二十三日凌晨
2002年3月6日
闭 口
作为修行人平时应常观己过,时刻保持沉默。嘴应用于念诵、赞颂功德等有意义的事,否则会对来世造成很大危害。
莲花生大师离开藏地时教育弟子:经常胡言乱语者容易被别人了知其心,其嬉戏之语有时被理解为真实,其真实语有时又会被误认为玩笑,容易之事也因此而难以成办,诸弟子应闭口寡言为妙。藏地大德常用此语教育弟子,使其免造口业。
伟大的修行者勒索巴格西说:“现在的人喜欢追求大法。整天求此法、求那法,但将所求之法真正进行实修者却十分罕见。那些人从不想所求之法是否修成。许多人自诩为三宝弟子,口里常说:‘我是三宝弟子。’背地里却经常诽谤上师、僧众等。所以我时常在想,我们的口实在是深堕地狱的因。世上如果有人肯听我的话,就应当将嘴锁上,把钥匙交与他人,直到迫不得已必须吃饭的时候才打开,平时都一直紧锁着。如果能这样,那该多好啊!”
宋朝的石门慧开禅师也自称为“默翁”,他在诗里写道:“饱谙世事慵开口,会尽人间只点头。莫道老来无伎俩,更嫌何处不风流。”从该诗的字里行间中,也不经意地流露出禅师早已谙熟世事,进入真正风流、自在、逍遥之境界,既不在乎他人的赞毁,也懒于谈论他人是非短长的博大胸怀。
世间也有“沉默是金”、“满罐水,摇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的说法。由此可见,闭口是多么的重要啊!
壬午年正月二十四日
2002年3月7日
女 人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全世界的妇女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一年一度的节日。电视里、大街上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也有一些地方的妇女,选择在今天为她们在平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举行游行示威活动。
忽然想起一位女居士问我的问题,为什么在佛经里老是把女人说得很低贱?比如《念住经》云:“女人祸害根,毁坏现后世,若欲利己者,当舍一切女。”《月灯经》云:“此道无法证菩提,是故切莫依女子,犹如极瞋之毒蛇,一切智者舍弃彼。”奉劝别人行持善法、培植善根时也说“顶礼怙主无量光,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不转女身转贵族。”很多佛经里几乎对所有刹土的描写都少不了一句“更无女人及女人名”或“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化男子,来我刹土。”无垢光尊者也一再奉劝后人:“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仿佛女人成了万恶之源,衰损之根。这种说法是否有点不公平?
其实,这都是因为她对佛经了解不够而产生的误会,经书中的某些教言,只不过是针对女人嫉妒心强等特征而宣说的。有关远离女人的教言,是针对不能消除贪心的男人而言。同样,不能消除贪心的女人,也要远离衰损根源之男人。《中观宝鬘论》在罗列女身之不净后说道:“如于自或他,粪秽起厌恶,自他不净身,云何不厌恶?如女身不净,汝自身亦然。”可见男身与女身是具有同等过患的。
如果一个女人具足信心、慈悲心和智慧,她将远远胜过不知取舍因果的男人。在藏传佛教史上,曾涌现过无数的伟大女修行人,如:玛吉拉准空行母、益西措加空行母等等,她们为后世众生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世间的男子们,又有谁能同她们比肩呢?
《木兰辞》里也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兔子跑起来时,不能辨别它的雄雌。一个女人真正地发菩提心,精进修行时,她与男修行人所获得的功德是同样的。
壬午年正月二十五日
2002年3月8日
断 根
米拉日巴大师曾送弟子寂光一首道歌:“弟子若欲诚修法,应自心坎生信心,切勿瞻顾今生事。尔若欲随吾修行,应知亲友乃魔网,故应掀开此屏障;饮食财物乃魔卒,故应舍弃恶故交;妙欲享受乃魔索,故应遣除此羁绊;知己佳友乃魔女,故应谨防此诱惑;家乡故土乃魔狱,故应速离此囹圄。死时一切必放弃,不如此时舍最佳。若听吾教且修持,汝儿即有胜法缘。”
噶当派大德大波仁波切(索南仁钦)修持境界极高,可连续十天一直处于禅定中不动摇,他非常强调修持,说道:“现境有如恶人不恒常,幻身恰似借物速灭失,财物幻化欺诳痛苦因,故乡如同魔狱束缚源,何人贪执此等漂轮回,当断轮回命脉我执根。”要消除痛苦,远离魔障,获得解脱,必须断除对轮回的贪着。
唐代的道林禅师常年在一棵松树上习禅,被人们称为“鸟巢禅师”。一日,白居易慕名前去拜访。见他住在树上,便说:“禅师住的地方太危险!”
“鸟巢禅师”回答说:“我看大人才危险呢!”
白居易不解地问:“我身为朝廷命官,何险之有?”
“鸟巢禅师”说:“世俗缘业相煎,冤冤相报,烦恼不息,难道不危险吗?”
一句话,说得白居易哑口无言。
是啊!世间之人时时为功名利禄所累,烦恼丛生,难道不是生活在看不见的监狱、魔网中吗?难道不是很危险吗?
速速逃离此险境吧!
壬午年正月二十六日
2002年3月9日
可 怜
当今时代的人早已解决了温饱,但却总给人一种“饥不择食”的感觉,孔雀肉、马肉、蝎子肉、老鼠肉、狗肉……,甚至还有卖人肉包子的传说,不管是真是假,如果这些残忍的恶习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会象斑足国王一样啖食人肉的。
偶尔路经一狗肉店,里面宾客如云,个个都满面油光、神采奕奕,他们打着腥臭的饱嗝,忙着与同伴猜拳行令,没有任何人去注意蹲在门口铁笼里的那只黑狗。
它蜷缩着强壮的身躯,可能因为知道自己即将面临宰杀的命运吧,眼里涌着滢滢的泪,以哀怨的神情目视着过往的人群。冷漠的人们都在忙着为衣食而奔波,何有闲暇为一条狗而驻足呢?
这也是前世之因所获之果啊!经云:“若人不恭敬,疑惑四偈师,将成百世狗,复转肿瘤者。” 在业力面前谁也无能为力,我想这条狗也许就是前世辱骂了自己的上师,故而遭此厄运的。
藏地大德麦彭仁波切也说:“佛说如若不恭敬,仅赐一句法上师,百世连续转为狗,复转生于劣种中。”当然,转世为狗尚有其他原因,但除了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而发愿转世为狗以外,其他沦落为狗的遭遇,都是因为身语意所造的恶业而致的。
无论转世为狗,还是辱骂上师,都是十分可怜的。
壬午年正月二十七日
2002年3月10日
书于鼓浪屿
荷 花
背井离乡来到这座南方城市,孑然一身、举目无亲之感时常涌上心头。
只有每日独对门前的一泓荷塘,眼见荷叶从才露尖尖角,到如今已是满眼碧绿。荷花袅袅娜娜地开着,紫红、粉红、乳白……,艳丽的色彩猝然跃入视野,令人陶醉、令人痴迷。正当我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景致当中时,忽然发现角落有一朵荷花低着头,显得那么憔悴而忧伤,仿佛满眼的春光都与它毫无关联。
“小荷花,你为什么伤心啊?”
“昨天有一颗露珠,与我十分投缘,我非常珍爱它,但它却被今天的阳光抢走了。一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将从此一去不复返,就使我陷入痛苦深渊而难以自拔。我多么地憎恨阳光啊!他为什么抢走我的小露珠?”
听了小荷花的倾诉,我不知能做点什么。也许麦彭仁波切能给它一些加持吧。
我给小荷花念颂并讲解了我最喜欢的麦彭仁波切教言中的一段文字:“愚者认为诸苦乐,皆从他缘而产生,恒时散于取舍境,贪瞋波涛杂念中。智者了知诸苦乐,悉皆来源于自身,恒时向内观自心,审视自己不放逸。”
听完我的讲解,小荷花终于释然。放下了对露珠的贪心,对阳光也不再起瞋念,并且皈依佛门。看着小荷花一天天成熟起来,虽然日见枯萎,即将凋零,却充实而自信。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三宝的加持真是不可思议啊!
一天,就在我即将离去之时,小荷花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我一定好好修持佛法!”
其实,小荷花就是每天给我打针的何医生,小露珠是她的男朋友,而阳光是她的姐姐。
从这个故事里,人们能否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壬午年正月二十八日
2002年3月11日
于厦门174医院
关 键
很多人在修法时不想修或修不起,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世法放不下。禅宗也讲看破红尘,看破了,成就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博朵瓦格西说:如果贪执今生的世间法,虽然一开始觉得放松,其实却会被束缚得很紧。修行人应当以智慧之剑斩断贪执今生的念头。断除今生世间法是最好的教言。现在的一些大修行人,整天谈论风脉明点及其他大法,真正分析观察后看破世间的却很少。口头说一些一两天不能修成的大法毫无利益,不如好好灭除贪世之念。如同即将饿死的人,即使让他看着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也无济于事一样。
不管修什么法,关键在于要懂得诀窍。否则,一味地护持亲友、对付怨敌、积累财产算不上什么智慧。博朵瓦格西又说:闻思再好,不懂得修行教言的人,与傍生没有什么区别。傍生在盘算生计方面,完全可以与人类一较短长。沙蜥蜴为了对付蛇,懂得设计去反咬蛇的身体;乌鸦与猴子也知道互相报仇雪耻;老鼠在积累财产方面的本领,即使世间的守财奴,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很多动物都精通于抚养自己的子女。作为人,我们又怎能甘愿让自己与旁生不分高低呢?所以,大家应当懂得修行的秘诀。
开创净土宗发祥地之一——东林寺的慧远法师,就可誉为舍弃世间琐事之楷模。当一方霸主桓玄欲劝其还俗做官,“迷而知返”,享受荣华富贵之际,禅师回书曰:“一世之荣,剧若电光,聚散致离,何足贪哉!浅见之徒,何其惑哉!可谓下士闻道,大而笑之,真可谓迷而不返也。”其不畏强势、淡薄名利之高尚气节,真是令人可赞可叹!
只可惜世上的聪明人太多,但真正对佛法进行实修的人却微乎其微。
壬午年正月二十九日
2002年3月12日
发 心
无论作任何事,以菩提心摄持极为重要。
《弥勒请问经》云:“弥勒,流入大海所有之水,纵经数劫难以灭尽。弥勒,若为菩提心所摄之善法,乃至成就无上正等觉菩提之间永不耗尽。”
如果我们在相续中真正生起菩提心,哪怕做无记之事,也会增上功德。《华严经》云:“发殊胜菩提心之散乱者,彼身所作、语所言、心所思,皆具意义,恒时唯成善法。”并以250种比喻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是闻思修智慧之甘露乳汁提炼而得之醍醐;是灭除众生热恼之清凉月光;是驱除无明痴暗之璀璨杲日;是令有情趋入解脱之无上津梁。
具备神通的目犍连也不能灭贫女之油灯,因菩提心所摄持故。
无著得以亲见弥勒菩萨,也因生起菩提心故。菩提心之利益真是数不胜数!
壬午年正月三十日
2002年3月13日
答 难
藏地寺院辩论之时经常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佛地时有无发心?菩萨戒是否要有一种别解脱戒为基础?”
对此问题的回答也是众说纷纭、各说不一。
总结宁玛派无垢光尊者观点之精华,则为:“佛地时无有从仪轨所得的有学道发心,但具胜义发心。因佛具有得而未失、无缘大悲之发心故。”
《中般若经》云:“我以佛眼照见一切众生,并具发心。赴往东方恒河沙世间之地狱、饿鬼、傍生处为利彼等众生而说法。”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受持菩萨戒须别解脱戒中的任何一种,《菩提道灯论》云:“别解脱戒里恒具七种人,菩萨戒只对有缘者,其余不可得。”
按照中观的观点,任一众生皆可具菩提心,不一定要求必须获得人生。《宝积经》云:“尔时所持法门时,诸天、龙、非天、大鹏、大腹行等无数众生皆发无上真实圆满菩提心。”
这两种观点并不相违。发真实菩提心后,别解脱戒里不杀生等戒也必定具足。
此乃祖传的无上至宝啊!
壬午年二月初一
2002年3月14日
无 常
此刻,才华横溢的孙先生坐在我旁边,看着手里自己年轻时的照片,泪水象断线的水晶念珠般洒落下来。
我知道他是在感慨韶华易失、青春不再,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如长流之水向东而去,再也无法追寻。
见此情景,不禁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想这也是他此刻心灵的真实写照吧。
只可惜他不信佛教,无法用佛教的智慧之剑来斩断这些痛苦,而使这种悲观情绪如汹涌之波涛,一浪高过一浪。真是可悲可叹!
世间的一切,包括青春、财富、感情甚至生命都是瞬息即逝的,白居易有诗言:“勿叹韶华子,俄成皤叟仙。”虽然想留住青春年华,然而生死的脚步却一刻也不会停留。若不利用青春年少的大好时期好好修法,真是令人叹息。麦彭仁波切说:“韶华瞬逝财富动,生命如住阎罗齿,然诸世人不修法,呜呼人行真希奇!”
也许试着给他讲讲这些道理,聪明的他会想通的。我决定合上书本,好好和他谈谈。
壬午年二月初二
2002年3月15日
功 德
一提起功德,无论是否信佛,只要心地善良之人都喜欢做。比如到寺院供香、顶礼、在佛堂供水果、鲜花、为寺院捐款、供养大德、修建希望小学、为贫困山区捐物……。
包括一些做了坏事的人,为了不使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也会做一些功德以弥补罪过。
据说一些地方的寺庙,在大年三十晚上,居然人满为患,烧香磕头的人络绎不绝。公安局、消防车随时在为可能发生的火灾或拥挤不堪的人群作防范。进门的队伍绵延了几条街,门票一涨再涨,仍阻止不了蜂涌而至的人流。
在随喜之余,也令我想到《圣者大涅槃经》中的经文:“若人有生年,以无量七宝,卧具及神馐,供养一切佛,不及一刹那,为众发愿心,功德无有量。”一切功德之中,发菩提心的功德是最大的。哪怕在一刹那间生起愿菩提心,功德也是很大的,生起行菩提心的利益就更是无法衡量。
《胜月女经》云:“仅思利他心,利益尚无量,何况行利益?”
因此,作为修行人不应求形象上的相似功德。哪怕每天一次,在床上静下来发起殊胜菩提心,其功德也是无量的。
壬午年二月初二
2002年3月16日
大 法
很多修行人都喜欢求大法,大手印、大中观、大圆满、大威德……。还喜欢拜见一些大和尚、大活佛、大法师……。这些特别喜欢大法的人以为可以因此而得大证悟。
其实不然,不论求什么法,都应与自己的根基相应,自己应具有修此法的基本条件。否则,将一事无成。
萨迦班智达的大弟子加尔瓦样功巴,是藏地历史上有名的大成就者,他说:“人们往往只对高深的法趋之若骛,低劣的法不能令其满足。他们对大空性、大无生、高深莫测的大法总是投以关注、欣喜的目光,从不观察自己的相续与佛法是否相应。虽然所修的法是大圆满,但也无济于事,因为大圆满的修行者必须是大圆满的根器。目睹现在的人口若悬河地谈论着象马一样价值昂贵的法,而其人的价值却不如一条狗。已经与法背道而驰,却不愿修习。其实与说唱者扣人心弦的歌声,鹦鹉巧舌如簧的重复没有区别。如果已经了知一两个法,就应当身体力行,实际修持。一旦通达了一两种法,就应让其与内心相融。如果心法未能互相交融,那么,就如同水与粉末未能融合一般,人法之间也相距万里,而不能真正地互相容纳。法就如同肺叶作成的菜汤一样(肺叶全部漂荡在汤面上)仅仅漂浮在口头,而没有任何意义。(整日怨天尤人、骄傲自满,滔滔不绝地抱怨。)这样,修法的意义也就不能充分体现了。”无论什么法,都应该融入自心,并付诸实践,而不应将其作为一种摆设或向人炫耀的资本。《萨迦格言》也云:“愚者学问挂嘴上,智者学问藏心底,麦秸漂于水面上,宝石沉没于水底。”
修行人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而应踏踏实实的从头做起。
壬午年二月初三
2002年3月17日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