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辩论和抬杠
漫谈辩论和抬杠
昨天在去德胜门中医院的途中,看到两个人在面红耳赤的争论,看来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哼起晋老爷在《三滴血》中的唱词:两造讲的都有理,本县心中有主意……
至于辩论和抬杠有什么区别,我认为与书面语和口头语,普通话和地方话类似,但又不准确,“九评公开信”是书面形式,令人荡气回肠,高校辩论赛是口头形式,又使人心悦诚服。政坛也有粗陋俗气的一面,民间也不乏辩论高手,不可一慨而论。
作为辩论者或是抬杠人,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或超人气力,否则必是手下败将。钟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见风使舵的人是无资格去较量的,先有鸡先有蛋的争辩是徒费口舌的。同时结果是不确定的,真理往往在少数人身上。诸葛亮舌战群儒便是例证。也有不分胜败的,如《百万英磅》演完了,两个富人的争辩还未结束;也有两个都错的,象《金银盾》的故事;还有两方都对的:象“秤锤锤碗锤不破”,锤举锤落,碗成碎片,甲自豪地说:你看锤破了没有?乙仔细看了看锤,高傲宣布:锤没有破。
人们尊重辩手,因为他们有肚才也有口才;人们看不起抬杠者,因为他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因此,辩论提升为褒意,抬杠下调为贬意。老年人气力不加,难以应对,说这伙娃真爱抬杠!叫他三天不吃饭看他还抬不?小伙不服:只要有馍吃就行!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