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
来自: 佛陀侍者
《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迷己逐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芸芸众生,从长远的时间以来,迷失本性,追逐外在的事物,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被外在的事物牵着鼻子走。如果能够自由自在地驾驭外在的事物,就和如来没有两样了。
“转物”指摆脱物欲,能随心自如地驱遣事物而不被它牵着鼻子走。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用寓言的形式,生动地描写了迷己逐物的情形: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做牛马的时候,见到可口的草料、豆苗感到欢喜;做女人的时候,见到男人感到欢喜。牛马不是真实的我,否则做女人的时候也应该喜欢上草豆;女人也不是真实的我,否则做牛马的时候也应该喜欢上男子。轮回流转在生死之途,就为外物所驱使。如果是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就不要迷恋虚幻的外物了
虚云老和尚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隨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隨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白云端禪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於动用中磨炼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隨物转,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食,黄施饭,僧吃毕,谓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黄曰:「修行虽是好事,无奈我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门,虽在忙碌中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锤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黄打铁遂依僧教,一面打铁,一面念佛,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將命终,预知时至,遍向亲友辞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时把家务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铁炉边打铁数下,即说偈曰:「叮叮噹当,久炼成钢,太平將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当时异香满室,天乐鸣空,远近闻见,无不感化。
我们现在也是整天忙个不休息,若能学黄打铁一样,在动用中努力,又何患生死之不了呢!我以前在云南鸡足山,剃度具行出家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具行未出家时,吸烟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圣寺当小工。后来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断除了,虽然不识一字,但很用功,《早晚课诵》、《普门品》等,不数年全能背诵。终日种菜不休息,夜里拜佛拜经,不贪睡眠。在大眾会下,別人欢喜他,他不理会;厌恶他,他也不理会。常替人缝衣服,缝一针,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针针不空过。后朝四大名山,阅八年,再回云南。是时我正在兴建云棲寺,他还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情都肯於,什么苦都愿意吃,大眾都欢喜他。临命终时,將衣服什物变卖了,打斋供眾,然后向大眾告辞,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时收了油菜籽,他將几把禾秆,於云南省云棲下院胜因寺后园,自焚化去。及被人发觉,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袍鉤环,虽皆成灰,还如平常一样没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执木鱼引磬,见者都欢喜羡叹。他每天忙个不休息,並没有忘记修行,所以生死去来,这样自由。动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还易得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语出《佛典》,昔时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罔措,惟迦叶尊者点头回应,与佛祖相视一笑,成就了禅宗的迦叶初祖。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相示一笑变成就佛,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悟则片片般若;迷便叶叶障碍。
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三藐三菩提!弹指一挥间,刹那芳华!
任何人都是一个孤独存在的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众生得度有六种方式谓之六度。然而一花一世界,花的六朵可看出万物六度。
布施:花开时流露清香,展现美丽的姿容,令人一见心生愉悦,带给人欢喜,因此它有布施的精神。
持戒:花守时守分,总在一定的时节、范围绽放,不像葛藤会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它虽美丽,但不会侵犯别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忍辱:花开之前须经种子深埋土里,历经一段时日的孕育,其间必须忍受黑暗、潮湿、寂寞,而后抽芽;乃至开花后,还要耐得住风霜雨雪,以及蜂蝶采蜜时的伤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精进:一朵花,无论花期长短、久暂,总是努力散布花的芬芳香味,展现它最美的一刻即使谢了,仍旧“化作春泥更护花”,甚至留下种子,为继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进的精神。
禅定:花静静的开放,表现出宁静、祥和、安忍的气质,这就是禅定的境界。
般若:花有各种颜色、大小、香味,千变万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蕴含无限的智慧,值得探讨。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白云端颂云: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法华经: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朴翁銛颂云:世间相常住,黄莺啼绿树,真个可怜生,动著便飞去。)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炤东方万八千世界。
(圆极岑颂云:蛮奴赤脚上皇州,卖尽珍奇跨白牛,贪著市朝人作市,又随歌舞上官楼。多意气好风流,月冷珠帘挂玉钩,分明忘却来时路,百尺竿头辊绣毬。)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昔有僧诵此,忽起疑,日夕不置。忽闻莺声,顿然开悟。遂续前语为偈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a33160100a6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