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注释(转帖)
(戊戍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
教理行果(1),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2),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3),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4)时遥,人根(5)陋劣。匪(6)仗佛力(7),决难解脱(8)。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9)。高超律教禅宗(10),实诸佛彻底之悲心(11),示众生本具之体性(12)。汇三乘(13)五性(14),同归净域(15)。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16)。九界众生(17)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18)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zhi)园(19)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20)。
1) 教——梵语阿含。译曰教。圣人之言,被于下者。在心云法,法发于言云教。
理——事之对也。指平等之方面。于表面难认识于本体有一定不变之理存。如不见木石为木石,观为因缘所生法也。四教仪曰:“良以如来依理而立言,遂令群生修行而证理,故佛圣教出世法。”
行——指为到达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如行解相应、行说一致、教行证、教理行果之“行”,意即对于知解言说之实地践行。日本净土真宗谓称名念佛为大行。
果——对于因而言。一切之有为法,前后相续,故对于前因而谓后生之法为果。择灭虽为无为法,然由道力而证悟,故名果。
教理行果——自力圣道门修证得果之次第,教为佛陀之言教,理为教中所说法之道理,行为顺其道理而修行,果为由其修行之因而得之证果。
或日:教、理、行、果之合称。乃佛、法、僧三宝中法宝之种别,一般称之为四法宝。即指能诠之言教、所诠之义理、能成之修行、所成之证果。佛教一般修证之次第多为依教诠理,依理起行,依行克果,故又连称为教理行果。
于诸经论中,分别有对教、理、行、果之不同阐释,请详阅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2)念佛——净土宗以念阿弥陀佛为修行之法门,若行人信愿往生极乐,至诚持念佛号,则于命终时,即能往生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称为念佛往生。
本文之念佛即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阿弥陀佛”。在印祖文钞一般指念佛均是指此。
3)净土——指清净的佛土。又作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净刹、净国、净邦、净世界、净妙土、妙土、佛土、佛刹、佛国。即酬应诸佛因位之本愿而成立的清净庄严国土,为佛所居之所。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故谓之为“净土”。
本文所指之“净土”,乃是信愿持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法门。一般在《印光大师文钞》出现的净土,均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或是净土法门。
4)圣——学德殊胜者之美称。
5)根——根有根机、根性之意,表示受教者之性质、资质。因根有优劣之分,故有所谓利、钝二根之别,或上、中、下等三根,利、中、钝等三根之别。若以修道力修炼之,从钝根、下根而渐修至利根、上根,称为炼根或转根。各种转根之中,尤指由声闻(下根)至缘觉(中根),再往上至菩萨(上根)者。
6)匪——表否定。
7)佛力——佛之力用。佛具有二智,故亦称智力;以方便智能摄化众生,故亦称方便力;显示由佛果而起之力,故又称愿力。
8)解脱——此处是指解脱生死轮回,出六道。
9)上根——指上等之根器,即眼、耳、鼻、舌、身等诸根之上利者,或修行佛道之能力特优者。又指“信、进、念、定、慧”等五根锐利之修道者。
中根——六根之利钝,有上中下三者,有非利非钝之六根者,谓之中根。
下根——根性之劣者,与根机之弱者。
10)律教——即律宗,唐南山道宣依五部律中之四分律弘通戒律,称之曰律宗。即四分律宗也。
11)悲心——悲他之苦之心也。止观四曰:“悲心彻骨,如母念子。”
12)体性——指实体,即事物之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称为性,故体即性。若就理之法门而言,佛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
13)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
14)五性——法相宗所立。一切众生之机类,分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一、定性声闻,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二、定性缘觉,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三、定性菩萨,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者。四、不定性,有二种三种之无漏种子者。此中有四种:一、菩萨声闻不定,有佛果与罗汉果之二种子者。二、菩萨缘觉不定,有佛果与辟支佛之二种子者。三、声闻缘觉不定,有罗汉果与辟支佛之二种子者。四、声闻缘觉菩萨不定,有罗汉果与辟支佛与佛果之三种子者。五、无性,无三乘之无漏种子,但有可开人天果之有漏种子者。如此五性各别,故谓之为三无二有。以配于法华经之三草二木。三无者:谓定性声闻与定性缘觉与无性之三种,无佛种子而毕竟无成佛也。二有者:言定性菩萨与不定性之一分,以有佛种子而必可成佛也。此五性各别之法门,为一宗之眼目,与华严天台之一乘家对抗者。玄奘慈恩于此,最为尽力。
15)净域——诸佛之净土也。本文此处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16)真常——谓如来所得之法真实常住也。楞严经四曰:“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17)九界——乃指十法界中之九界。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
众生——梵语萨埵。新译曰有情,旧译曰众生。
18)华严导归——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19)祇园——祇树给孤独园,舍卫城有长者哀恤孤危。世人呼曰给孤独,佛在摩揭陀国时,来闻法三归为优婆塞。后乞佛来舍卫城度国人,以园林献佛。佛许之。长者归国选园林以太子誓多之园林为第一。弥勒上生经疏上,慈恩以二人之名载园林名之因缘。曰:“地唯挟垲,泉林繁郁,壁方五里,可设伽蓝。善施请买,太子不许。因戏言曰:布金满地,厚敷五寸,时即卖之。善施许诺。(中略)太子知其情邈,自发胜心。人之所贵,莫过金宝。而彼当能倾库买地以造僧园,我何所乏而无修建?请悔先地,长者不从。太子云:许地取金,未论林树。地随汝主,林属我身。其助成功,但陈供养。佛后游此,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树林誓多所施。二人同心,共崇功德。自今已后,应谓此地为誓多林给孤独园。”
20)莲邦——极乐世界之别称,指西方净土。因彼土众生化生于莲花中,故称莲邦。又作莲刹。云栖袾宏之阿弥陀经疏钞卷二:“莲华者,乃卸凡壳之玄宫,安慧命之神宅,往诣之国,号曰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