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老居士著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6
【「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
空遍到一切色里头。我把茶杯拿开了,搁它的地方,马上是什么呢?就是
空,谁搬来的?空,就在茶杯在这的时候,空岂不就是在这里?所以,空到一
切色里头,空至一切色。色和非色的地方都到。但空又不是到或不到,非至非
不至。你说,空怎么到的?这个「到」字也用不上。它没有从哪来,但它也不
是不至。但是,东西一搬走,这里就是空嘛!你说它不到也不行啊!,非至非
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啦,所以没有障碍。我有身就障碍,过不来了。我要
无身,就可以遍一切处了、遍一切法。
【「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
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
所以,如来身就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咱们身上都有如来身。如果说咱
们身上没有佛的身,佛的身就缺一块。不只是我们学佛的人,就是五逆十恶,
他的身体全部也都是佛身。佛不能缺一块,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
遍一切国土,也非至非不至。所以,如来虽然有身,也就是无身,不落二边。
所以,刚刚说的见惑,第一惑就是身见,第二惑就是边见。不是有、就是无;
不是这,就是那;总落在一边,这叫边见。如来身无身,不落二边。说身就有
身,但有身就是无身,不落有,也不落无。「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
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所以夏老师会集的《无
量寿经》云:「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
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祗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
藏成佛,号阿弥陀」。这一切是为救度众生而做的示现。
【又云:「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知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
他的智慧没有障碍,不会说这里我不通了。世界一切境界都能知,知道一
切世间境界皆是如来境界。
【「知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刹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众生境界、真如无差别
境界、法界无障碍境界、实际无边际境界、虚空无分量境界、无境界境界,是
如来境界」。】
许许多多这些境界,都是佛的境界。
【「佛子,如一切世间境界无量,如来境界亦无量」。】
我们知道世间的境界是无量,种种境界。譬如在座每个人每个人的境界都
不一样,没有一个人跟另一个人是相同的。世间咱们这几个人就有这么多的差
别,这么多众生,这么多种种,差别无量。世间境界无量,如来境界亦无量。
因一切境界即如来境界。
【「如一切三世境界无量,如来境界亦无量。乃至如无境界境界无量,如来境
界亦无量。如无境界境界,一切处无有。如来境界亦如是,一切处无有」。】
无境界境界无量,没有境界的境界无量,如来境界也无量。前说这些境界
都是如来境界。此处说这些境界无量,如来境界也无量。无境界境界是无境界,
一切都没有,它没有境界,它无。如来境界也如此,一切处无有。所以,这又
主张不落边见。所谓具足一切境界,佛也具无境界境界,无境界境界是一切处
没有,如来境界也是如是,一切处没有。一切处没有,然而一切殊胜境界都出
现了。所以,极乐世界常寂光,寂而常照。在寂,就什么都没有,但是,常照
啊!出现种种的刹土。所以,理事无碍,在理上说,一切空寂;在事上说,可
以为度生,出现无量无边的殊胜,种种的妙用。这才是佛的道理。引了经文,
引了佛的境界的殊胜,一切处是如来,如来的境界如此的殊胜。
【何以故?以自心智慧本无障碍故。无障碍智慧即如来境界故。】
为什么这样?因为每个人的自心本来的智慧本来没有障碍。没有障碍的智
慧就是如来境界。所以,我常说,佛就是智慧。这个话大家总觉得太简单,实
际是如此。根本就是智慧。不要谈圆、顿教、华严等,我们就说唯识,这是大
乘始教,这是共同的。众生就是要转八识成四智,把前五识、耳眼鼻舌身,转
成「成所作智」。咱们是前五识,佛就是成所作智。第六识是意识,咱们是意
识,起分别,佛就成「妙观察智」。第七识是末那识,咱们执我,老执持这个
「我」,佛就转为「平等性智」,那就不是我了,平等了。第八就是阿赖耶识,
佛就成为「大圆镜智」。在众生就是八识;八识成为四智,就是佛。
所以这个智慧是根本。六度之中,般若如目,其馀五度是瞎子。前五度离
开了般若,都不能成为波罗蜜,不能到彼岸,只是布施、禅定,不是布施波罗
蜜,不是禅定波罗蜜。有了智慧,才是布施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无障碍智慧
就是如来境界,所以佛的境界就是无障碍智慧。
底下真实指出:念自性佛也就是实相念佛。
【此名念自性佛,亦名自性念佛。】
这样就叫做念自性佛。念的佛就是自性佛,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实相念佛,
(念自性,也就是禅宗扣自性而参,扣己而参。)一是在念实相,一是实相在
念,「亦名自性念佛」,即是实相念佛。
【自性念佛者,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念自性佛者,无念外之佛为自所念。】
自性念佛是什么?没有佛外之念,能念佛。能念的这个念头,就是佛。没
有佛以外的念头能念佛。所以说是自性念佛。念自性佛,怎么讲?没有自己心
以外的佛,是自己所念的。你念的佛,就是你的自心,此念自性佛。这与夏老
师《净修捷要》讲得一样:「无量光寿是我本觉」。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
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就是咱们的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
。发了心来念佛,才开始觉悟。你念的是什么?念的就是你自己的本觉。所以
,始觉就合乎本觉了。所以我们修行始觉合本觉很重要。要有始觉,始觉需要
合本,合乎本觉,始本不离就直趋究竟。究竟觉,就成佛了。
【不入此门,所念之佛终非究竟。以不识法身自性故,将谓别有故。】
不入这个法门,你所念的佛,终非究竟。为什么?因为不认识法身自性故
。此就是《弥陀要解》,所作的《资粮》六信中的「信自」。这个不信,信愿
行者,信愿不具足。往生是决定於信愿,念佛的深浅决定你的品位。所以,信
愿不足,念得再好也没用。印光大师赞叹蕅益说:释迦牟尼佛自己来给《阿弥
陀经》写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弥陀要解》了。这个话非印老说不出,别人不
敢讲。此话很好,恰如其分。信愿不具足,念佛念得如铜墙铁璧,风吹不入,
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
很多人都犯这毛病,就是想念,省事;但不去检查检查信愿是不是够。老
贪恋世间,愿是「欣厌」,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老对娑婆世界留恋不舍,愿
就不足。六信,顶多能信事,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念佛能往生
,信到这。六信中,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你信事、信他。「他」信得很
低。不是法身境界的佛,而是看成一个化现度众生的佛,不是圆满究竟的境界
。当年在印度,有人见佛,只见黄面比丘;有人见佛种种光明、种种殊胜;有
人见佛像块黑炭;这就是他自己的心量。念佛人信他的心量,就像当年印度人
把佛看成黑炭差不多。这样念,信不足,愿也不足,如蕅益大师的话,念得风
吹不入,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
中国佛学院有学员告诉我:国清寺有一个和尚,他听到什么声音、风声、
雨声等等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他佛号念得很好,结果他早上上吊,吊死了。
所以,大家知道信、愿不具足,不行。证明了蕅益大师的话。所以,我们大家
要读诵大乘提高自己的信愿,也是发菩提心。《华严经》的话:「忘失菩提心,
修诸善法,是为魔业」。这一点很重要。
不知道法身境界,不知道自己的自性,所想到的佛,就受自己心量的限制
。不知道自性,就不能信自。「将谓别有故」;以为佛是离开自性,另外有一
个。所以常说:「心外求法,心外取法」,都是错误。
【入此门时,一念功德,过于虚空,无有限量。】
能入了这个法门的话,念一句,功德就过於虚空没有限量。《无量寿经》
也讲:你如果达到一念净信,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很殊胜
的事情。慈舟老法师讲《无量寿经》,做了个科判,他特别提出一个「一心三
辈」。九品三辈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慈老很了不起的事,他提出一心三辈。
那不就是这个限量了,就是一念净心、一念净信,皆得往生。
一种是不入此门、一种是入此门。再引证古德的话。黄蘖,临济的师父。
目前中国禅宗都是临济的儿孙。临济向黄蘖问法,三次问法,三次遭痛棒。后
来到大愚禅师处开悟了。三顿棒子打得好。黄蘖是一个了不起的禅宗大德,他
有一部书「黄蘖传心法要」,是很好的书,佛教徒都应该看。「学道(此道非
道教之道,是指佛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於是向外求觅,(向外去找佛
),历劫寻求,永不成道。」又云:「著相修行,以求功用」。你著了相,在
那里修行,要求得到某种功用;现在有人贪境界、求功用,想学功能,都落在
此话中;其结果为「皆是妄想、与道相乖」,跟道是相反的。这是黄蘖的话。
唐朝高丽国的普照禅师开示:「不觉自性」,「若言心外有法」,一个人
不知道有自性,就说心外头有佛,有佛在自心以外,自性之外还有法。「坚持
此行,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烧身炼臂、敲骨输髓」,(烧身烧臂
供养,把头骨脑髓拿出来供养),「刺血写经、常坐不卧」,(晚上坐不倒单,
有人练不倒单,无济於事。不从心里头解决问题,都是从外面事相上著手。)
「一食卯斋,乃至转读一大藏经,修种种苦行」,这种人怎么样呢?能修种种
无量的苦行,怎么样呢?「如蒸沙作饭。(把沙子蒸了来作饭。)这些话很坚
决,很明白,很透彻。「只益自苦耳」,只是增加自己受苦。所以说,「不入
此门」不行啊!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第一段,这一段也就是谈《弥陀要解》的「信自」,也就是四种念佛
的念实相佛,实相念佛,所谓「理念」。
【二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者。】
由於念佛,念即忆念之意,忆佛念佛,忆念佛的功德。佛有无量无边功德
,出生诸佛的报身佛、化身佛。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最高的
。成就了法身,就是最高的成就。从佛的法身出现报身、化身。刚才说念佛的
法身,是佛三身中最高的、最根本的。底下怎么圆满呢?还要念佛的报身、化
身。因为佛现报身、现化身,正是为了救度我们。报身有自受用身与他受用身
。他受用身就是为了利他,化身更是这样。化身分两种:一种是应身,像释迦
牟尼佛,正式成佛的化身。还有一种化身,如鱼篮观音,化成渔家的女孩子,
篮子里还有条鱼,由於貌美,求婚的男子很多,她就陆续拿出《心经》、《普
门品》和《法华经》,并说:「谁能先背诵,我就跟谁结婚」。用这变化身来
救度众生。
净土法门四种念佛: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持名,
我们都知道。观像,是看阿弥陀佛像,眼睛里看著像,心里头也是这个像,这
也是一种念佛方法。观想念佛呢?(密宗很重观想,就完全用心想念佛像和境
界),《观经》详讲此法。一步一步的练习,日观、水观、一步步上去。所观
的,就是报佛的依正境界。
而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大力提倡《观经》,实因众生是很困难。《观经》告
诉我们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六十万亿条恒河的沙子的由旬,由
旬是长度单位,一由旬约吾人四十里,所以佛有多高?念佛赞唱:「白毫宛转
五须弥」,此根据《观经》而来。白毫是旋转圈的,有五座须弥山大。太阳是
围著须弥山转的,咱们围著太阳转。想想须弥山有多大?佛眼如四大海水,这
个心量与凡夫相较,我们的心量很粗、很小、很狭隘,观不出来。又云:无量
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所谓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是化身的相貌。但是报身就不一样,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
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阿弥陀佛放光作什么?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佛光都会摄受;而且不舍,不
放弃我们,不舍离我们。所以说,我念佛时,就是佛念我时。为什么你能念佛
,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正在摄受你,你能念佛还有什么畏惧?应该是无所畏惧
,因为佛常放光在摄受;而且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位大菩萨随时随地护持你。所
以,就没有魔障。这一点大家要坚决的相信。
这就是观报身。《无量寿经》里说:上辈往生之人,临寿终时,阿弥陀佛,
与其圣众,现在其前。就是报身佛来接引。中辈的人,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化
身来接引。报佛、化佛随著众生的修行,都来救度摄受。所以,第二要念佛的
功德,出生诸佛的报化身。《观经》观阿弥陀佛的报身如此的伟大、如此的相
好、如此的光明、如此的慈悲。报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
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光明作什么?摄受我们,真太慈悲了。所以,要念佛的
报化。
《往生论》中五念法门,即五种念佛: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
都是念佛。观察包括观想,忆念佛的功德,观像、持名都在其中。
【一切如来称法界量,现种种身,示无尽庄严,作无边佛事,一以普光明智而
为其体。】
佛是如法界的量,这个量是无尽的、无边的、不可思议的。如这个量,和
这个量相称,来示现种种身。佛身也无量,也无尽,也究竟,也不可思议。示
现了无尽的庄严。因为法界无尽,庄严也是无尽的。作无边的佛事:佛八万多
相,每一相八万多好,每一好八万多光明。这个光明遍照十方、摄受众生,作
无量无边佛事。这只是相好,一个方面,佛还有其他种种方面,所以佛作的佛
事无量无边。这些事,以什么为体?而能有这样的示现?「一以普光明智而为
其体」。智慧,佛是什么?就是智慧。普:普遍,普贤的普。普光明智慧是其
体,於是乎流现无量的身、无尽的庄严、无边的佛事。以下又引证《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