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uddhism.org.hk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簡介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為政府認可的非牟利佛教慈善團體。一九九二年創會以來,秉承“弘揚佛教文化,倡導人間佛教”的宗旨。以“世紀佛子行、慈悲滿人間”的理念,積極推動香港佛教文化、慈善事業的繼承和發展。
文字般若 弘法利生
創會初期,積極倡導“弘揚佛教文化,倡導人間佛教”的宗旨。
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七年,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出版《人間佛教》月刊(48期),以文字般若,弘法利生。
一九九四年,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正式啟動《佛梅電子大藏經》出版計劃。
一九九五年,佛教文化資訊中心成立,佛教慧能圖書館的創建,初步完成了《佛梅電子大藏經》的經典部分內容審定。正式開始《佛梅電子大藏經》的文字輸入、校對和電腦展示程式的研究工作。
一九九六年九月,正式出版世界第一部佛經光碟,《佛梅電子大藏經》之《大乘妙法蓮華經》光碟版。一九九七年一月,在完成《佛梅電子大藏經》第一次文字編輯工作的同時,正式出版《佛梅電子大藏經》之《涅槃部》光碟版。為《佛梅電子大藏經》的正式出版,提供了技術保障。
一九九七年三月,在完成《佛梅電子大藏經》第二次文字編審工作的同時,創建香港第一所佛教資訊圖書館--佛梅電子藏經館,將《佛梅電子大藏經》編審過程中,收集整理的珍貴佛教經典等方面的資料,存放電腦資料庫,開放給公眾人士查閱審覽,憑借公開資訊平台,測試《佛梅電子大藏經》的四大資訊功能--經典資料完整化、資源查詢系統化、目錄分類規範化、修學研究普及化!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祖國之日,世界第一部漢文電子大藏經《佛梅電子大藏經》光碟試用版出版。
一九九九年四月初八日,香港第一次實施佛誕公眾假期。由香港佛教聯合會監製,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出版。世界第一部漢文電子大藏經--《佛梅電子大藏經》珍藏版,經過二年多的測試,正式出版!這是佛經印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在佛經印刷史上,標誌佛經正式由紙張印刷到無紙張出版!在佛教發展史上,標誌佛教佈教方法由森林佛教、都市佛教正式進入e佛教時代!
都市道場 法恩有情
二十世紀末,資訊年代的來臨,人們的生活方式亦隨之改變,佛教的佈教方式,亦步亦趨信息化。信息時代,方便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認識佛教。但是,信佛的人多了,缺少的是正信;禮佛的人多了,缺少的是正念;學佛的人多了,缺少的是正見。
一九九七年,香港佛教文化協會,開始都市道場弘法計劃,以佛陀慈悲,利益眾生,以佛法的智慧,教化眾生,以僧寶的行持,莊嚴國土!
一九九一年創建的天童精舍,面積約一千呎,原是法師閱藏拜經、行禪坐香的靜室。隨著信眾的不斷增多,對左鄰右舍造成很多不便。難得的弘法因緣,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五年間,常住法師用每月十多萬元的租金,租用隔壁遠東銀行大廈兩層樓面,面積達一萬伍仟呎。每月共修法會、每年兩次的水陸法會、多元化的社區活動,法喜無量!
一九九七年創建的香港天童寺,位於元朗凹頭楊屋村山邊,佔地近二萬呎,由林宏山居士捐出。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常住法師帶領十多位義工,自己動手裝修,經過三年多的日夜出坡,一座民居式的香港天童寺,圓滿功德!建成初期,每月都用巴士接送市區信眾,每次都有一百多人禮佛共修。為安僧度眾,香港天童寺現改為供法師清修的靜室。
二零零零年創建的香港普門寺,原來是一間空置的戲院,面積近萬呎,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市區弘法道場。經過三年多裝修改造,一座清淨莊嚴都市觀音菩薩道場,在元朗區廣結法緣。
二零零五年底,“社群心計劃”的社區服務組,組織義工在荃灣區楊屋道街市,體驗舊社區生活。車水馬龍的楊屋道街市:有人開著名貴房車、帶著工人來買菜;有人在路邊撿丟棄的爛菜;豬肉檔、海鮮檔,為了營生,刀刀見紅。人人為兩餐,餐餐地獄聲!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就這樣,在“手起刀落”的因緣下,位於楊屋道街市對面豪華廣場的地藏菩薩道場—荃灣道場,二零零六年得以成就。晝夜六時,地藏的鐘聲,由護念眾生的悲願而發,上徹天堂,下通地府,叩醒了世人的沉迷與煩憂,啟發了大眾的智慧與光明,使心靈獲得祥和與安定。
社區服務 佛恩香江
悲智願行菩薩道,信解行證佛子行!由會員組成《世紀菩薩大使弘法團》,以世紀菩薩的使命感,以多元化的弘法活動,開展社區服務。讓社會大眾親身感受佛陀的慈悲、佛法的智慧、佛化的生活。二零零三年,各區分會相繼成立,社區服務的方式,也開始轉變。原來走家串門的探訪,慢慢成了定期定點家庭式的禮佛共修。在信眾比較多的元朗區、荃灣區,相繼成就都市弘法道場。佛恩香江,法恩有情。
愛心暖流遍香港,是以探訪長者、急難救助、施衣派米等方式,開展社會服務的慈善活動。一九九九年以來,先後服務荃灣區、深水埗區、觀塘區、元朗區、屯門區等六萬多人次低收入家庭和社會弱勢團體,讓佛法融入家家戶戶!
社群心計劃,是建設和諧社區、普及愛心社群的社區服務計劃。年長的人,最需要的是有人關心;年青的人,最需要的是有人鼓勵!同時,長者們在清苦生活中的那份堅強及知足,清貧學童在艱辛環境中的那份自強及責任,讓參與服務的人感動不已!二零零四年,沙士疫症肆虐全球,社群心計劃的服務小組,走入社區,服務社群。並以“世紀佛子行、慈悲滿人間”的理念,積極參與、支援友好慈善團體的服務,在受到社會各界高度的肯定與讚嘆!
拾海星計劃,是為國內成續優良而家境貧困高中、大專學生,能繼續學業的助學行動。目前,國內推行的九年(小學、初中)免費教育,而升讀高中、大學需自費。二零零五年開始,“拾海星計劃”,多次組團深入國內許多貧困地區,進行考察家訪。目睹許多成績優良的初中、高中畢業學生,因繳不起學費,而不能繼續升讀高中或大學。十多歲的孩子,就這樣無奈地回家種地或流落他鄉打工。這不但是影響小孩子的一生,更是未來社會一大損失。現時,拾海星計劃在湖南郴州市桂東縣及汝城縣合共資助了三十九名高中學生、九名大學生。雖然,我們不可能幫助所有失學孩子,但多一個拾星人,一定會少一個失學孩子!為更好推動國內助學行動,拾海星計劃,每年都舉辦籌款活動,讓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變成實際關懷行動。
六和僧團 正法久住
都市道場的弘法因緣,成就的不只是的弘法道場,正信的護法團隊,更多的是成就了一個六和僧團。與佛同在、與法同行、四眾同步,悲智願行,佛國萬里行!
天童精舍在荃灣市區,香港普門寺在元朗市區,特殊的地理環境,改變了出家人傳統的修持方式。正是這種環境,展現了現代出家人的風範。二零零七年,香港佛教文化協會正式啟動“佛國萬里行”十年弘法計劃,培養弘法僧才,培育護法善信,弘揚悲智願行,接引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