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佛法教學的的目標-破迷開悟、離苦得樂(zz)

佛法教學的的目標-破迷開悟、離苦得樂(zz)

本期內容簡介  

  現前種種的天災人禍從何而來的?我們自己業力感召的,自作自受。能否化解?答案是肯定的。從何處化解?既然是自己招來的,當然還要靠自己化解,別人幫不上忙。請看本期專欄。

  若沒有真實智就出去參學,一個善知識指你一條路,兩個善知識就是兩條路,三個善知識就是三叉路口,四個善知識就是十字街頭,你就無所適從。請看太上感應篇。

  學佛貴在能會通,佛說法字字句句都是大圓滿,我們凡夫粗心大意,看不明白。如果再有偏見、陋執,雞蛋裡挑骨頭,不但害自己,也害了許多眾生。請看淨空法師說故事。

  近期網站新增內容:華嚴經 1071~1074、華嚴經 160~170、聯合大眾共同念佛為世界和平祈禱。

  畜生道眾生附體,說明六道輪迴真實不虛,及業報酬償痛苦,請至:
http://www.jiuhuashan.com.cn/jhs99/fu2ti.ram




  本期專欄:佛法教學的的目標-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我們現在生活太苦了,如何能離苦得樂,是當前迫切需要的課題。

  苦從何來?苦從迷來。眾生迷惑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於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致使生活苦不堪言!因此,佛的教學就是教導我們捨迷求覺,捨妄求真。其實,只要捨棄迷妄,真覺自然現前,這就是佛在經上講的離即是法,離就是放下,只要放下一切妄想,當下即是妙法!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就是為我們表演「放下」。世尊是王子出身,這是多少人爭名逐利,不惜一切代價,想要爭取的地位、權力、富貴。可是世尊放棄了、放下了,為什麼?他知道那是苦不是樂,對自己如是,對一切眾生亦如是。佛來到世間,唯一的事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他是如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非常值得我們細心留意去觀察,學佛才能得到佛法之實益。
這些年我常常教導同學們,要想得到佛法真實利益,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在、幸福、美滿、快樂的人生,就一定要認真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向釋迦牟尼佛學什麼?佛沒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的貪求,這是佛與我們最顯著不同之處。我們是自私自利,追求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內心充滿貪瞋痴慢。因此,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業一定會招感果報,什麼果報?三途六道!

  現前種種的天災人禍從何而來的?我們自己業力感召的,自作自受。能否化解?答案是肯定的。從何處化解?既然是自己招來的,當然還要靠自己化解,別人幫不上忙。自己如何化解?唯有接受佛的教誨,依教奉行,認清事實真相,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改變自己的說法、做法,真正從心地做一個大轉變,就能災消福來。

  因此,在現前我們不說高深的道理,只講淺顯的事實,而且是迫切需要的,就是「如何消災」。大家一定要懂得,消災絕對不是在寺廟庵堂,或是佛菩薩形像前做一場消災法會,災就消掉了。何以做法會不能消災?做得不如法。真正如法,確實能消災。不能消災的原因何在?做法會要心到口到,才有效果;如果有口無心,口誦經文,心還是貪瞋痴慢、是非人我,妄想、分別、執著,當然無效。

  佛法的教學,實質比形式更為重要,形式是表法,實質是真正從內心發心悔過,懺除業障。我們現前的社會環境不好,天災人禍頻繁,所遇到的是善少惡多,尤其別人以種種惡劣的言語、態度傷害我們,這時該怎麼辦?學習諸佛菩薩,他們處逆境惡緣的精神態度,是絕不埋怨別人,更無報復之念。因為別人以惡意對我,我若再以惡意回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往後生生世世的日子更痛苦!

  我們要覺悟,勿令惡緣增長,在承受不善的果報時,心中無絲毫怨恨心,不怨天、不尤人,清楚明瞭這是自己過去、今生所造不善的果報。過去生的事,我們忘記了,想想今生從童年至今,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用的是什麼心?有沒有傷害過別人?有沒有傷害過一切眾生(眾生包括微小的動物,如蚊蟲、螞蟻、蟑螂、蒼蠅)?有沒有毀謗過別人?無論是有意,或是無意傷害眾生,甚至於殺害眾生。所以,今天遭受這樣的苦難,這是應當受的果報!

  在承受果報時,沒有一絲毫怨恨心、瞋恚心、報復心,災就消了。若是在承受果報時,還不願意、還想報復、還動瞋恚,不但不能化解災難,反而又增加災難,將來的果報比今天更嚴重!因此,一定要懂得歡喜承受,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就能災消福來。

  若處順境、遇善緣時,心不貪戀,在當中斷貪心;若有一絲毫貪戀,就又造業了。所以,善惡境緣,都是隨緣消舊業的最佳時機,無論處於什麼境界中,都要永遠保持自己心地的清淨、平等。

  下一期將告訴大家:「在大災難來臨的時候,也有少數人有福報,他沒有遭受到苦難。這是什麼原因呢?」敬請期待~

  (節錄自「對澳洲雪梨同修開示」21-181講於2003/1/18,「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經論輯要:太上感應篇(14)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從此句至第三十六句:「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屬全文之第三大段,講的是「福報」。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是總說。人應當斷惡修善,這是天經地義。而一切眾生無一不求福報,希望災禍遠離!然而福報、災禍又從何來?此八字即是吉凶禍福之根源處,而又以「道」為關鍵。

  「道」是道理,猶如一條路。何謂道?何謂非道?善心善行是道,不善的心行是非道,這是從因而說。吉、福是道,凶、災、禍是非道,這是從果而說。理事因果,俱應明瞭。

  以佛法而言,凡是與性德相應的是道,與性德相違背的是非道。性德,即一念心性。一念是道,二念、三念是非道,此乃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之高標準。

  降次以求,五戒十善是道;不守五戒、造十惡是非道。依此標準,現前大眾即有著手之處。
若以信願念佛,求生淨土而言,《觀無量壽佛經》之「淨業三福」,這是最低的水平。淨業三福完全落實了是道;違背淨業三福是非道。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是人天福,即人天之道,若能奉行,生生世世不失人身,若不能奉行是非道,非道即三惡道。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第二福,是二乘聖者所修之標準,亦是入佛門的基礎。身為佛弟子,必須遵守三皈,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佛的教誨。「皈依佛」,覺而不迷。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不是覺而不迷?覺是道;迷是非道。「皈依法」,正而不邪。我們的思想、見解是不是正確?思想、見解純正,與佛相應是道;思想見解不正,邪知邪見是非道。「皈依僧」,淨而不染。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的心清不清淨?我們的念頭清不清淨?我們的身清不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清不清淨?清淨是道,不清淨是非道。所以,三寶弟子念念要與「覺、正、淨」相應,就是道;如果念念是「迷、邪、染」,即是非道。

  學佛之人,思想、言行要依戒律,即使如來地、等覺菩薩都要嚴持戒律。佛菩薩的形象都是利益眾生的,佛弟子要以佛菩薩為榜樣,為社會一切眾生做榜樣。「不犯威儀」,威儀就是好榜樣。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第三福,是大乘菩薩的基礎。「發菩提心」,就是發四弘誓願。菩薩有慚愧心,慚愧在策勵他,使他能發憤向上,勇猛精進。因此,慚愧是道;無慚無愧,不知羞恥,即是非道。「深信因果」,此因果非普通之因果;普通因果,菩薩焉有不知之理?此因果是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讀誦大乘」,就是親近諸佛如來,一天不能空過。親近善知識,這是世出世間求學求道的祕訣。古人所說的「師承」,一定是在一位善知識處成就,然後才能遍參無量善知識。在一位善友座下成就參學的本領,此參學能力即是《般若經》所講的「根本智」,遍參一切善知識是成就「後得智」,智慧圓滿。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座下得到了根本智,然後以五十三參成就圓滿的後得智。沒有根本智,就沒有能力參學;根本智是實智(真實智慧),使他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所以,出去參學,無論遇到什麼人、什麼事,都是開智慧,不會受到障礙。若沒有真實智就出去參學,一個善知識指你一條路,兩個善知識就是兩條路,三個善知識就是三叉路口,四個善知識就是十字街頭,你就無所適從。具真實智參學,親近再多的善知識,其方向目標決定不會變更。

  文殊菩薩教善財童子念佛法門,經文上雖沒有明白的提到,但意思具足。因為文殊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善財童子是他最得意的門生,若不繼承他的衣缽,怎能說是傳法弟子?這就是世尊教給我們「四依法」裡的「依義不依語」,要體會此意。而善財出去參學所遇的第一位善知識是吉祥雲比丘,教他「佛立三昧」。最後一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他徹始徹終就是修學一個念佛法門。

  因此,「是道」就勇猛精進,「非道」就趕快退。不但自己要明白,而且還要常勸導別人,幫助別人,這是「勸進行者」。

  淨業三福的前十句是自利,末一句是利他,自利而後才能利他,自己沒有成就而想利益別人,無有是處!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是善福的總綱。向下是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之中,修善修福,積功累德。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續載中…



  印光大師開示:祭祖  

  佛弟子祭祖先。固當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焚化箔錠。亦不宜廢。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往生。亦不妨令來往生者資之以用耳。



  快樂修行人:不勸人出家受戒  

  有些好心的學佛同修,專門勸人去受戒,這是錯誤的。過去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老居士常常教誡我們,可以勸人皈依,不要勸人受戒。受戒是自動自發的,他學佛一段時期,覺得受戒有好處,自己發心。你要是勸他來受戒,將來他守不了犯戒了,你不是把他送到地獄去嗎?你不是害了他嗎?

  所以,李炳南老居士一生勸人學佛,勸人皈依,不勸人受戒,不勸人出家,很有道理!出家也要自己發心,如果出家不能為佛法增光,反而讓佛法受侮辱,這個罪過很重。而發心出家要有堅定的信心,出家是為了修行、弘法,把經教學好,讓一切大眾真正認識佛法,這就對了。所以,出家的目的要純正,決不是為了名聞利養。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7【遭逢眾厄難。毒痛不可言。若生還為人。下賤貧窮中。】「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輕鬆學佛法:往生  

  往生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平常念佛,積功累德,並依教修行,如實地照三福、六度、三資糧的教導修學。第二種是造作罪業,臨終懺悔往生。如阿闍世王,殺父害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十惡,無惡不作,造阿鼻地獄的罪業。但阿闍世王臨命終時發露懺悔,念佛往生了。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輕視惡人,造作一切惡業的人,若能臨終懺悔,發願往生,也許品位還在我們之上,我們還不如他。

  (節錄自《華嚴經》12-17-0223【可愛樂光明摩侯羅伽王,得為一切不平等眾生開示平等道解脫門。】「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淨空法師說故事:帶業往生  

  過去我在美國的時候,美國佛教界掀起了一個風浪,說:「念佛,帶業不能往生,消業才能往生」。因為他們查《大藏經》,上面沒有「帶業往生」的字樣。這個風浪鬧得很大,許多念佛人的心都動搖了,連學佛幾十年的周宣德老居士都懷疑。

  我到洛杉磯時,他到機場來接我,他說:「法師,我念佛念了這麼多年,不能帶業往生,怎麼辦?」我說:「不能帶業往生就算了,不要去了。」他聽我這麼一說,整個人愣住了,半天不說一句話,我看他的樣子很可憐,於是又進一步解說。我說:「《大藏經》中雖然沒有說帶業往生,可是經中明白的講到四土三輩九品,有沒有?」他說:「有。」我說:「這就是帶業往生的根據。」為什麼?三輩九品是帶業多少。如果不帶業,大家都平等,哪來三輩九品的差別?三輩九品的差別就是從往生者帶業多少而論的。若不能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帶一品生相無明,一品生相無明還是業!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不能去了,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一個,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做什麼?周老居士這下明白了!

  經文雖然沒有說到,但意思圓滿具足。因此,學佛貴在能會通,佛說法字字句句都是大圓滿,我們凡夫粗心大意,看不明白。如果再有偏見、陋執,雞蛋裡挑骨頭,不但害自己,也害了許多眾生。疑惑如來正法,這是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這個業造得重!造這些罪業的,代代都有,不足以為怪,尤其在現前社會環境之下就更多了。

  所以,佛教導我們,學佛要親近明師,專信不犯。真正能親近明師,專信不犯,就證明我們確實有善根、福德,遇到老師是因緣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若自己不能細心觀察體會,輕信別人謠言,就是自己善根、福德不足,錯在自己,不能怪人。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8【雲幢大音主方神。得如龍普雨。令眾生歡喜解脫門。】「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答疑解惑  

問:請問為什麼愈修行障礙愈多?

答:因為你的冤親債主太多了。你欠人的命還沒有還命,你欠人的錢還沒有還債,生生世世跟多少眾生結冤仇,所以你修行時,這些冤親債主都來找麻煩了。如何排除障礙?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給他們。「我修行不是為我自己修的,我是為你們修的」,他們知道就會歡喜。如果你自己修行,是想跑掉、想賴帳,他們不會饒你,魔障是這麼來的。

  因此,我們在世間,別人騙我們、欺詐我們,我們很歡喜。為什麼?債還清了。縱然不是討債,他是真的欺騙我們,我們也隨他,也不要了,這樣才能出三界。「別人欠我的,我統統不要了;我欠別人的,我盡量的還」。如果你還有絲毫留戀,就離不開六道輪迴,那個麻煩大!因此,一切要放下,真正了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自己身體都不能保住,更何況身外之物!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很快樂;沒有,也很快樂。決定不為這些事情操心,真得大自在!

問:修般舟三昧見到十方佛站在前面,請問是否花開見佛之意?

答:見佛,有真的見到佛,也有魔變現的佛。從什麼地方辨別?從你自己心裡辨別。心裡辨別也有程度上的差別,自己心真正到清淨,一切不染著,會見到真佛。見到真佛也不必生歡喜心,一生歡喜心,那個佛就是魔,他把你的清淨心破壞了。我們念佛人的目標是「一心不亂」,他來就把你的一心破壞了,因為你的心亂了。你一歡喜就告訴人:「我今天見到佛,佛如何…」,所以你是見到魔,不是見到佛。《楞嚴經》講:「見到佛的境界也不要理會,就是好境界;如果一著相,一生歡喜,這個境界就是魔境界。」因此,是佛、是魔不在外面,而是自己的心,自己見到了,心還是跟沒有見到一樣,依舊是清淨平等覺,沒有受外境干擾,這是佛境界。縱然見到魔,見到妖魔鬼怪、青面獠牙,你心裡還是如如不動,若無其事,那個青面獠牙也是佛。所以,只要讓你起歡喜心或者起怨恨心,你的煩惱被他勾起來了,這就是魔境界。反之,你不生煩惱,心地清淨平等,什麼境界都是佛境界。

  懂得此原則,你睜開眼睛看到許多人,你看到會討厭,魔境界就現前了;你看到就歡喜,魔境界也現前了。看到所有境界,心不動,就是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決定不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更深一步,是連這個念頭都沒有,那就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都沒有,你的功夫成就了。

  因此,真正修行在哪裡?就在境界上歷事鍊心,離開境界到何處去修!修行人到市場去觀摩,觀摩是修行,那個產品日新月異,樣樣看清楚,我樣樣都懂,這是智慧。看了怎麼樣?如如不動,決定沒有「這個東西很好,我想得到一個」的這種念頭。「定」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甚深禪定;「慧」是樣樣清楚、樣樣明白。定慧等學都在生活當中,穿衣吃飯點點滴滴都是戒定慧三學。

  所以,見到佛,應當要保持見如不見,不必跟人家說。從前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從未跟人提過一個字。他到往生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現象又現前了,這時才告訴大家:「西方極樂世界以前見過三次,現在又現前了,我要去了。」人家問他見到的境界相,他說:「跟《無量壽經》講得完全一樣。」慧遠大師那個時代,經典翻譯得很少,只有《無量壽經》翻譯出來,《阿彌陀經》跟《觀無量壽佛經》都還沒有翻成中文,所以最初他們依靠的就是《無量壽經》。因此,不是到自己臨走,就不需要跟人講。

  以後祖師大德們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境界可以跟自己的老師講,請老師印證,但不能隨便跟別人講。為什麼?你有想跟別人講的這個念頭,心裡就已經被污染了。能看到一切境界就像沒有看到一樣,事情都知道,心裡不落印象,這個功夫高!十二因緣講「愛、取、有」,「有」斷了,就是不落印象,這是最高的功夫。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的「學佛問答」21-90-90(2001/8/22澳洲淨宗學院),「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淨空法師於10/1~10/5在「新加坡淨宗學會」講堂繼續宣講《大乘無量壽經》,有網上現場直播。10/6日返回澳洲,屆時將會恢復《華嚴經》講座,確定時間請至澳洲淨宗學院網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 或 http://www.budaedu.org.hk/。

◎大陸同修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中華少兒讀經網站」,此為簡體版。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org.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question@amtb.org.tw。

說明:淨空法師為了完成「五年弘法計畫」,因此暫停回覆所有學佛問題。其實,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question@amtb.org.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question@amtb.org.tw 。

◎最近網站的信箱常收到一些病毒的信件,因此請諸位同修發信給我們時,請發至question@amtb.org.tw,而且主旨一定要註明是question,才會被讀取,不然有可能會當成病毒給刪除。

◎禮請義工:若有熟悉網頁美工設計的人才,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請來信:question@amtb.org.tw。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最佳文章
【封面】 【电子禅堂】 【电子禅手机图片展】 【电子禅趣小剧】 【电子禅最新】 【赞赏】
Since: 2001 站长:韩孝勇(大象) 共享版权:CC BY 4.0 法律顾问:薛永谦律师
中华人文学会有限公司【电子禅工作室】 地址:华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电子禅国际 DIANZICHAN.COM