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转帖]:印祖文钞研学专区 → 文钞学习从头开始:

[转帖]:印祖文钞研学专区 → 文钞学习从头开始:

报恩斋成员网站 → 印祖文钞研学专区 → 文钞学习从头开始

(第一篇)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学习 (作者:huolian)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科判

题记:说明教、理、行、果的关系
(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

一、序分:导归净土

1、净土法门为今世契机法门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

2、净土法门契理契机,普被三根  

  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3、净土法门为归

  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二、正宗分

(一)诸宗知识,莫不以净土法门密修显化,自利利他

1、从庐山创兴莲社到莲风普扇

  粤自大教东流,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陈隋则有智者。唐则有道绰,踵昙鸾之教,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几二百遍。绰之门出善导,以至承远、法照、少康、大行,则莲风普扇于中外矣。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密修显化,自利利他矣。

2、禅宗知识密修显化

1)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
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着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

2)密修净土之言教
但未广显传述,故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

3)明垂言教,偏赞净土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书传扬。又恐学者路头不清,利害混乱,遂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可谓提大藏之纲宗,作歧途之导师。使学者于八十字中,顿悟出生死、证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圆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则、楚石琦、空谷隆等,诸大祖师,虽宏禅宗,偏赞净土。

3、净宗祖师专修净土

至莲池大师参笑岩大悟之后,则置彼而取此。以净业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

4、一二大心缁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灭

自兹厥后,佛法渐衰。加以发匪回匪,则法轮几乎停转。虽有知识,各攻其业。以力不暇及,置此道于不问。有谈及此事,闻者若将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缁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灭,使来哲得闻,实莫大之幸也。

(二)以实际阅历证明修净土的利益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颇生信向。十余年来,悠悠虚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东,由北至南,往返万余里,阅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纵信愿未极,瑞相不现,皆是安然命终。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

(三)劝和尚发菩提心宏扬净土

    伏愿和尚发菩提心,宏扬此法。倘净土经论,尽皆通彻,则何幸如之。若或未尽钻研,或恐违背本宗,不敢称性发挥,当权将宗、教两门工夫,暂时歇手。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赞之所以,四众遵违之利害。则不被门庭隔碍,而敢于一切禅教律人前,称性发挥,无复畏惮矣。然净土书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断疑生信,尤推《或问》、《直指》、《合论》,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其外《净土圣贤录》,历载诸菩萨、祖师、居士、妇女,及恶人、畜生往生事迹。读之则知历代禅教律诸四众求生净土,如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而《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利众生者,此书万不可忽也。

三、流通分

1、自行:自励勤修净土 
 
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寿不过三十八,今适满其数。恐无常倏至,所以专持佛号,预待临终。设无常果至,则后会无期。

2、化他:劝弘扬净土

兼欲雪在家毁谤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讳,略采野芹,献于饱餐王膳大富长者座下。祈悯而纳之,福我秦邦。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则净土兴而宗风不坠,众生福而国运常亨。所谓“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

3、结劝:诚期同归净土

书此大旱望雨之诚,用卜同归莲邦之庆。祈垂海涵,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URL=http://www.fjd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1451&page=1]http://www.fjd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1451&page=1[/URL]
南无阿弥陀佛 光明遍照 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注释(转帖)

(戊戍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

教理行果(1),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2),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3),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4)时遥,人根(5)陋劣。匪(6)仗佛力(7),决难解脱(8)。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9)。高超律教禅宗(10),实诸佛彻底之悲心(11),示众生本具之体性(12)。汇三乘(13)五性(14),同归净域(15)。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16)。九界众生(17)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18)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zhi)园(19)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20)。

1)  教——梵语阿含。译曰教。圣人之言,被于下者。在心云法,法发于言云教。

  理——事之对也。指平等之方面。于表面难认识于本体有一定不变之理存。如不见木石为木石,观为因缘所生法也。四教仪曰:“良以如来依理而立言,遂令群生修行而证理,故佛圣教出世法。”

  行——指为到达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如行解相应、行说一致、教行证、教理行果之“行”,意即对于知解言说之实地践行。日本净土真宗谓称名念佛为大行。

  果——对于因而言。一切之有为法,前后相续,故对于前因而谓后生之法为果。择灭虽为无为法,然由道力而证悟,故名果。

  教理行果——自力圣道门修证得果之次第,教为佛陀之言教,理为教中所说法之道理,行为顺其道理而修行,果为由其修行之因而得之证果。

  或日:教、理、行、果之合称。乃佛、法、僧三宝中法宝之种别,一般称之为四法宝。即指能诠之言教、所诠之义理、能成之修行、所成之证果。佛教一般修证之次第多为依教诠理,依理起行,依行克果,故又连称为教理行果。

  于诸经论中,分别有对教、理、行、果之不同阐释,请详阅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2)念佛——净土宗以念阿弥陀佛为修行之法门,若行人信愿往生极乐,至诚持念佛号,则于命终时,即能往生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称为念佛往生。

  本文之念佛即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阿弥陀佛”。在印祖文钞一般指念佛均是指此。

3)净土——指清净的佛土。又作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净刹、净国、净邦、净世界、净妙土、妙土、佛土、佛刹、佛国。即酬应诸佛因位之本愿而成立的清净庄严国土,为佛所居之所。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故谓之为“净土”。

本文所指之“净土”,乃是信愿持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法门。一般在《印光大师文钞》出现的净土,均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或是净土法门。

  4)圣——学德殊胜者之美称。

  5)根——根有根机、根性之意,表示受教者之性质、资质。因根有优劣之分,故有所谓利、钝二根之别,或上、中、下等三根,利、中、钝等三根之别。若以修道力修炼之,从钝根、下根而渐修至利根、上根,称为炼根或转根。各种转根之中,尤指由声闻(下根)至缘觉(中根),再往上至菩萨(上根)者。

  6)匪——表否定。

  7)佛力——佛之力用。佛具有二智,故亦称智力;以方便智能摄化众生,故亦称方便力;显示由佛果而起之力,故又称愿力。

  8)解脱——此处是指解脱生死轮回,出六道。

  9)上根——指上等之根器,即眼、耳、鼻、舌、身等诸根之上利者,或修行佛道之能力特优者。又指“信、进、念、定、慧”等五根锐利之修道者。

  中根——六根之利钝,有上中下三者,有非利非钝之六根者,谓之中根。

  下根——根性之劣者,与根机之弱者。

  10)律教——即律宗,唐南山道宣依五部律中之四分律弘通戒律,称之曰律宗。即四分律宗也。

  11)悲心——悲他之苦之心也。止观四曰:“悲心彻骨,如母念子。”

  12)体性——指实体,即事物之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称为性,故体即性。若就理之法门而言,佛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

  13)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

  14)五性——法相宗所立。一切众生之机类,分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一、定性声闻,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二、定性缘觉,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三、定性菩萨,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者。四、不定性,有二种三种之无漏种子者。此中有四种:一、菩萨声闻不定,有佛果与罗汉果之二种子者。二、菩萨缘觉不定,有佛果与辟支佛之二种子者。三、声闻缘觉不定,有罗汉果与辟支佛之二种子者。四、声闻缘觉菩萨不定,有罗汉果与辟支佛与佛果之三种子者。五、无性,无三乘之无漏种子,但有可开人天果之有漏种子者。如此五性各别,故谓之为三无二有。以配于法华经之三草二木。三无者:谓定性声闻与定性缘觉与无性之三种,无佛种子而毕竟无成佛也。二有者:言定性菩萨与不定性之一分,以有佛种子而必可成佛也。此五性各别之法门,为一宗之眼目,与华严天台之一乘家对抗者。玄奘慈恩于此,最为尽力。

  15)净域——诸佛之净土也。本文此处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16)真常——谓如来所得之法真实常住也。楞严经四曰:“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17)九界——乃指十法界中之九界。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

  众生——梵语萨埵。新译曰有情,旧译曰众生。

  18)华严导归——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19)祇园——祇树给孤独园,舍卫城有长者哀恤孤危。世人呼曰给孤独,佛在摩揭陀国时,来闻法三归为优婆塞。后乞佛来舍卫城度国人,以园林献佛。佛许之。长者归国选园林以太子誓多之园林为第一。弥勒上生经疏上,慈恩以二人之名载园林名之因缘。曰:“地唯挟垲,泉林繁郁,壁方五里,可设伽蓝。善施请买,太子不许。因戏言曰:布金满地,厚敷五寸,时即卖之。善施许诺。(中略)太子知其情邈,自发胜心。人之所贵,莫过金宝。而彼当能倾库买地以造僧园,我何所乏而无修建?请悔先地,长者不从。太子云:许地取金,未论林树。地随汝主,林属我身。其助成功,但陈供养。佛后游此,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树林誓多所施。二人同心,共崇功德。自今已后,应谓此地为誓多林给孤独园。”

20)莲邦——极乐世界之别称,指西方净土。因彼土众生化生于莲花中,故称莲邦。又作莲刹。云栖袾宏之阿弥陀经疏钞卷二:“莲华者,乃卸凡壳之玄宫,安慧命之神宅,往诣之国,号曰莲邦。”
南无阿弥陀佛 光明遍照 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最佳文章
【封面】 【电子禅堂】 【电子禅手机图片展】 【电子禅趣小剧】 【电子禅最新】 【赞赏】
Since: 2001 站长:韩孝勇(大象) 共享版权:CC BY 4.0 法律顾问:薛永谦律师
中华人文学会有限公司【电子禅工作室】 地址:华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电子禅国际 DIANZIC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